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慢性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广泛的血管病变及皮肤和内脏的纤维化为特征,但其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证实,Wnt通路参与了SSc纤维化,但其在血管病变中的病理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采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SSc小鼠模型,探讨Wnt通路在SSc皮肤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BS 100 μL/d)、模型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 1 mg/mL 博来霉素BLM 100 μL/d)和治疗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 1 mg/mL BLM 100 μL/d,同时腹腔注射Wnt及β-catenin的抑制剂 iCRT3 5 mg/kg·d),于造模第28 d处死小鼠。小鼠皮肤取材后,通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到经BLM诱导的模型组小鼠背真皮、表皮厚度较对照组皮肤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模型组的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明显减少,脂肪层厚度变薄并被纤维组织包绕,模型组皮肤胶原沉积较对照组增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组织学层面鉴定α-SMA表达情况,发现模型组及治疗组α-SMA在皮肤组织中均高表达,α-SMA阳性表达在血管周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及IL-17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及IL-17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提取皮肤微血管片段,通过q-PCR检测到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皮肤微血管中β-联蛋白的mRNA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皮肤微血管Wnt5A、β-联蛋白、α-SMA、col1A1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发现纤维化相关蛋白质α-SMA及col1A1在模型组表达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下降(P<0.05),Wnt通路相关蛋白质β-联蛋白及Wnt5A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升高,较之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BLM能成功诱导小鼠系统性硬化症皮肤表型,Wnt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BLM诱导的硬皮病小鼠皮肤微血管病变,特异性Wnt通路抑制剂iCRT3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下调细胞因子IL-6及IL-17,从而降低BLM诱导的小鼠皮肤微血管中的α-SMA及col1A1蛋白质表达,改善小鼠皮肤微血管病变,干预BLM诱导的小鼠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分别提取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血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DNA片段,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77bp,共编码158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4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1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99.4%和98.1%。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推测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对虾溶菌酶的同源性达83.0%和80.0%以上。两种沼虾溶菌酶都具有c-型溶菌酶典型的两个酶活性位点(Glu51)和(Asp68),以及8个保守结构氨基酸残基Cys,且在101、106和107位上缺少Asp,因而推测本实验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属c-型溶菌酶基因的非钙结合亚型。以PCR法制备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感染弧菌后溶菌酶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受感染6h后在眼、肌肉、鳃、肝胰腺、肠管中的表达量均有升高,其中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对照组的560%。在不同感染时间里,肝胰腺中该基因表达量有较大的变化:感染后3h表达量最低,24h后表达量升至最高,大约为对照组的430%,48h时的表达量又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约为330%)。受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转录的上调证明溶菌酶基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直接作用,同时表明肝胰腺可能在沼虾的免疫防御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观察心可舒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心可舒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内皮素-1(ET-1)更低,一氧化氮(NO)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更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更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可舒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 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 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h、2h、4h、8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 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h后,并持续至8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棘手,是SLE致残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证实,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SLE的病理过程,而JAK/STAT激活也被发现与ONFH的发生有关。我们推测并证实,JAK/STAT信号通路在SLE-ONFH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0只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脂多糖/24 h,2次+甲基强的松龙/24 h,3次)、对照组(加等量PBS)和治疗组(模型组+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d, 6周),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小鼠抓力的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在第4周与第6周时,抓力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小鼠在第6周时,抓力值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第6周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形态及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股骨头呈球型,透亮,骨质坚硬,无软骨缺损;模型组小鼠股骨头呈不规则型,粗糙,色泽灰暗,股骨头有部分缺损;治疗组小鼠表现基本与模型组相似,总体股骨头外观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色泽较对照组暗,股骨头有部分缺损,但其程度无模型组严重。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小鼠空骨陷窝率低于模型组(P<0.05)。通过Western印迹、ELISA和RT-qPCR检测,局部骨组织JAK/STAT通路(JAK1、JAK2、JAK3、STAT3)蛋白质表达、磷酸化水平、mRNA表达,血清及局部组织IL-6、TNF-α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骨组织IL-6、TNF-α和STAT3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且模型组小鼠血清IL-6、TNF-α的含量较治疗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的软骨分解代谢物ADAMTS-4、MMP-13及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质JAK1、p-JAK1、JAK2、p-JAK2、STAT3、p-STAT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综上所述,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MRL/lpr狼疮小鼠ONFH发病过程。选择性JAK1/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ONFH炎症,改善骨结构及关节功能,并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ONFH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黄病毒科病毒核衣壳蛋白的核仁定位在病毒颗粒包装与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鉴定黄病毒科的猪瘟病毒Core蛋白核仁定位序列,本研究构建了将Core蛋白、截短突变体和氨基酸位点突变体分别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后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 Core蛋白核仁定位序列为PESRKKL,其关键氨基酸为R76K77,对理解猪瘟病毒Core蛋白结构与功能和为后续研究Core蛋白在病毒复制及颗粒包装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参考对虾溶菌酶基因和类溶菌酶基因及其他多种生物的溶菌酶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运用RT PCR技术 ,从斑节对虾血细胞总RNA中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所获片段回收纯化后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系统的T载体上。重组子的序列分析表明 ,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片段长 6 5 8bp ,包括溶菌酶基因开放阅读框 (ORF)4 77bp和 3′端非编码区的 181bp。 4 77bpORF共编码 15 8个氨基酸 ,包括溶菌酶成熟肽 14 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 18个氨基酸残基。斑节对虾溶菌酶成熟肽推测分子量为 16 ,32kd ,等电点为 8 78。与南美白对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89 5 %和 93 0 % ;与日本对虾类溶菌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 84 0 %和91 0 %。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 ,斑节对虾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类群生物的c 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具有与c 型溶菌酶相同的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Glu51和Asp68,且与活性位点相邻的序列高度保守。斑节对虾溶菌酶氨基酸序列还具有与c 型溶菌酶相同的结构氨基酸——— 8个半胱氨酸残基。因而可认为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属c 型溶菌酶基因。  相似文献   
9.
慢性哮喘患者缓解期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55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50例慢性哮喘患者缓解期血清Zn、Mn、Cu、Fe微量元素。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Zn(P<005),Mn(P<005)两组有差异;而Cu、Fe无差异,将患者为混合型、感染型、过敏型三型比较,血清锌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病程有关。说明测定慢性哮喘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对其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顺德高产池塘的多品种混养鱼类关系进行分析,各种不同鱼类的放养对产量的关系为:鲮放养量对镛的净产量影响最大(G34=0.7921),其次为草鱼放养对鲮的净产量影响(G13=0.7415),最小为鲢的放养对草鱼的净产量关系(0.5932)。鲮的放养为优势母因子,鳙的收获为优势子因子。应用灰色动态模型GM(1,2)建模法建立了高产池塘主体鱼的产投关系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