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1.
甘蔗(Saccharum spp.)是世界也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由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中国甘蔗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每年造成重大损失.分泌蛋白在真菌侵染寄主植物与获取营养及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在分析甘蔗黑穗病菌基因组与转录组数据时,发现1个与真菌细胞壁降解有关的β-1,6葡聚糖酶前体的基因Ssa4p.为了揭示Ssa4p对甘蔗黑穗病菌致病性和分泌蛋白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和T-DNA双元载体所构建的甘蔗黑穗菌基因敲除系统,成功获得了Ssa4p基因的失活突变株.ΔSsa4p突变株(Δ35-Ssa4p)与野生型菌株JG36的配合能力降低且致病性减弱.用iTRAQ方法对Δ35-Ssa4p和野生型菌株的分泌蛋白组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定到蛋白质143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68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7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无膜细胞器和核糖体,其功能包括参与核糖体、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发现β-1,6葡聚糖前体影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泌蛋白,加深了对真菌致病性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重要的病害。示踪甘蔗鞭黑粉菌侵染甘蔗的过程将有助于揭示其致病性和甘蔗抗黑穗病机制,为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黑穗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甘蔗鞭黑粉菌进行黄色荧光标记,对转化子进行配合及致病力检测,将标记菌株接种甘蔗感病品种ROC22及抗病品种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并进行早期可视化观察。【结果】组成型表达的eYFP不影响标记菌株的配合及致病能力,而且黄色荧光性状能通过冬孢子稳定遗传。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表明,注射接种病原菌第5天,在感病品种ROC22的生长点已可见荧光菌丝及少量聚集状菌丝体,在抗病品种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中可见少量单一丝状菌丝,无聚集状菌丝体。接种后35 d,在ROC22中可见大量聚集状菌丝体,但在中蔗品种中的聚集状菌丝体明显较少,而以中蔗1号最少。【结论】成功构建了甘蔗鞭黑粉菌侵染甘蔗的荧光示踪系统,并发现中蔗系列品种存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菌丝体在细胞间扩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醇对小鼠醉酒的影响,筛选益生菌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合适的酒精处理浓度,同时研究不同浓度乙醇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探究急性酒精中毒程度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浓度5.0mg/g组、6.0mg/g组、7.0mg/g组、8.0mg/g组、9.0 mg/g组和10.0mg/g组,记录小鼠死亡率并利用血糖仪检测小鼠血糖。根据前期结果,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乙醇浓度5.5mg/g组、5.8mg/g组、6.1mg/g组、6.4mg/g组和6.7mg/g组,记录小鼠醒酒时间。结果 (1)小鼠在乙醇浓度为6.0、7.0、8.0、9.0和10.0 mg/g时死亡率分别为0%、60%、90%、100%和100%。(2)在乙醇浓度为5.5~6.7mg/g时,随着灌服乙醇浓度的升高,小鼠醒酒时间延长。(3)灌服乙醇浓度越高,小鼠血糖1h时内升高越迅速,1h后降低趋势越明显,7h血糖值低于正常值并持续下降。结论灌服乙醇浓度为6.0mg/g,可以作为合适的益生菌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模型。急性酒精中毒伴随血糖紊乱,乙醇浓度越高,血糖紊乱越剧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将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MSCs)移植到受损小鼠,探讨hAD-MSCs替代缺失/受损毛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hAD-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药物致聋后的小鼠体内,用免疫染色及RT-PCR等方法检测移植后hAD-MSCs在耳蜗内的归巢和分化。结果:移植的hAD-MSCs能够定向归巢到受损耳蜗内,并至少存活2周,未观察到对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少量细胞定位于耳蜗感觉上皮并表达毛细胞特异性抗体myosin 7a。结论:hAD-MSCs移植入药物性致聋小鼠后,能够定向归巢到耳蜗内,并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样细胞,是一种针对内耳损伤及退变性疾病治疗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我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通过五年实施,专项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专项立项和实施情况的回顾,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十四五”干细胞研究部署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干细胞研究成果惠及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移植后IL-10的表达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食蟹猴8只,在脑定位仪定位下,应用光化学法构建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脑缺血部位附近注射高、低密度的hBMSCs和生理盐水。手术后,通过影像学、神经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对hBMSC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以及real-time PCR法检测检测脑损伤周围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BMSC治疗组损伤部位周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IO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IL-10在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hBMSCs对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具有修复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变化。方法筛选入组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例健康者咽拭子样本,提取咽部DNA,扩增16SrRNA基因,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综合来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大。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咽部菌群样本可被区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咽部菌群组成和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主要变化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中普雷沃杆菌属(Prevotella)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都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变化落实到属水平,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显著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芽胞杆菌纲(Bacilli)所属的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显著增加,而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包含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显著下降。此外,变形菌门中出现弧菌属(Vibrio)的增加和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的降低等变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次研究样本)的咽部菌群出现紊乱,以普雷沃杆菌属、放线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和弯曲菌属等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弧菌属等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Am组,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Bm组。A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Af组,B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Bf组。收集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新生儿脐带血清、孕晚期粪便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个24 h胎便。对妊娠妇女的粪便及对应新生儿胎便进行DNA提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分析菌群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妊娠妇女及对应新生儿不同分组菌群结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脐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变化。结果BMI增幅≥6 kg/m^(2)(Bm组)的妊娠妇女与BMI增幅<6 kg/m^(2)(Am组)的相比,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Bm组妊娠妇女粪便样本中脱硫弧菌属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以及韦荣球菌科、属显著升高。Bf组与Af组相比,胎便菌群alpha多样性同样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同样存在差异。Bf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等显著降低。Bm组较Am组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存在差异,TNF-α、IL-6水平有升高趋势。在对应的新生儿的脐带血清中Bf组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和新生儿胎便菌群存在紊乱。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中和新生儿脐带血清中炎症因子增高。妊娠妇女孕期BMI增幅与拟杆菌门及拟杆菌属的增加相关,能够影响妊娠妇女和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与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胃息肉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胃息肉患者的胃液菌群组成,探究整体菌群变化与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胃息肉患者的胃液(GP组),7例胃体黏膜未见异常体检者胃液为对照组(C组),统计H.pylori感染情况。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结果 (1)7例胃息肉患者中5例H.pylori阳性,H.pylori感染率为71.4%;对照组与胃息肉组H.pylori感染率无差异。(2)两组之间菌群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有显著区别。门水平上,两组之间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胃息肉组胃液奈瑟菌属(P0.05)、嗜血杆菌属(P0.05)、Parvimonas属(P0.05)比例显著增加。结论胃息肉患者胃液菌群发生紊乱,以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Parvimonas属显著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呈爆发式增长,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纷纷投入其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我国如何能够抓住机遇,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肿瘤疫苗,以CAR-T和TCR-T为代表的过继细胞疗法和以PD-1/PD-L1靶点为核心的免疫检查点抗体及药物研究的主要产品、技术和研究方向的全面梳理,加深对本领域发展现状的整体把握。通过分析上述代表性肿瘤免疫疗法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参考,同时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基础研究、重视专利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监管的发展建议,为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