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rolimu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潜在治疗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SAP Tacrolimus治疗组(0.5、1.0、1.5mg/kg),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观察肺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MMP-9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D蛋白含量、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SAP组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经tacrolimus治疗后缓解.SAP大鼠组血清TNF-α及MMP-9表达、肺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及胰腺组织MPO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0.01),但是经tacrolimus治疗后升高幅度呈非浓度依赖性的明显降低(P<0.01),各组大鼠存活率提高(P<0.01).结论:Tacrolimus可有效降低SAP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包括减少肺脏的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由TNF-α,MMP-9以及中性粒细胞(PMN)所释放的MPO等炎症介质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体外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edron)修饰供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抗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随机分为6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皮肤移植前3d自尾静脉输入对应的供体DC。具体对应关系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B组为输入未修饰的DC;C组为20μg/L IL-10处理组;D组为10mg/L Medron处理组:E组为20μg/L IL-10 10mg/L Medron处理组。同时设立F组,为BALB/c对BALB/c的同种同基因皮片移植。各组行皮肤移植术,观察受体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结果:E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最长,与其它各处理组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用IL-10和甲强龙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新型癌症化疗制剂载阿霉素(Adriamyci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包封材料,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蒸发法制备ADM-PLGA-NP,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微球对ADM的缓释作用。结果:ADM-PLGA-NP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237±12.7)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42±1.67)%和(53.82±8.34)%,药物在体外缓慢释放,5 d累积释放量达85%。结论:通过复乳蒸发法制备的ADM-PLGA-NP性质稳定,具有药物缓释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相似文献   
4.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间断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EN)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和M组(造模组,n=50),其中M组动物给予DEN腹腔注射,按体重20mg/kg给药,每周3次,至12周时停药.C组给予同等剂量和频率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两组动物不同时期肝脏大体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16周时诱癌成功率为76.2%(32/42).病理学结果显示,M组动物肝脏病变过程经历肝细胞损伤坏死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结论:通过间断小剂量DEN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该模型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研究人类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刘广欣  党立力  黄启科  周亮  张福琴  陶开山 《生物磁学》2014,(8):1428-1430,1445
目的:大鼠肝部分切除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随着干细胞治疗肝损伤及护肝药物研究的发展,对大鼠肝损伤模型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本实验拟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的基础上改进以建立大鼠肝断面门静脉分支残端的静脉置管模型,并进行细胞移植实验,对比分析新模型的优劣。方法:60只F344大鼠分为三组。A、B组行行85%肝切除术;C组行85%肝切除术+肝断面门静脉分支残端置管术。术中B组经门静脉注入4×105个表达GFP(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的胎肝干细胞(fetalliverstern/progenitorcells,FLSPCs)。c组经留置导管注射入同等量的FLSPCs,A组注射同等剂量的培养液。72小时取血清,测定肝功能ALT、AST,统计死亡率;取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其修复情况。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B、C组F344大鼠72小时肝功指标(ALT、AST)均明显优于A组;B组、C组肝脏组织学的病理损伤的恢复分别较A组快。B、C组间肝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门静脉分支残端置管途径移植FLSPCs效果等同于经门静脉穿刺途径,且该模型具有可反复、可选时、减少创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