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鸟类特有种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在广泛搜集有关分布资料、对我国鸟类特有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鸟类特有种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我们分析了我国现有鸟类特有种计100种,隶属于53属、16科、7目,约占我国现有鸟类总种数的8%。我国镳在特有种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点,有3个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川北、秦岭及陇南山地中心和台湾岛屿中心。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800m到3400m的中、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光学性能良好的Brofloat玻璃电泳芯片上,利用自行搭建的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通过对芯片管道表面修饰、筛分介质、分离电场强度、进样方式、电泳温度、进样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对含15个STR基因座的法医DNA样品进行电泳分离测试实验.通过对芯片电泳条件优化获得了本电泳系统的最佳条件,成功实现8 min内完成DNA样品片段的分离,表明该微流控芯片电泳系统在法医DNA快速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HM-EO为主成相剂,金属螯合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IDA-Cu(Ⅱ)(TX-Cu(Ⅱ))为辅成相剂,构建新型亲和双水相胶束系统(ATPMS)以提高目标产物的萃取选择性,并考察重组蛋白3',5'-二磷酸核苷酸酶(YND)在系统中分配行为。结果表明,系统中不含亲和配基时YND主要分配于胶束缺失相;随着亲和配基含量的增加,YND与TX-Cu(Ⅱ)亲和结合而逐渐分配到胶束富集相并且在系统中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调节溶液p H能够影响YND亲和分配,最适萃取条件为pH 9.0;增大无机盐浓度,导致更多杂蛋白分配到胶束缺失相,然而对YND分配影响较小。在2.5%HM-EO、0.125%TX-Cu(Ⅱ)、p H 9.0、50 mmol/L Na Cl条件下,实验获得65.8%的酶活回收率。因此亲和ATPMS可以有效用于对富组氨酸蛋白YND的分离纯化,为该体系在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试验提供相应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构建适于快速检测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HO-73启动子的探针载体。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作为报告基因,在pUC19骨架载体,构建获得启动子探针载体pUC19-K,连入CaMV35S启动子做启动子探针载体功能验证;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pUC19-K对预测的启动子片段LY1、LY2、LY3、LY4进行筛选鉴定。将CaMV35S启动子连入到启动子探针载体中,得到可检测启动子活性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UC19-K;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部分橡胶树白粉菌HO-73全基因组数据预测,得到4个理论上具有活性的启动子序列LY1、LY2、LY3、LY4,利用构建的启动子活性探针载体进行活性比较,卡那耐受性实验检测发现含LY2和LY3的菌株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升高耐受性更强,最终得到2个活性较强的启动子LY2和LY3。以上结果表明,构建的启动子活性探针载体可以有效、灵敏地用于HO-73强启动子的筛选和启动子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是人为的对基因片段进行修改的一种技术。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关注在人工核酸酶剪切技术领域,主要为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技术以及单碱基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技术缺陷和伦理争议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以及国内外的伦理探讨进行简要综述,期望能启发读者重新认识基因编辑技术。  相似文献   
6.
脂质与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关。脂质组学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对生物体中的全脂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生物质谱分析法是对脂质谱进行分析和定量的最有效方法,国内对脂质组学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匮乏。综述脂质组学的概念与分类,探究不同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系统介绍近几年国际上生物质谱分析法在脂质组学的应用,并对脂质组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微藻细胞富含油脂、淀粉及其他高值代谢物,可用于食品、饲料、化学品和能源的生产。但在规模化培养中,微藻的高生长速率和高产物含量难以兼得,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通过微藻的两阶段培养技术可以将生长和产物积累的时期分离,从而同时获得较高的微藻生物量和产物含量。该技术具有产品得率高、节能减排、适用范围广的优点,是推进微藻商业化的关键之一。本综述总结了现有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的优势和产品类型,解析了目前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的限制因素及发展前景,并提出微藻两阶段培养中存在阶段转换时间尚不明确、中间采收步骤成本高这两个限制该技术应用的关键瓶颈,从而为未来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规模化生产方案的科学决策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蜡样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产生的毒素会引起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引起2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即呕吐和腹泻综合征,并可造成各种局部和全身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蜡样芽孢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现已有报道出现多重耐药性。本文对蜡样芽孢杆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性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正确理解蜡样芽孢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蜡样芽孢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光照和温度对大麻植物中大麻酚类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将大麻植物检材以固体粉末和甲醇提取溶液的形式分别在室温(22±2)℃见光、室温(22±2)℃避光、4℃避光、-20℃避光条件下储存20 d后,采用超高效液相(UPLC-PDA)检测分析样本中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大麻二酚(CBD)和大麻酚(CBN)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麻酚类在不同化学表型大麻中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固体粉末样本的Δ9-THC、CBD含量在室温光照条件下显著下降,CBN含量基本不变;甲醇提取样本中Δ9-THC、CBN和CBD含量在室温光照条件下均显著下降。避光条件下的室温(22±2)℃及低温(4℃、-20℃)可稳定保存两种形式的大麻样本。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Δ9-THC的降解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光照是影响Δ9-THC降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储存,大麻或其甲醇提取物可稳定保存,可以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活动中短期内大麻检材的取证、运送、保存及鉴定。  相似文献   
10.
由橡胶树白粉菌引起的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橡胶的产量。然而目前对橡胶树白粉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匮乏。分支酸变位酶是莽草酸途径的关键酶,能够将分支酸转化为预苯酸,为植物提供氨基酸及大量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植物病原物在致病过程当中能够分泌分支酸变位酶影响植物莽草酸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的防卫反应。因此研究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试验利用同源比对分析在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组中获得一个分支酸变位酶同源蛋白,并用PCR克隆获得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基因,命名为OHCmu。后续构建GST-OHCmu融合原核表达载体,筛选最优诱导条件,并利用GST亲和层析柱对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橡胶树白粉菌OHCmu基因大小843 bp,具有1个内含子,编码263个氨基酸;具有d5csma_结构域,属于Chorismate mutaseⅡ蛋白家族;GST-OHCmu融合蛋白外源诱导表达在供试条件下(IPTG:0.8 mmol/L, 16℃)可以有较好的表达,获得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6 kD。经过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切割GST标签后,顺利获得浓度较高、较纯的橡胶树白粉菌OHCmu蛋白。研究结果为后续OHCmu蛋白的特性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