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吴起、安塞、米脂、宜川等地刺槐群落为对象,结合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海拔等环境因子探究刺槐林下物种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该地区刺槐林下物种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为黄土丘陵区刺槐林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刺槐林中,分布较为广泛的物种有狗尾草、阿尔泰狗娃花、猪毛蒿、硬质早熟禾、茭蒿、苦荬菜、角蒿等.随刺槐生长年限的增加(10年至50年),林下物种优势种的分布更替依次为:茵陈蒿→硬质早熟禾→猪毛蒿→其他(茜草、悬钩子蔷薇等)→茭蒿→狗尾草.对刺槐林下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土壤全磷含量(25.6%)>海拔(20.3%)>土壤全氮(19.3%).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含水量与刺槐林下物种的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因种群不同而有所差异.坡向对刺槐林下物种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地形与土壤因子在刺槐林下物种的分布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坡度越大,海拔越高,刺槐林下物种的分布种类越少.其次,土壤全磷含量和海拔是影响刺槐林下物种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刺槐林下物种的分布是土壤养分状况的反映,对刺槐林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蜡菊总苞苞片的不同部位做横、纵切片,用HCl-间苯三酚染色进行细胞壁成分定性研究.显微观察发现:在总苞苞片背面表皮细胞及以下的1~2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次生壁强烈加厚,且木质化,特别在干湿敏感区域,背面细胞表皮细胞外侧壁更厚,这些加厚的细胞壁具有数目繁多的纹孔,而腹面的几层细胞为薄壁细胞,当水分条件发生变化时,形成了苞片内外巨大的形变张力差,使蜡菊的总苞能够湿润闭合、干燥开放.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转基因家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使用选择标记基因 (Selectable marker genes,SMGs) 将转基因整合细胞从大量的正常细胞中筛选出来,这导致了SMGs整合入家畜的基因组内持续传递给后代。SMGs已被证明能够显著影响基因组内整合位点处的基因调控,也增加了对转基因动物安全评价的复杂性。为了确定转基因山羊制备过程中SMGs的删除时机和删除方法,在体细胞克隆前后两个时段内,利用Cre/loxP系统删除SMGs的可行性,同时比较了蛋白转导和质粒共转染两种Cre导入方式的删除效率。结果表明:尽管在首次对山羊成纤维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后即可进行SMGs删除,但两次遗传修饰导致细胞严重老化,无法用于后续的体细胞克隆羊制备。在转基因山羊的成体细胞中删除SMGs不存在上述问题,成功率高,缺点是试验周期长、耗资增大。Cre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能够删除SMGs,但有超过30%的无SMGs细胞克隆中整合有质粒序列。TAT-CRE蛋白质转导方法可以避免引入的新外源基因,SMGs删除率达到43.9%~72.8%,是一种较佳的SMGs删除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陕北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米脂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5科110属14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3科108属146种,集中分布于单种科和寡种科及单种属内;(2)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乔木,灌木最少;(3)药用部位以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2.03%和14.86%;(4)药用功效以清热和利水渗湿为主,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3.65%和11.49%;(5)从药用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来看,有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本研究表明米脂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较高,生长型、药用部位、功效、区系成分丰富多样,明确了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生存现状,为加强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阴鳞癌(VSCC)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beta2)和转化生长因子受体betaRⅡ(TGFbetaR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 意义。方法:收集30 例外阴鳞癌及10 例外阴整形时切下的外阴正常皮肤组织。所有组织来自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0 月在我 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beta2及TGFbeta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外阴鳞癌组织中TGF-茁2 的阳性表达 率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组织(90%vs 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beta2 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无关(P>0.05), 但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外阴鳞癌组织中TGFbetaRⅡ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外阴组织(13.33%vs 70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TGFbetaR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GF-beta2 的表达 上调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是VSCC 的治疗靶点。TGFbetaRⅡ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