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DRV)是造成雏番鸭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原体,深入其检测与免疫研究对于防控DRV感染意义重大。利用RT-PCR和测序技术,对3株福建DRV分离株的S3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DRV-YH、YJL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遗传距离较近,同源性高达94.6%~98.9%,而DRV-YB株与ARV同源性仅为60.6%~61.7%。构建和鉴定DRV YB株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S3,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2ku,IPTG最适诱导浓度为0.1mM,最适诱导时间为5h,最适诱导温度为37℃,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薄层扫描显示重组DRVσB蛋白占菌体总量的67.7%。以Ni 2+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为93%,质量浓度为0.86g/L。Western blot分析该融合蛋白能与抗D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DRV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禽白血病病毒(ALV)自然重组毒FJ15TH0感染SPF鸡群的不同方式对其感染状态和病毒组织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动物试验分别模拟垂直传播和生长早中期水平传播,动态检测各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抗体反应及不同内脏组织病毒载量,为制定地方鸡群中ALV感染的防控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结果表明胚内接种模拟垂直传播组除2只实验鸡外均产生免疫耐受,持续带毒排毒而无抗体产生;1日龄和D组均未表现泄殖腔排毒,在接触病毒后2~3w后C组63.6%实验动物表现一过性病毒血症,D组未表现病毒血症,暴露后5~11w期间C组9.1%~25%鸡出现一过性血清抗体,D组在暴露后3~5w期间14.3%~42.8%实验鸡产生一过性血清抗体。11w时剖杀实验鸡,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各实验鸡不同组织的gp85mRNA及病毒粒子的基因组RNA含量,结果显示垂直感染组表现泄殖腔排毒者gp85检测均为阳性,该分离株对肾脏和法氏囊的组织亲嗜性最强,而对肝脏和脾脏的亲嗜性较低;而同居感染组实验鸡均表现为gp85mRNA检测阴性,表明该重组毒水平感染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本团队之前分离到一株天然重组禽白血病病毒(ALV)毒株FJ15HT0,经RNA-seq分析发现该毒株感染会引起鸡胸腺组织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CNTFRα)基因表达量上调.为进一步探究CNTFRα在ALVFJ15HT0株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本研究在构建ALV先天感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探究不同时间点CNTFRα在感染鸡肝脏和胸腺中的表达量变化;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验病毒的复制水平对DF-1细胞CNTFRα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组与空白组相比,鸡胚出壳率明显降低,鸡只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RT-qPCR和IHC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感染组胸腺和肝脏组织中CNTFRα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P<0.01),胸腺组织中CNTFRα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病毒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3,P<0.01);14d、21d感染组鸡只血清C.NTF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84 h感染组DF-1细胞CNTFRα表达量随病毒复制水平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CNTFRα基因与病毒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P<0.01),CNTFRα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3,P<0.01).研究表明CNTFRα可能参与ALV FJ15HT0株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楚2009年7月某种番鸭养殖场产蛋高峰期番鸭产蛋率、孵化率降低,蛋质量下降的原因,选择无呼吸道症状,死亡率低,剖检可见卵巢肿大充血的番鸭。为确诊该病例,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取病番鸭卵巢组织,通过鸡胚接种实验、脂溶剂敏感实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干扰试验、电镜观察和动物接种实验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接种鸡胚可导致侏儒胚,该毒株对于脂溶剂敏感,胰酶处理后具血凝性,可干扰NDV复制,电镜下可见典型冠状病毒形态,接种雏鸡可致呼吸道症状,针对N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可见该毒株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参考毒株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7%~99%,鉴定所分离毒株PTFY株为IBV,证实IBV对番鸭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感染雏番鸭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造成肠黏膜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丧失。为寻找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雏番鸭肠道组织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建立番鸭呼肠孤病毒自然发病模型,在感染后3d、6d、21d采集同居感染组和对照组试验雏番鸭的空肠,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后3d、6d和21d分别筛选出2 297、5 860和3 721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子功能结果显示,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T细胞活化和单核细胞趋化性等有关;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在吞噬体、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RIG-I受体信号通路;荧光定量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学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导致雏番鸭肠道损伤和黏膜免疫抑制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学结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磷酸化mTOR(p-mTOR)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MDRV-YB株感染的DF-1细胞中可见典型的包裹胞浆成分的双层膜结构;MDRV感染番鸭成纤维细胞(MDFs)和DF-1细胞后0~60h内,其LC3II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感染后36h达到最大值,其p-mTOR表达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且分别在感染后36h和24h达到最低值;灭活MDRV组细胞未见LC3II表达。结果表明MDRV能够诱导感染的MDFs和DF-1细胞持续较长时间细胞自噬,而灭活的MDRV不能引起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