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在动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教科书中都是重要的代表动物,由于猪蛔虫Ascarissuum与人蛔虫形态上极为形似,而且容易采集,因此在实验中常用猪蛔虫作为实验材料,所以猪蛔虫和人蛔虫是教学中的两种重要动物。关于猪蛔虫和人蛔虫的分类问题,过去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猪蛔虫和人蛔虫是同一个种,而有人则认为是两个不同的种,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形态学、生理生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诸方面对这两类线虫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猪蛔虫和人蛔虫应为两个不同的种。现将这两种蛔虫的主要区别描述如下。1 形…  相似文献   

2.
人蛔虫和猪蛔虫同域种群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蛔虫感染遍布各地,受染人数达5亿多.而在多数农村流行区,生猪饲养十分普遍,人群和猪群的蛔虫感染往往并存,且人、猪接触密切.据作者在江西省新建县蔓湖村进行的一年纵向调查,当地人群蛔虫感染率和猪群蛔虫感染率比较接近(约60%-70%),土壤蛔虫卵污染普遍而严重,并长年稳定 ( Peng, W.D. et al. 1996 Ascaris, people and pigs in rural Jiangxi, China. Parasitology 113:547~557.). 因此这些地区人蛔虫和猪蛔虫交叉感染的机会是大量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黄跃进  何麟 《遗传》1988,10(2):13-16
蛔目(Ascaridida)是寄生线虫中较大的目,全部种类都寄生于脊椎动物,有些还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的病原体。自从1883年Beneden首先研究马蛔虫染色体以来,关于蛔目线虫的遗传学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蛔虫组织较难固定及染色体制片技术的限制,对某些种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作者报道差异较大[7,10],而国内的研究报告甚少[1]。为有助于弄清蛔目线虫各虫种的遗传组成,我们采集了广州地区较常见的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1758)、猪蛔虫(A. swum Goeze, 1782)、鸡蛔虫[Ascaridia galli(Schrank,1788) Freeborn, 1923]和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ms Werner,1782) Stiles, 1905]进行了染色体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4种线虫生殖细胞DNA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驱虫药的药理实验过去多以蚯蚓代替蛔虫,但蚯蚓与蛔虫生理状况极不相同,所得结果难以值信,自Straub采用猪蛔虫作“退避实验”後,Baldwin继之以切断的蛔首或中段在描记其收缩曲线下以检定药物对虫体的麻痹作用。胡崇家亦曾仿Baldwin方法对  相似文献   

5.
1986年4月、6月和1987年4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动物粪便用循序沉淀法和漂浮法进行了寄生虫卵和幼虫检查,结果如下:检查云豹等肉食动物粪便42份,其中检出狮弓蛔虫(Toxacarisleonina)卵35份;裂头绦虫卵3份;单盘类吸虫卵3份;圆形亚目线虫(Strongylata)卵2份;带科绦虫(Taeniidae)卵2份;鞭虫(Trichurissp.)卵1份;肺线虫幼虫3份。检查野猪粪便8份,均查出猪蛔虫(AscarisSuum)卵;并有似蛔线虫(Ascaropssp.)卵6份,鞭虫卵1份。在3份黄麂粪便中,有2份发现槽盘吸虫(Ogmocotylesp.)卵和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肺线虫幼虫。在21份小熊猫粪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猪蛔虫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本研究以已公布的猪蛔虫全基因组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应用MSDB(microsatellite search and building database)从中搜索微卫星序列,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微卫星序列设计40对引物,并通过e-PCR进行验证。得到结论,猪蛔虫基因组中存在682个微卫星位点,总长度为23 572 bp,占全基因组的8.67%。重复类型以短重复类型为主(单碱基重复至三碱基重复)。在这些重复单元中(A)n最为丰富,其次是(C)n,(AT)n,(AAT)n,(AG)n,占全部SSRs的86.67%。其中高频率的SSR类型(≥10),依次是A/T、G/C、AT/AT、AAT/ATT、AG/CT、AC/GT、TAA/TTA、ATTT/AAAT、TAAA/TTTA、TATCTA,占全基因组SSRs总数的75.1%。猪蛔虫基因组长度以10~20 bp为主,有484个(71%)。研究还发现SSR中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占SSRs总数的83.6%。此研究表明在猪蛔虫全基因组上系统的进行微卫星研究工作,有助于分子标记的进一步开发,同时也为猪蛔虫分子鉴定、遗传变异、功能基因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素材。  相似文献   

7.
蛔虫是线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是学习和观察线虫动物最好的实验材料。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经多次实验与反复比较 ,探索出了用正丁醇脱水透明 ,整染制片的新方法。现将具体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1 取材 到肉联厂采集新鲜猪蛔虫 ,鉴别雌雄后 ,分别入生理盐水。2 固定 将标本取中段剪成 4~ 5cm入 1 0 %福尔马林液固定 4 0 h。自来水冲洗 2 4 h后 ,用锋利刀片将已剪成 4~5cm的标本进一步切成 4~ 5mm,入蒸馏水 1~ 2 h。3 染色 采用 Mayers苏木精液 (苏木精 2 5mg,钾明矾1 .2 5g,碘酸钠 5mg,蒸馏水 75ml) ,染 3 6~ 4 8h,染液在…  相似文献   

