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PER2基因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肠切除术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ER2在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PER2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资料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2在结直肠患者肿瘤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减少(P0.001)。与PER2阳性患者相比,PER2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远处转移(P=0.026)、AJCC分期为IV期(P=0.011)的比例更高。结论:PER2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低表达现象,其对于患者的AJCC分期评价以及了解患者有无远处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MK-4074)联合非诺贝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脂质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给予60%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构建NAFLD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安慰剂组、MK-4074组、非诺贝特组以及MK-4074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每组各5只,继续高脂喂养并分别给予安慰剂(Placebo)、MK-4074(10 mg/kg/天)、非诺贝特(30 mg/kg/天)、以及MK-4074(10 mg/kg/天)+ 非诺贝特(30 mg/kg/天)治疗持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小鼠体重、肝指数、肝脏脂质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病理和肝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MK-4074治疗可显著降低肝指数、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含量以及血清ALT和AST水平,而对小鼠体重和血清TC没有显著影响;单用非诺贝特可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肝脏TG、TC、NEFA以及血清TG、 ALT和AST水平,对小鼠的肝指数、血清TC没有显著影响;而MK-4074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肝脏TG、TC、NEFA,以及血清TG、ALT和AST水平,降低肝脏脂质积累以及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效果优于MK-4074或非诺贝特单药治疗。结论:MK-4074联合非诺贝特可显著减少NAFLD小鼠肝脏的脂质含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药食同源的余甘子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软腐变质,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目的】明确引起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和产细胞壁水解酶活性,为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控制及延长其贮藏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的余甘子果实分离病原菌,按照科赫法则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检测产胞外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结果】从具有软腐症状的余甘子果实中分离得到32株真菌,其中菌株DQ23是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其菌丝在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上生长最快,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产孢最多。该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适宜产孢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3.0-5.0,产孢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4.0-7.0。光照均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该菌具有分解果胶、纤维素的能力,无分解蛋白质、鞣质的能力。【结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是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