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元国  任为  张彦  孙婧 《四川动物》2012,31(3):474-477,514
目的建立VX2肿瘤侵犯新西兰兔下腔静脉(IVC)的动物模型,并观察相应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经腹直视下,将VX2肿瘤组织块分别种植在28只兔肾以下IVC附近的软组织内,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每周在超声下观察肿瘤的大小、IVC和腹主动脉(AA)管径大小;DSA观察侧支循环建立。B组每周随机解剖4只,取IVC和AA做病理和免疫组化(PCNA)检查,并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1.超声显示:所有肿瘤均种植成功,肿瘤面积大小与生长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879),IVC管径与肿瘤面积大小显著负相关(r=-0.8295);4周时25%的IVC管腔闭塞,5周时达到91.7%。2.病理和免疫组化显示:3周时IVC管壁中见大量肿瘤细胞;5周时AA管壁中未见肿瘤细胞。3.DSA显示:IVC慢性受侵犯过程中侧枝循环建立良好。4.解剖观察:模型动物在第4周开始出现肝、肺和腹腔转移。结论 VX2肿瘤成瘤率高,其生长变化、对IVC的侵犯和远处器官转移均随生长时间而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雄性生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培养方法对于研究虾类疾病、内分泌生理是一种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雄性生殖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实验发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通过测定细胞的贴壁率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了该类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pH范围为7.2~7.4,渗透压范围为400~500mmol/L。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肺内感染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肺内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用血琼脂、伊红美兰琼脂进行痰培养,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测定;用流式细胞仪行NK细胞及CD3、CD4、CD8等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2例(20.0%)出现了肺内感染,其中白色念珠感染占6.7%(4/60)。12例肺内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D3、CD4及CD4/CD8值较未感染者低,CD8值较高,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免疫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感染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感染组。12例肺内感染组中,中心型肺癌占多数。结论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其感染重要原因;肺内感染以中心型肺癌为多;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4.
王冠  周宏轩  王文真  孙婧  马枭 《生态科学》2023,42(1):252-262
城市化所导致的下垫面变化深刻影响着城市风环境。在中性稳定大气条件下,综述了以街谷因子(λs)、建筑密度(λp)和迎风面积比(λf)为主的城市形态指标在中微观气候尺度下与城市风环境的关联与指标应用。这三类参数代表了城市风环境评估的三个方面,λs有助于分析风场分布特征和风流流态变化规律、λp更多涉及通风导向的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问题、λf则是与城市风环境评估指标最为相关的参数。这三类参数只作为城市风环境评估的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以下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发掘并完善相关城市形态参数、非稳态条件下城市下垫面多因子的影响机制以及风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体系的完善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绿量对城市热环境的调控功能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从绿量的概念与发展、绿量与城市热环境的调查方法、绿量与城市热环境的关联性以及其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启示4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4个发展方向,包括三维绿量调查方法的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监测与预测、城市绿量三维空间格局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关联绿量与城市热环境研究的三维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创建。本文为研究绿量调控城市热环境提供了一种三维空间分析的视角,以期更深入地探索城市绿量的三维空间格局、平衡城市热环境的适宜性和多方面生态效益,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并科学调控城市热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齐欣  陈红松  丛旭  费然  高燕  孙婧  魏来  王宇 《病毒学报》2003,19(3):230-234
观察持续性感染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及其在增强的免疫压力下的变化规律。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4例接受自体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中的HCVC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HCV病毒池中均以遗传密切相关的优势准种群为主,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4例中有3名患者血清HCV准种构成发生了一过性改变,优势准群被弱势准群替代。随后其中两例的准种构成又回复到细胞回输前的状态,另一例则形成了新的优势毒株群,第四例患者在全部随访期内准种构成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持续性感染的HCV准种构成是处于与机体免疫压力平衡的较稳定状态,且多以一个遗传密切相关的准种群为优势群体,在受到增强的免疫压力时,这种构成的平衡被打破,HCV的准种构成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导毒株的规律性变化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但随时间推移,初始状态的准种构成还可回复。  相似文献   
7.
