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表明,三属杂种处于单核中晚期阶段的花粉最适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对促进三属杂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利用以马铃薯提取物为基础物质的马铃薯-Ⅱ培养基作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频率比目前两个较好的合成培养基要高。同一个三属杂种F_1春、秋播种植株之间在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上有较大的差异,秋播材料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明显高于春播材料。F_(?)杂种植株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的频率均比F_1杂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猫小脑顶核对动脉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岗  富维骏  卢振东 《生理学报》1988,40(4):356-364
在38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小脑顶核嘴侧部能引起动脉血压显著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于刺激期间显著增加。去缓冲神经对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反应的幅度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静脉注射氯庄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并能减弱刺激顶核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增强了刺激顶核引起的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电解损毁延髓腹外侧面引起血压降低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然而无论单侧还是双侧损毁延髓腹外侧面都不能阻断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其反应的下行性通路可能不通过延髓腹外侧面。  相似文献   
3.
诱导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法国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天兰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of Agropyron glaucum)的杂交后代中的中间类型3号和5号杂交。由此获得的三属杂种F_1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兼有三属亲本类型的特征,呈中间类型。用马铃薯-Ⅱ培养基培养三属杂种F_1的花药,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190-2培养基进行分化,已成功地诱导出一批三属间杂种花粉植株,并用Giemsa显带技术鉴定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组成。  相似文献   
4.
斯氏线虫属-新种(小杆目:斯氏线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斯氏线虫属一新种:尖尾斯氏线虫,并根据形态特征与属内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兔下丘脑室旁核刺激引起的肾交感神经传出活动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富维骏  陈建国 《生理学报》1989,41(2):111-119
本实验用家兔,氯醛糖及尿酯混合静脉麻醉,制动,人工呼吸,颈部分离出三对神经——迷走、窦及主动脉神经,以备实验中切断。记录股动脉压、肾交感神经传出性放电活动(RSED)及其频率幅度直方图。借助脑立体定向仪刺激下丘脑室旁核,当刺激较强时,在交感神经放电短暂增加之后,可引起血压升高及RSED抑制。这一抑制过程可分为两个时相:血压不变期间的初期抑制时相及与血压升高同时并存的后期抑制时相。实验发现RSED总抑制时程及后期抑制时程均与血压变动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初期抑制时程与血压变动无相关关系。切断压力感受性神经前后,虽初期抑制时程的均值无显著差异,但在切断压力感受性神经后,总抑制时程及后期抑制时程的均值大大缩短。当用较弱刺激施于室旁核时,可不引起血压变化,但仍能引起RSED抑制。这个抑制亦可因切断压力感受神经而显著缩短。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 在中枢内存在着一个室旁核-肾交感传出系统的抑制机制;(2) 初期抑制来源于中枢性抑制机制,而后期抑制时相主要来源于压力感受性反射,但亦有中枢抑制机制的参与;(3) RSED的中枢抑制可能并不是兴奋后压抑,而是自室旁核至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主动性抑制。  相似文献   
6.
7.
王妮  付小锁 《生理学报》1996,48(1):83-88
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及去卵巢大鼠子宫胞浆雌二醇和孕酮受体含量,并观察了子宫腔内注射酪、丝、苏三种氨基酸对子宫胞浆雌。醇、孕酮受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L-酪氨酸对动情前期、动情期、间情期大鼠子宫胞浆雌二醇和孕酮受体都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2)L-酪氨酸也降低去卵巢大鼠子宫胞浆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即这一作用不是通过影响卵巢激素分泌实现的。(3)L-苏氨酸仅可降低动情期和间情期大鼠子宫胞浆孕酮受体含量,而对相应周期雌二醇受体没有明显作用。(4)L-丝氨酸和L-苏氨酸对去卵巢大鼠子宫胞浆雌二醇和孕酮受体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2个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1的减数分裂方为复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每细胞构型为19.53Ⅰ+13.47Ⅱ+0.70Ⅲ+0.06Ⅳ和19.99Ⅰ+13.42Ⅱ+0.65Ⅲ+0.04Ⅳ+0.01Ⅴ,后期Ⅰ染色体分配不平衡,单价体并不一定排列在赤道板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体。18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类型多样,在2个花粉植株中分别观察到端体和等臂染色体。单倍体花粉植株中期Ⅰ染色体配对频率较高,交叉值为1.51-3.85。本文还讨论了三属杂种和花药培养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田间和温室接种抗病性鉴定,从(77-5433×中5)杂交组合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一个兼抗大麦黄矮病、条锈、叶锈和秆锈4种小麦主要病害的新种质遗4212。遗4212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在几乎所有的花粉母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21个二价体,这说明遗4212是一个在遗传上业已稳定的整倍体材料。对(遗4212×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的观察表明,遗4212可能是含1对外源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代换系或具较大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易位系。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对遗4212的有丝分裂中期相、减数分裂后期Ⅰ相和(遗4212×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后期Ⅰ进行了检测,确证遗4212含1对外源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遗4212是一个小麦一中间偃麦草代换系,其抗病性来自其携带的1对中间偃麦草。  相似文献   
10.
苯氧肟酸对萌发水稻芽鞘的生长和呼吸只有较小抑制;而抑制幼根的大部分呼吸和90%以上的生长。KCN对幼根生长和呼吸的抑制均小于苯氧肟酸。初步看出:水稻幼根的呼吸存在有细胞色素途径,但以抗氰交替途径为主,幼根的生长可能主要受被氧肟酸抑制的抗氰交替途径所控制。缺氧时虽然细胞色素途径也受阻,但根中交替途径所占比例较大,对缺氧更敏感。因此设想,缺氧抑制水稻幼根生长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交替途径不能正常运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