8.
王旭  杨晋 《四川动物》2000,19(4):251
1999年 1 0月 2 5日在学生解剖实验中 ,发现一例具有三管型雌性生殖系统的猪蛔虫 (Ascarissu um)。该猪蛔虫采自南充市冷冻厂 ,全长 1 82mm。外观发育良好 ,与一般雌性猪蛔虫无明显差别 ,体前端1 / 3处环状狭窄部分和位于该处腹面阴门 (雌性生殖孔 )均无异常。解剖发现它具有三管雌性生殖系统 ,其中两条直径分别为 1 0 8mm和 1 3 2mm的子宫汇合成一条短的阴道 ,并由阴门通往体外 ,第三条子宫在阴道中后部发出 ,其最大直径为 1 0 0mm。两子宫汇合成的阴道总长 6 0 4mm ,阴道中后部发出的第三条子宫至阴门距离为 3 2…  相似文献   

9.
单子宫猪蛔虫一例薛俊增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310036猪蛔虫(Ascarissuum)在世界各地都有,我国也极普遍。它寄生于猪小肠中,使猪发育受阻,严重者可使猪死亡,以3至6个月的仔猪受害特别严重。猪蛔虫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雌性生殖系统为双...  相似文献   

10.
猪蛔虫(Ascaris suum Goeze 1782)是猪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也是目前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寄生性线虫模型。我们对其神经系统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观察材料为猪蛔虫成虫,雌虫长为22~30厘米,粗约0.5厘米;雄虫长为15~20厘米,粗约0.3厘米。解剖为新鲜和固定标本;制片为剥片和石腊、冰冻切片,并采用氯化铁——亚铁  相似文献   

11.
天山马鹿南山种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天山马鹿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和2012 年9 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306 份马鹿粪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有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线虫卵和幼虫,总感染率高达85. 6% 。其中鞭虫卵、蛔虫卵、球虫卵及其他(未能鉴定分类的线虫卵和幼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8.1% 、56. 9% 、0.7% 和25. 8% ,感染强度(EPG)分别为106.4、8. 6、0.9 和3.9,其中鞭虫卵占优势。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鞭虫卵和蛔虫卵的混合感染率为最高,可达44% 。  相似文献   

12.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感染弓蛔虫较为常见,但目前尚缺乏形态学研究报道。最近,我们对小熊猫弓蛔虫的形态进行深入研究,证明其形态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弓蛔属种类有显著不同,确认为一新种,命名为小熊猫弓蛔虫(Toxascaris ailuri sp.nov.)。形态描述虫体粗大,灰白色,圆柱状,两端缩小,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直而钝圆。虫体体表密布横纹。头端有明显的三片唇,一个背唇和2个亚腹唇。背唇上有2个头乳突,其基部外侧各有一个稍大的圆形区;亚腹唇上各有一个头乳突和圆形小区,并有一个小的头感器。唇内缘有明显的唇齿。唇由唇髓支撑着,唇髓前叶…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学蠕形动物的教材中有許多是屬于人体寄生虫的。例如:絛虫、蛔虫、蟯虫、十二指腸虫(钩虫)、肝或肠内寄生的吸虫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內直接危害着人体的健康,甚至使人有生命的危險。以钩虫来說由于它寄生的結果,可以使人发生許多病狀,如造成患者貧血使皮肤发黄、营养不良、头暈、心跳、水腫、四肢乏力,稍一劳动即感疲劳等。以蛔虫来說它对人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有时可以堵塞肠腔或闌尾,它又可以到胆道內堵住胆汁的流通,以致发生腹痛和黄疸。受蛔虫感染的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都受阻碍,  相似文献   

