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枪介导甘蔗遗传转化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新民  叶云  于兰 《广西植物》2003,23(4):339-342
用基因枪GJ1000介导将Bt基因转入甘蔗嫩叶、Ⅰ型愈伤组织和Ⅱ型愈伤组织。结果表明,用Ⅱ型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最用利于转化;气体压力、轰击距离、轰击次数和真空度对转化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条件优化后,得到了大量的抗性愈伤组织和一些抗性植株,转化率分别为34.9%和3.3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肿块(恶性33个,良性102个)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超声诊断触诊阴性乳腺肿块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直接征象中微钙化、Ⅱ~Ⅲ级血流、穿支血管、阻力指数RI≥0.7和间接征象中浅筋膜的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良恶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诊断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灵敏性81.82%、特异性93.14%、阳性预测值79.41%、阴性预测值94.06%、准确性90.37%。结论:超声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效果及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变化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UAP患者60名,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口服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变化,对M-CSF、sICAM-1水平采用TMI危险积分进行判定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M-CSF、sICAM-1、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MI危险积分随外周血M-CSF、sICAM-1水平升高,且对比对照组水平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且能有效改善外周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M-CSF、CK-MB、sICAM-1三种指标是评估UAP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烧伤感染病原菌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5年来烧伤感染菌的种类和主要感染菌的耐药性作了研究分析。方法采用细菌,霉菌常规鉴定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到标本746份,检出感染菌512株,共计36种,分离率68.6%,其中创面分泌物标本528份,分离出感染菌490株(占92.8%);血标本218份,分离出感染菌36株(占17%);静脉导管11份,分离出感染菌8株(占72%)。其中G^-菌229株(44.9%),G^+球菌217株(42.4%),霉菌66株(12.2%)。结论根据5年来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占9.38%;阴沟肠杆菌占6.10%,总状毛霉菌占6.0%。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冻干甲型肝炎-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恒河猴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用静脉注射和丘脑注射的方式接种疫苗,观察恒河猴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免疫学反应以及脑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未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改变,ALT正常,抗-HAV、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抗体在观察期内持续阳性,脑组织和肝组织无病毒性肝炎和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理性改变。因此该冻干甲型肝炎堋;腺炎联合疫苗抗原问无干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年间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1999年NCCLS建议的纸片扩散确证法,从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14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为18.4%。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7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最强,可作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敏感率高达86%,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59.7%,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Spalacotheriidae),该科为原始兽类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日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sprawling)与内收直立(parasagittal)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列及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眼用凝胶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1%的三氟乙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1.2m 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羟苯乙酯(1.41~14.10)?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51%和1.2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硝酸毛果芸香碱眼用凝胶中羟苯乙酯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及血清白介素(IL)-2、IL-4、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补充电解质等,观察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于治疗前后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IL-2、IL-4、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哮鸣音、胸闷、咳嗽症状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IL-4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4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清IL-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T细胞亚群中,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比明显对照组高,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乌司他丁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清IL-2、IL-4及T细胞亚群的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视为观察组,初治组31例,缓解组25例,复发组20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6例视为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健康人群及不同疾病阶段的血清IL-12、IFN-γ、EPO、铁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PO、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复发组的血清IL-12、IFN-γ显著低于缓解组[(84.21±5.43)pg/mL、(98.7±7.98)pg/mL比(112.43±10.21)pg/mL,(38.54±3.56)pg/mL、(49.87±4.02)pg/mL比(108.32±8.43)pg/mL](P0.05),EPO、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402.32±42.31)mIU/mL、(321.58±30.21)mIU/mL比(98.21±9.45)mIU/mL,(653.21±54.24)ng/mL、(512.87±43.45)ng/mL比(342.15±25.12)ng/mL](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较低,EPO、铁蛋白的表达较高,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