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电镜技术,研究了250例人胚胎视网膜神经元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出现和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早在第6周节细胞即呈NSE阳性,表明分化已经开始。第8~14周,无长实细胞,视锥细胞和水平细胞相继呈NSE阳性,而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至第20周才出现明显的NSE阳性反应。NSE弥散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胞质中。伴随胚胎发育成熟,神经元NSE含量逐渐增多。不同神经元的NSE含量不同,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神经元的NSE含量也不同,提示神经元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亚型。文中讨论了NSE作为视网膜神经元分化标志的意义,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x43基因剔除(Cx43KO)小鼠胚胎心脏近端流出道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可能导致Cx43KO小鼠流出道梗阻的相关基因。方法以胎龄(embryonic day,ED)14.5天的Cx43KO和野生型(Cx43WT)鼠胚心脏近端流出道部分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在体外转录为cRNA,同时进行生物素标记及片段化;再与Affymetrix-4302.0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后,应用相关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Cx43WT组相比,Cx43KO组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287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199个。其中表达差异的基因参与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等主要生理过程。进一步筛查表达差异1.5倍以上的基因发现,Galpha13信号通路上的多个基因在Cx43KO组有明显变化。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与Cx43KO鼠胚心脏近端流出道发育有关的多个基因,其中Galpha13信号通路上的相关基因可能与Cx43KO小鼠流出道梗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胚胎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与Nestin表达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体视网膜祖细胞分布及分化发育规律. 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E18(E:胚胎)视网膜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了解Nestin在不同发育时期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 E18视网膜超微结构:①在神经母细胞层中、外侧,大多数细胞核浆比例大,核呈纺锤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常染色质细小,异染色质少,胞质内含丰富核糖体及少量线粒体.②在近巩膜侧的神经母细胞层可见有丝分裂细胞.2. Nestin表达丰富的部位主要集中在E16和E18的神经母细胞层;P4和P7(P:出生后)发育期内网层和神经纤维层,但在P21,Nestin在视网膜包括睫状体边缘区均呈阴性.结论 1.E18视网膜祖细胞主要位于神经母细胞层.2. Nestin阳性细胞产生视网膜细胞的顺序是先产生节细胞,感光细胞和内核层细胞次之,最后为米勒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胚早中期肠壁肌层的发育分化过程.方法采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4例4-28周胎儿空肠、回肠、结肠肠壁肌层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α-SMA阳性的环行肌层与纵行肌层在10周胎儿已形成完整环形,空肠、回肠的黏膜肌层在10周时刚开始形成,13周时才刚刚形成完整环形,而结肠的黏膜肌层迟至15周才形成完整环形,此时细胞均呈圆形或卵圆形,绒毛中央α-SMA阳性的细胞在13周胎儿各段肠已出现,但结肠较空肠、回肠少.此后,随着胎龄的增大,各肌层均明显增厚,细胞形态也逐渐由卵圆形变为梭形.结论环行肌层与纵行肌层的发育分化早于黏膜肌层;空肠、回肠各肌层的发育分化早于结肠.  相似文献   
6.
提前接受光照对小鼠视网膜TH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通过手术使小鼠提前睁眼接受光照,并成功诱发近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H和bF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早产近视的发病机理.方法实验用新生第4d的C57BL/6J小鼠,通过手术分离单侧上、下眼睑,使之提前睁眼并接受正常光照,在第14d检查两眼屈光力,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bFGF和TH的表达.结果提前接受光照能诱导形成-9.77±0.09D的相对近视.RT-PCR结果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TH和bFGFmRNA含量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4.316和12.18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H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内网层和内核层,bFGF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及其两侧的部分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另在内网层和视锥视杆层也有微弱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中TH和bF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研究表明新生小鼠提前光照后,其视网膜TH和bFGF的表达都明显下降,提示TH和bFGF与早产近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微重力诱导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组成血管管腔面的一层单层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血管功能调控中起到渗透屏障、调节舒缩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微重力可对不同部位的血管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可使脑动脉缩血管反应性增加、舒血管反应性下降,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缩血管和舒血管反应性下降,肺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舒血管反应性增加,肠系膜动静脉和下肢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另外,微重力可促进大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生长,但抑制微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本文就微重力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14 d (P14)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