观察持续性感染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及其在增强的免疫压力下的变化规律。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4例接受自体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中的HCV V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HCV病毒池中均以遗传密切相关的优势准种群为主,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4例中有3名患者血清HCV准种构成发生了一过性改变。优势准群被弱势准群替代。随后其中两例的准种构成又回复到细胞回输前的状态,另一例则形成了新的优势毒株群。第四例患者在全部随访期内准种构成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持续性感染的HCV准种构成是处于与机体免疫压力平衡的较稳定状态,且多以一个遗传密切相关的准种群为优势群体,在受到增强的免疫压力时,这种构成的平衡被打破,HCV的准种构成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导毒株的规律性变化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但随时间推移,初始状态的准种构成还可回复。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环境与人居环境、居民健康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绿视率(GVI)为基础,提出地上构筑物视率(CVI)和硬化地表视率(R&PVI)2种新的视觉指数,使用移动观测方法,在夏季末获取徐州市主城区、风景区、大学校园外部以及大学校园的城市热环境数据,并同步获取采样沿线的影像和坐标信息,分析以视觉指数所表示的城市构成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采样沿线上,研究区主城区平均气温(Ta,30.42 ℃)最高但相对湿度(RH,40.7%)最低,风景区的平均Ta(29.35 ℃)最低但RH(48.4%)最高;平均风冷温度(TaW)在主城区最高(32.95 ℃),在风景区最低(31.93 ℃)。CVI由高至低依次为:主城区、大学校园、大学校园外部和风景区,GVI与CVI相反。CVI分别与TaTaW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GVI分别与TaTaW呈极显著负相关,与RH呈极显著正相关;R&PVI分别与TaTaW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RH的相关性不显著。CVI和GVI对Ta的贡献显著,独立贡献率分别为10.4%和18.9%,联合贡献率分别为7.8%和11.3%;对RH而言,二者贡献同样显著,独立贡献率分别为37.5%和15.7%,联合贡献率分别为51.4%和30.2%;对TaW而言,3种参数的贡献均达到显著水平,三者的独立贡献率和联合贡献率均低于对Ta的影响;3种参数对RH的影响高于对TaTaW。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热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思路,也对城市更新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兆英  余红梅  孙艳  孙婧 《昆虫学报》2016,(10):1079-1085
【目的】咽下腺(hypopharyngeal gland)是蜜蜂重要的外分泌腺,是工蜂合成和分泌蜂王浆的主要腺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咽下腺的胚后发育特点。【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Brd U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咽下腺的胚后发育过程及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华蜜蜂工蜂的咽下腺起源自预蛹阶段口器内壁的陷入,细胞分裂活动的高峰期集中在蛹发育的前3 d,随后分裂细胞数减少,并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7天左右结束;分泌腺泡的出现大约在蛹发育的第5天。到蛹发育的末期,咽下腺已基本形成,但是没有发育完全;哺育蜂的咽下腺高度发育,分泌活动旺盛;采集蜂的咽下腺中有许多分泌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蜂工蜂咽下腺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模式,为昆虫咽下腺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的临床特点及转归,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6年2月的22例我院收治的RS3PE住院病例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总结该病的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13例(59.1%),女性9例(40.9%),平均发病年龄(65.6±10.0)岁(40.0~79.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2天至2年,均为急性起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及肢端水肿。发热6例(27.3%)。主要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109.1±16.0)g·L~(-1),血小板计数(277.0±91.8)×109·L~(-1),血清白蛋白(36.1±5.0)g·L~(-1),C反应蛋白(62.5±67.4)mg·L~(-1),血沉(58.1±33.9)mm/h。测血清铁蛋白的6例中有5例(83.3%)升高,测肿瘤标记的10例均正常。18例(81.8%)行关节影像学检查,均未见骨破坏。5例行唇腺粘膜活检、2例行骨髓穿刺活检均无异常。住院期间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4例(18.2%)单用糖皮质激素,18例(81.8%)在激素基础上联用慢作用药物。电话随访4.0月~8.0年(中位随访时间5.0年),有5例(22.7%)关节症状和肢端水肿持续缓解,4例(18.2%)症状减轻,1例(4.5%)反复,3例(13.6%)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9例(40.9%)失访,确诊淋巴瘤1例(4.5%)。老年组RS3PE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低于非老年组。结论:RS3PE多为老年患者,急性起病,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伴肢端水肿,常伴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有时可伴肿瘤,关于RS3PE的随访观察病例数迄今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