14.
答人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属线形动物门Nematoda、蛔目Ascaridata、蛔科Ascaridae,寄生于人的小肠,是人体主要的常见寄生虫之一。在世界上有着最广泛的分布,盛行于温、热两带,尤其在亚洲东部的某些地区居民的感染率几达100%。人蛔虫,个体大,一般雌虫20—49厘米长、雄虫15—31厘米长。它的生活环境处于宿主消化酶的经常作用中。有趣的是,蛔虫对宿主的消化酶具有高度的抵抗力,不但不被其消化,却能旺盛地生息、繁殖。蛔虫不被宿主消化液所消化的奥秘何在?这个答案必须从它体壁的结构成份和功能中去寻找。和其他线虫一样,蛔虫的体壁由角质层、皮下层和纵肌层三层组成(见附图)。其中角质层对保护线虫起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蛔虫需要质子助其排粪.新研究表明蛔虫的肠释放的质子启动周围肌肉收缩,引起蛔虫排粪.该发现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发现质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该研究也进一步支持关于质子很可能在人脑内传递电信号的观念.质子作为细胞之间的传递者是大为出乎意料的,但是质子是基本的亚原子粒子,故而不难想象其能起传递信号的作用.正规地说来,细胞之间的信号是由多原子的分子传递的.这种分子有特殊的形状,其恰好适合于与相应的受体分子相结合,质子是氢原子脱去电子生成的,其大小为原来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质子虽小且无特征性形态,但却已知可激活某些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这些受体称为对酸敏感的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其使痛觉神经能感觉到环境中质子的浓度,换言之,即pH.这便是接触到强酸会灼痛的原因.研究者发现类ASIC受体包围在蛔虫Caenolhatditis elegans内脏的肌肉细胞的周围.先前有其他研究者表明蛔虫的肠将质子泵入旁边的肌肉间隙中,于是,研究者怀疑是否是质子与类ASIC受体结合后才引起肌肉收缩的.在一项实验中阻断该新的类ASIC受体受引起蛔虫便秘,该研究组在2008年1月11日的Cell上作了报道.在另一个实验中,在有功能的ASIC受体存在下,用手工将质子推入与肌肉毗连的间隙中会引起肌肉收缩.该项研究支持质子可以在细胞之间信号传递中起作用的观念,是令人鼓舞的.研究者先前证明去除小鼠脑中质子受体,会损害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人脑中也有质子敏感的ASIC受体和质子泵,故而有的研究者怀疑质子很可能在哺乳类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如果是这样的话,质子将加入原来无质子的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的名单中.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依靠神经表面的开放的孔起作用,该孔使电子负荷的粒子流动通过,结果产生电脉冲.缓慢作用的神经递质数量较多,其引起受体神经的代谢变化而非电子变化.那些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是有杰出作用的团组,为数不多. (李潇摘摘自Patick Barry:Science News January 12,2008,Vol.173,p.21)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蛔虫是否存在一雌多雄制的交配方式,本试验使用5个微卫星位点对5个人蛔虫家系进行研究,毛细管电泳测定母本人蛔虫及其子代的基因型。采用等位基因计数法和GERUD 2.0软件进行父系分析,并对这些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这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3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在0.506到0.816之间,表明这5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父系分析表明每个家系至少存在两个父亲,其中有一个家系存在3个父亲,两个家系存在至少2个父亲,两个家系存在至少4个父亲,且每个家系中父亲的贡献率不同。本研究首次获得人蛔虫存在一雌多雄制的交配模式的证据,这对人蛔虫的流行病学、抗药性及遗传变异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依据,且有助于公共卫生控制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动物学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题,62分,每题A、B、C、D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将其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以下动物中没有膀胱的是:( ) A 鲤鱼 B 青蛙 C 乌龟 D 麻雀 2.青海省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 A 朱鹧 B 棕头鸥 C 褐马鸡 D 天鹅 3.蛔虫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 人体小肠内 B 人体外C 雌蛔虫体内 D 人体小肠外 4.下列哪一项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 )  相似文献   

18.
关于蛔虫病的免疫学研究,一般认为以整个虫体,或某一部分组织作为免疫原,不能使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1949年Sprent和Chea用感染期蛔虫卵经口免疫小白鼠;1957年Soulsby用感染期蛔虫卵皮下接种免疫豚鼠;1960年Taffs用第三期幼虫静脉接种免疫豚鼠。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免疫动物,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再感染虫卵孵出的幼虫在其体內的生长发育和移行。我们于1964—1965年用钻~(60)照射人蛔虫感染期虫  相似文献   

19.
西氏蛔虫(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之一,感染率高达50%以上,感染强度可达千余条,影响大熊猫的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致死。为了解西氏蛔虫是否有保虫宿主或贮藏宿主,我们于1986年3~8月,用西氏蛔虫的感染性虫卵对实验动物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是用1~1.5kg的家兔和0.3—0.5kg的豚鼠,均由本校实验动物房供应。西氏蛔虫卵取自宝兴县送来成都动物园抢救的大熊猫粪便,经循序沉淀法和尼龙绢筛过滤法分离和浓缩,然后置于玻璃平皿内,加入适量清洁自来水,在3~6月(13℃~24℃)室温下培养至感染期。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感染猪蛔虫后,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而了解蛔虫感染对肺脏的侵害过程。方法:温箱孵育猪蛔虫受精卵至含蚴卵,用灌胃法感染小鼠,分别在感染后第0、7、14、45天处死小鼠,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IL-4、IFN-γ、IL-10和TGF-β1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14天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支气管狭窄,肺泡塌陷;感染45天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比前者显著减轻。BALF中IL-4含量在感染7天、14天后分别为(169.20±34.61pg/m1),(381.33±57.39pg/m1),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38.03±6.09pg/m1);在感染45天后降低(98.49±25.33pg/m1),但仍高于未感染组。IL-10水平在感染后降低;但感染45天组,IL-10水平却有所增高(179.78±21.33pg/m1),并高于感染前。IFN-γ、TGF-β1,含量在感染后也有明显降低。结论:猪蛔虫感染初期,小鼠肺部损伤严重,小鼠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但在感染后期,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炎症抑制因子IL-10有所增高,炎症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