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人,雄性Wistar大鼠和雄性莱亨鸡的肝细胞,或食管上皮细胞与V_(79)细胞混合培养,观察甲基苄基亚硝胺(MBN)经肝细胞或食管上皮细胞代谢后,能否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从而诱导V_(79)细胞突变及其它有关的生物学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大鼠和鸡肝细胞可以明显代谢MBN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诱导混合培养的V_(79)细胞SCE和微核增高以及6-TG抗性突变。人胎儿肝细胞也可以代谢这种亚硝胺并诱导V_(79)细胞6-TG抗性突变,但对SCE和微核诱导明显偏低。说明这三种肝细胞代谢MBN在性质上是比较近似,可能在代谢激活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在食管上皮细胞和V_(79)细胞混合培养的实验中,大鼠食管上皮可以明显代谢MBN诱导V_(79)细胞SCE和微核的增高及6-TG抗性突变。鸡食管上皮细胞未见有明显的代谢MBN引起V_(79)细胞突变的作用。26只雄性莱亨鸡喂以MBN实验最长者达975天,总剂量为1674毫克,结果未见一例鸡发生食管癌。结果表明鸡的食管上皮可能对某些挥发性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是不敏感的,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在林县高发区中所发现的鸡咽食管癌是由于已找到的挥发性亚硝胺引起的。人食管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代谢MBN产生有致突变作用的代谢产物的能力,然而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大鼠相比,人食管代谢MBN诱导V_(79)细胞突变的能力明显较低,有关亚硝胺在高发区人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照射体积和时间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方案将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84例,其中单独放疗患者24例,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放疗期间每周复查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计数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照射时间、剂量及体积与外周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放疗患者,包括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亚组,在治疗1-6周,照射时间与外周血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但在放疗第5-6周,患者放疗剂量与WBC、N、L、HB呈负相关(P<0.05),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照射剂量与WBC、N、L、HB呈负相关(P<0.05)。在治疗1-4周,不同照射剂量下各梯度照射剂量对应照射体积与外周血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但在第5-6周时,患者不同梯度照射剂量下各照射体积与WBC、N呈负相关(P<0.05),同时在20Gy-60Gy照射剂量,尤其20Gy和3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L呈负相关(P<0.05)。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不同照射剂量下各照射体积与WBC、N呈负相关(P<0.05),同时在20Gy-6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L呈负相关(P<0.05),而且在6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HB呈负相关(P<0.05)。结论:放疗患者特别是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照射体积、照射剂量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成负相关,基线淋巴细胞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成正相关,而照射时间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良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对27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革兰氏染色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7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45.5%)(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抗原阳性率(76.2%)明显高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抗原阳性率(57.1%)。L型、HPV混合感染率为42.8%。上述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均常见,尤其金葡菌L型感染更为多见;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的致病特征相似,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泡细胞出现。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也是宫颈癌的致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Evaluation of PAPNET-assisted cervical rescreening
We hav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argeted manual rescreening of 1211 randomly selected smears with the results of PAPNET-assisted rescreening of 1613 cervical smears, containing at least 6.3%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 PAPNET diagnosis and the targeted rescreening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report, issued on the corresponding smear. Reproducibility scores for inadequacy, presence of endocervical and endometrial cells, specific infections and squamous cell abnormali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producibility score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adequate smears and specific infections were lower with the PAPNET-assisted rescreening. The detection of squamous cell abnormalities was excellent for both methods (>0.95), with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for false-negative smears with the PAPNET testing system.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时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将其分为TPO组与IL-11组,分别为35例和33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 15000U,每日1次;rhIL-11 1.5 mg,每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125×109/L或比用药前上升50×109/L,即停止给药,疗程最长为14天。每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 L,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资料、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升至75×109/L和125×109/L的时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化疗方案、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化疗周期及临床病理分期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动态值的比较,第9天出现显著差异(P=0.032)。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和125×109/L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41,P=0.013)。TPO组中,有3例(8.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IL-11组中,有13例(39.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TPO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P=0.006)。结论:rhTPO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道癌组织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84例,取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检验标本,比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mi R-18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食道癌组织中mi R-182、mi R-2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i R-21、mi R-18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癌组织中mi R-2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食道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8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道癌癌组织中miR-21、miR-182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组织mi R-21、mi R-182表达与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两者有望成为食道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22例,评价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一个月的疗效;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ILI)分为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RILI的影响因素。结果:调强放射治疗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占98.45%;322例患者中90例(27.95%)出现急性RILI,其中36例(11.18%)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RILI;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间卡氏(KPS)评分、淋巴结转移、基础肺疾病、V5、V10、V20、V3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80分、有淋巴结转移、有基础肺疾病,V5≥60%、V10≥40%、V20≥28%、V30≥20%和MLD≥10Gy是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期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病患的临床特征,优化放疗方案和靶区,减少急性RILI的发生,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测了40例食管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miR-21、PTEN、PI3K和AKT表达,并通过转染miR-21抑制剂来敲低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miR-21表达,考察了miR-21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染色评分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染色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2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被上调(3.56 vs 1.21,p<0.05)。转染miR-21抑制剂导致PTEN蛋白表达升高,而PI3K和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染miR-21抑制剂抑制了EC970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miR-21的上调可通过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食道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