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口目的一个新科Nipponostenoporidae,目前仅有Nipponostenopora Sakagami和Yunnanopora gen.nov.两属。扫描电镜显示两属的体壁为微粒结构,与Crustoporidae和Stenoporidae的体壁不同。据此,笔者厘订了Nipponostenopora的属征。岩相分析表明,苔藓动物的两个新种Yunnanopora;zhanyiensis gen.et sp.nov., Nipponostenopora yanfangensis sp.nov.和N.sinensis Yang生活在弱至中能潮坪至潮下浅水区。通过对苔藓动物及其共生的四射珊瑚、腕足动物的分析对比,肯定含苔藓动物的岩石岭组的地质时代为维宪晚期至纳缪尔早期。Nipponostenopora和新属Yunnanopora可作为我国南方石炭系内部统间界线划分的标准化石。  相似文献   
2.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产自我国西北新疆南部喀拉塔克剖面的一个牙形类新亚种Polygnathus communis gan-caohuensis,并根据以前出版的信息,命名了另一个新亚种P0lygnathus communis carmanae.种系发生研究揭示了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的亚种对于法门阶最上部至韦宪阶地层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此种的cari-na→gancaohuensis谱系,连同发现于喀拉塔克剖面的菊石、有孔虫和腕足动物,被认为是划分杜内-韦宪阶界线的潜在的标志化石.因此,喀拉塔克剖面有可能成为全球杜内-韦宪阶界线的一个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产自我国西北新疆南部喀拉塔克剖面的一个牙形类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gan-caohuensis,并根据以前出版的信息 ,命名了另一个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carmanae。种系发生研究揭示了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的亚种对于法门阶最上部至韦宪阶地层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此种的 cari-na→ gancaohuensis谱系 ,连同发现于喀拉塔克剖面的菊石、有孔虫和腕足动物 ,被认为是划分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潜在的标志化石。因此 ,喀拉塔克剖面有可能成为全球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一个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5.
1981年秋,笔者在云南路南石林的小石林区采得丰富的苔藓虫、珊瑚、(竹蜓)类和岩石标本。岩石经杨万容鉴定,为含翁格达藻(ungdareella)生屑一微晶灰岩,或浅灰白色致密块状生物碎屑灰岩。砂一粉砂级大小,分选性差,其中生物碎屑40%左右。生物碎屑中主要有藻类、(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壳屑,长身贝棘刺、海百合茎碎片、假蠕孔藻碎片。  相似文献   
6.
寒武纪没有化石苔藓动物的任何记录.最老的、毫无疑问的、真正的苔藓动物,发现于我国峡东地区的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地层中.这类苔藓动物以丰富但多样性低的变口目和少量的隐口目为代表.弗洛期的一些苔藓动物,在北美,英国和波罗的海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已相继发现,这时以Ceramopora?unapensis为代表的泡孔目苔藓动物开始出现,有一定的多样性.中奥陶世初期,苔藓动物迅速崛起,古生代狭唇纲的四个目--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环口目)苔藓动物都已经有了代表.由于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发展和辐射的重要时期,因此,奥陶纪,特别是早奥陶世苔藓动物的任何新的发现,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和解释的一个新的苔藓动物群,发现于安徽滁州琅琊山弗洛阶的红花园组上部.这个苔藓动物群由变口目爱沙尼亚苔虫亚目的两个种:Dianulites hexaporites(Pander),Orbiramus grandis sp.nov.和隐口目翼网苔虫亚目的一个种:Prophyllodi-ctya putilovensis Lavrentjeva组成.尽管这个苔藓动物群在局部地区可能还是低多样性的,但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有一定的多样性,类似于同样以变口目苔藓动物占优势的比林根苔藓动物群,后一苔藓动物群产于波罗的海以东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同时代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7.
晚三叠世泡孔类苔藓动物Casianopora及其种系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窄唇纲苔藓动物的一个新种Casianoporaheisp.nov.,此新种发现于我国滇西北宁蒗彝族自治县松桂组15层(菊石Malayites-Pseudocardioceras带),是迄今已知的全球三叠纪泡孔类的一个最新代表。重新确定了Casianopora属(卡尼中期-诺利早期)的分类位置,它和Cystitrypa属(卡尼早期)都归入Fistuliporidae科。这两个三叠纪的属,与古生代和古生代后的一些泡孔类的种系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表明,所有古生代后的窄唇纲的各个目(除环口目外),可能都是从同一演化根系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云南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云南省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共9属14种,除Fistuliramus sinensis外,都是新种,其中不少属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而且有些属在国外常见于奥陶纪,在志留纪地层中未见报道,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志留纪苔藓虫的资料,而且对于某些苔藓虫属的演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窄唇纲苔藓动物的一个新种Cassianopora hei sp.nov。,此新种发现于我国滇西北宁蒗彝族自治县松桂组154层,是迄今已知的全球三叠纪包孔类的一个最新代表。重新确定了Cassianopora属的分类位置,它和Cystitrypa属都归入Fistuliporidae科。这两个三叠纪的属,与古生代和古生代后的一些泡孔类的种系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表明,所有古生代后的窄唇纲的各个目,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描述了分布在保山、施甸、宁蒗和永胜等地的滇西北地区的化石苔藓动物共18属32种.其中包括10个新种,它们是:Helopora ninglongensis sp.nov.,H.hastifera sp.nov.,Rhabdomeson pristinus sp.nov.,Streblascopora quadriata sp.nov.,Fenestella shidianensis sp.nov.,Semicoscinium eifelia sp.nov. Minilys petalina sp.nov.,Fistulipora turbalis sp.nov.,Leptotrypa adhaerens sp.nov.和L.lamellata sp.nov..这些苔藓动物的时代主要是巴什基尔期、艾菲尔期,其次是埃姆斯期、吉维特期、亚丁斯克期和罗德-沃德期.滇西北横断山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东、冈瓦纳古陆北缘陆棚区,形成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艾菲尔期早期的苔藓动物群与我国北方地槽区的关系密切,经过法门期、杜内期,到巴什基尔期,而且范围扩大至我国西藏区以及特提斯区北、中、南三个分区、美洲区、俄罗斯地台区,并可持续至中二叠世的罗德-沃德期("茅口期"),但与我国华南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