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3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43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棉花科研和生产中,矮壮素(CCC)应用较多,调节啶(DPC)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这两种药剂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及实验感染证明,猪蛔虫(Ascaris suum Geeze 1782)与人蛔虫(A.lum-bricoides L. 1758)有明显的不同,在形态学上是否有种的差异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用扫描电镜先对猪蛔虫的外部结构作了初步观察,以供今后与人蛔虫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3.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装置是用1 0 0 m m的烧杯、培养皿盖。具体操作时 ,滤纸条容易掉到烧杯中 ,而且烧杯是透明的 ,层析出的色素带受到阳光的照射 ,易分解 ,影响实验效果。为了克服以上缺点 ,现将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改进简述如下 :1 )将一只回形针拉直 ,把它的一端折成勾状 ,另一端从下向上穿过试管塞 ;再将第 2只回形针挂在勾上 ,然后将勾钳紧。2 )将不透光的纸用胶水粘成一个比试管略大的圆筒并套在试管外 ,遮挡阳光 ,使层析出的色素带不致被光分解。再将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上。3 )在试管中注入层析液 2 ml,用回形针夹住制备好…  相似文献   
5.
6.
<正> 二,抗人的T和B淋巴细胞与其它白细胞抗血清的获得 各淋巴细胞群体和其他型白细胞特异性抗血清,首先必须与相应的细胞起反应。此外,这些抗血清应当除去非特异的抗淋巴细胞作用,从而加强其免疫抑制的特异性。用相应的材料通过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因输血姙娠和某些疾病出现的抗淋巴细胞抗体也能用作试剂。 (一)抗T淋巴细胞血清(ATC) 的制备 1.免疫动物的材料。 可用胸腺细胞或无细胞的胸腺组织。作  相似文献   
7.
8.
9.
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心不甘(Tupistra aurantiaca Wall et Backer)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除可得到1β、2β、3β、4β、5β、7α-hexahydroxyspirost-25(27)-en-6-one外,还得到7个游离的甾体皂甙元A—G,其中A及B分别为3-epiruscogenin及3-epi-neoruscogenin,F为△~(25(27))-pentrogenin(6)、C、D和E系新化合物,经IR、MS、~1H NMR及~(13)C NMR谱鉴定分别推定为ranmogenin A(3)、B(4)和C(5)(兰茂甙元甲、乙和丙)。  相似文献   
10.
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3)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心不甘(Tupistra aurantiaca Wall et Backer)根的粗甙经盐酸水解后的总甙元中分离的甙元E和F的结构鉴定。甙元F经鉴定为△~(25(27))-pentrogenin(2)。甙元E(ranmo-genin 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13)C NMR谱分析推定如(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