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苔藓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侯义龙  曹同  蔡丽娜  孙志刚  崔琳 《广西植物》2003,23(5):425-428,435
提取高质量的 DNA是对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的基础。该文以苔藓植物为试材 ,用 5种方法 ,即快速提取法、改良 CTAB法、CTAB法、SDS法及高盐法 (第一种为自行设计 ,第二种是对原有方法的改进 )对苔藓植物 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快速提取法和改良 CTAB法是 2种适合于苔藓植物 DNA提取的方法。这 2种方法提取的 DNA浓度和纯度均比较高 ,凝胶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现象 ,适宜作为 PCR扩增的模板 ,并成功地进行了 RAPD扩增。  相似文献   
2.
受时空因素的限制,研究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演替过程通常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时空替代法,关于成土时间的驱动力研究较少。选取黄河三角洲4块代表性冲积区域(形成年代分别为1904-1929年,1929-1934年,1964-1976年和1976年至今),由沿海到农田(1-40 km)设计采样路线,通过多样性调查、土壤采样、MiSeq测序等方法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微生物功能组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随成土时间的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低盐度指示物种白茅的分布区域向海岸推进;细菌群落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3个门类占比显著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12个门类占比显著减少(P<0.05),涉及基因信息处理、核苷酸代谢等基础生命活动和光合作用的功能通路在年代最晚的扇区富集,而涉及细胞老化调控、外源物质生物降解与代谢、芳香化合物降解等功能的通路在年代最早的扇区富集(LDA score>2,P<0.05);真菌群落涉及病理营养的捕虫霉门(Zoopagomycota)等类群相对丰度的显著增加(P<0.05)。耐盐菌、自养菌、反硝化菌、反硫化菌等功能群在成土较晚区域的丰富度较高,有促进成土初期土壤碳氮积累、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效性的提升的功能潜力,进而影响植物演替。成土时间还驱动适应高营养环境的类群对先锋类群比值的增大,促进微生物生态位的分化。研究表明成土时间是对黄河三角洲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的重要而显著的驱动力,为提高评估滨海生态系统植物和微生物演替规律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背景下,种养分离越发严重,畜禽粪便排放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基于1999-2015年种养系统投入产出资料,利用能值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域及市域种养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15年,山东省种养系统的可持续性减弱.可持续发展指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15年较1999年下降了22.0%;净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载率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单位经济投入获得的利益显著增加,同时种养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这主要与电力、复合肥、农业机械等工业资源投入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山东省各地市种养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差异.大部分地市种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而沿海地区(威海、烟台)和工业城市(淄博)则较低.同时,各地市种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也具有差异.鲁中和鲁南地区可持续性逐年减弱,鲁北地区可持续性逐年增强.以2015年为本底数据进行情景分析,发现种养高度结合(100%粪便有机肥替代化肥)情景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可达8.4,是种养结合现状(30%粪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2.6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亚低温治疗时间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探讨亚低温治疗的最优时间,并且观察此治疗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亚低温治疗48 h组、72 h组、96 h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在出生后6 h内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四组患儿生后28 d时进行神经测定(NBNA)评分,出生18月时进行Bayley评分。患儿接受治疗7天后统计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以及血糖紊乱的发生例数。结果:72 h组和96 h组患儿生后NBNA评分、Bayley评分比48 h组和常规治疗组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72 h组和96 h组的NBNA评分、Bayley评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8 h组和常规组的评分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治疗96 h组患儿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及血糖紊乱等不良反应的比例较48 h组和72 h组明显增多(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比48 h组和72 h组不良反应的患儿比例,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72 h对HIE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48 h,产生的副作用小于治疗96 h,建议临床亚低温治疗时间采用72 h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产生最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