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1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完全免费 | 179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305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327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363篇 |
2011年 | 448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527篇 |
2008年 | 570篇 |
2007年 | 528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417篇 |
2004年 | 324篇 |
2003年 | 351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43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49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20篇 |
1976年 | 1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透光率分别为12.5%、36%、50%、100%)两种入侵性不同的外来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和兰花菊三七(Gynura sp.)的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1)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对光环境的反应相似。弱光下比叶面积(SLA)、平均单叶面积(MLS)和叶面积比(LAR)较大,随着光强的升高,SLA、MLS、LAR和叶根比(LARMR)降低。2)100%光强下紫茎泽兰叶生物量比(LMR)、叶重分数(LMF)和叶面积指数高于低光强下的值,也高于兰花菊三七,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则相反。强光下紫茎泽兰叶片自遮荫严重,这可能是其表现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兰花菊三七分枝较多,避免了叶片自遮荫,较多的分枝利于种子形成对其入侵有利。3)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同化速率(NAR)、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长对NAR的响应系数均升高(但100%光强下兰花菊三七RGR降低),平均叶面积比(LARm)和生长对LARm的响应系数均降低,但不同光强下LARm对生长的影响始终大于NAR。4)随着光强的减弱,两种植物都增加高度以截获更多光能,但它们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紫茎泽兰根生物量比(RMR)降低,SBR增大,而兰花菊三七SBR降低,RMR增大。紫茎泽兰的生物量分配策略更好的反应了弱光环境中的资源变化情况。结论:紫茎泽兰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兰花菊三七。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综述了陆生植物叶片上述形态解剖结构对水分、温度、光照、CO2浓度和UV-B辐射等环境因子变化以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响应与适应,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尼罗罗非鱼五个品系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罗非鱼品系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多年生植物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在不同氮肥梯度和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克隆生长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水平与群落性质影响着间隔子(Spacer)长度的变化,氮肥处理使之明显变短;自然群落中的间隔子长度远远长于人工群落,说明黄帚橐吾间隔子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能对资源水平和生境优劣作出反应。2)分枝强度(Branching intensity)具有随资源水平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表明无性系分株(Ramet)的形成和生长受环境资源状况和源株(Genet)生长状况的影响;3)黄帚橐吾的分枝角度为0˚或180˚,资源水平与环境差异对其影响不大,可塑性低;4)环境资源贫乏或植株比较拥挤时,黄帚橐吾个体根系资源分配比例加大,说明黄帚橐吾的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模式更多地受环境资源条件和群落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0种披碱草属植物,即:Elymus sibiricus L.,E.
caninus(L.)L¨E.lanceolatus(Scribner et Smith)Gould,E.nutans Griseb,E.dahuricus Turcz,,
E.tangutorum(Nevski)Hand.-Mazz., E.brachyaristatus ALöve,E.submuticus(Keng)Keng f.,E.
cylidricus(Franch)Honda和E.excelsus Turcz. 。对34个OPRON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筛
选,25个(75.53%)能产生多态性。16个引物产生的136个DNA片断,用于计算种间Nei氏遗传相似
性系数分析,在NTSYS程序中利用UPGMA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1)四倍体和六倍体
物种各自聚为一支,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2)E.sibiricus和E. caninus;亲缘关系较近,支持把
Roegneria caninus (L.)Nevski归入Elymus;(3)E.nutans和E.dahuricus亲缘关系密切;(4)形态相
似、地理分布一致的E.brachyaristatus和E.submuticus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它们与
E.nutans和E.dahuricus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E.excelsus 与 E.cylindricus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
又与E.tangutorum有亲缘关系;(6)RAPD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APD分析方法将为Elymus系统分类提供DNA水平上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缺磷胁迫下的小麦根系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0,他引:39
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根系形态学适应特征,以明确环境因子对根系不同组分(根轴和侧根)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强度和根系形态与磷营养效率关系。在缺P环境中,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有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间显著,表明侧根性状主要受环境因素的控制。对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根轴数量、根轴长度、根生长角度和根系长度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相对产量与缺磷条件下的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指标的交互作用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说明根系形态性状可作为早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一株新的草鱼出血病病毒分离物的特性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从湖南邵阳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部分提纯、负染后,电镜观察,揭示为双层衣壳、直径约71nm的球形颗粒。其核酸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11条带。经核酸酶消化、吖啶橙染色及核酸的变性试验,证明为双链RNA。病毒在草鱼肾细胞株(CIK)单层细胞上,形成直径约2mm的空斑;对温度有一定稳定性;对乙醚、氯仿不敏感;经pH3、10处理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滴价。此病毒不属业已建立的呼肠孤病毒科6个属中的任何一个属,而可能为呼肠孤病毒科中一新成员。 相似文献
9.
10.
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的形态、生物量分配、生长和光合特性对氮营养的可塑性反应,探讨其与入侵性 的关系。结果表明:1) 两种入侵植物对氮营养变化表现出很高的可塑性。随供氮量的增加,两种植物的根冠比、根生物量比降低,叶生物量比(LMR)、叶面积比和叶根比升高。 低氮时,增加吸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有利于养分吸收;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同化器官, 有利于碳积累。相比之下紫茎泽兰对氮素的适应性更强。2) 两种入侵植物偏好较高的氮营养环境,土壤氮含量升高利于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的入侵。在较大的氮范围内,其相对生长速 率(RGR)、总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都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过量氮素对上述参数的抑制不显著。在本地种基本停止生长的干季,紫茎泽兰和飞机草仍维持较高的RGR,这与它们的入侵性密切相关。3) 在决定RGR对氮营养的响应过程中,平均叶面积比和净同化速率同等重要。LMR对两种植物的RGR有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处理间和种间RGR差异的重要因素。随氮素的增加,紫茎泽兰的比叶面积(SL A)降低,飞机草的SLA升高,但在所有氮水平下,前者的SLA都高于后者,紫茎泽兰SLA的变化规律更利于植物适应氮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