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固-液平衡理论溶解度模型、适用于非理想体系的λh方程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实验结晶条件,采用静态法测定了5’-单磷酸核苷(5’-AMP)在纯水以及不同配比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建立了5’-AMP水和乙醇/水体系的结晶热力学模型。显示该体系属于缔合引起的非理想溶液,并计算水及乙醇/水体系的溶解热和结晶热,为5’-单磷酸腺苷的工业结晶生产提供了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促渗透剂PAG-OA(聚氧烯油酸二醇)I 5,甲苯、气流干燥及吐温100等,对酿酒酵母进行细胞渗透性增强处理,考察了酿酒酵母的促渗透性对三磷酸腺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促渗透方式相比,I 5对酿酒酵母三磷酸腺苷的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加入0.022 mol/L腺苷,三磷酸腺苷得率为0.038 mol/L,转化率98%;三磷酸腺苷合成时间缩短为1.5 h.经促渗透化处理的酿酒酵母细胞能很好的释放胞内代谢的极性物质;其三磷酸腺苷生产活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啤酒酵母细胞酶系催化鸟苷酸(GMP)合成三磷酸鸟苷(GTP)的工艺过程。采用分式析因及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温度、pH、酵母、无机盐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GTP积累的影响,得到了一个可以较好预测实际反应的二次方模型以及优化条件即:GMP 7.16g/L,葡萄糖55g/L,酵母270g/L,硫酸氨1.5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27.2g/L,表面活性剂8川L,氯化十六烷基吡啶1.5g/L,pH6.74,温度37.4℃。经过优化,反应得率从71.3%增至92.7%,较国内外报道的水平(80%)提高了12.7%.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已超过25%,特别是在亚洲。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骨折,另一方面它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发病因素,但是已得到确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构过程失衡的结果。目前有两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一类是抑制骨吸收,如钙,维生素D(VitD),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等,另一类是刺激骨形成,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锶盐等,然而至今尚无特效药,因此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危害、药物治疗及新药开发前景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具有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之功效,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由Harden和Young[1]于1908年首先发现并阐明了一般特性。其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等国的学者分别对FDP的制备和应用作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2][3][4][5]1制备方法本世纪初,各国生化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糖发酵的机制上。自Harden和Y...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滤和吸附树脂法从催化液中分离谷胱甘肽(GSH)。首先,考察两种不同分子截留量的纳滤膜分离和浓缩催化液中GSH的性能,其中DK1812(150~300)对GSH的截留率可达到97%以上,甘氨酸去除率达到90%以上;然后,从4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容量大(40 mg/g)、选择性高(GSH与3种氨基酸之间的分离因子>2.0)的树脂HD-08,该树脂具有独特的微孔、中孔结构,其微孔结构有利于增强GSH的吸附容量,而中孔结构有利于其再生;最后,采用动态柱吸附-脱附的方法分离催化液中的谷胱甘肽,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液中GSH的HPLC纯度>98%、收率>95%、质量浓度>4.5 g/L。结果表明,采用膜分离和吸附法分离催化液中GSH,简单快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对脱氧核糖核酸酶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建立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能将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完全分离并准确定量。在此基础上,对DNA酶解的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其反应机理为不存在底物和产物抑制的双底物顺序反应,动力学方程为x=1/bin(1+abt)(其中a=0.3723p0—0.974;b=-0.0493p0^2+1.1150p0-1.1103),该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DNA酶解过程,误差仅为3.31%.  相似文献   
8.
在L-谷氨酸脱氢酶(EC 1.4.1.3,L-GluDH)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过程中涉及昂贵的氧化型烟酰胺辅因子NAD+,因此需要构建其再生体系以降低成本.通过构建桥联黄素(F4)耦联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L-谷氨酸生产α-酮戊二酸(α-KG)的新型均相体系,桥联黄素能高效氧化天然还原型烟酰胺辅因子NADH至其氧化态N...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D08生产木聚糖酶的能力,考察了不同p H条件对菌株生长及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木聚糖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的最适p H与木聚糖酶合成的最适p H不同,分别为3.5和4.5。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两阶段p H控制策略:在30 h内控制p H为3.5;30 h后p H控制为4.5。结果表明:分阶段p H调控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菌体合成木聚糖酶的能力,木聚糖酶比酶活(2 223.38 U/m L)和生产强度(26.47U/(m L·h))分别比恒定p H 4.5时提高了14.3%和30.6%。该工艺对提高木聚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研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D-乳酸在微孔超高交联树脂HD-01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p H对D-乳酸吸附的影响,D-乳酸的吸附量随p H的升高而降低,最佳p H为2.1。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温度293.15、313.15和333.15 K下D-乳酸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0.99。树脂HD-01对D-乳酸的吸附量为0.146 5 g/g(ρe=102 g/L,333.15 K),比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1600高出11%。计算得到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等量吸附焓变ΔH均小于零,说明D-乳酸在HD-01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D-乳酸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一阶速率方程。D-乳酸在树脂上的传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93.15 K达到吸附平衡只需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