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排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为60.42%(2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4.17%(2/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3.
王刚  胡蓉  舒平  杨璐舟  刘尧  黄丽 《生物磁学》2013,(36):7112-71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IOP、ACD及AL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IOP与C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该组治疗前后AL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平均视野缺损值、平均模式标准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软骨的修复是当前医学界十分棘手的难题,人们采取若干手段均收效甚微。由于软骨缺损时,其下的软骨下骨常出现硬化、退变,而新生软骨是无法与病变的软骨下骨进行整合的,所以在修复软骨的同时,必须重视软骨下骨的修复。近十几年来,人们开始发明和利用各种骨软骨复合支架,进行同时修复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正常骨软骨组织中,软骨与软骨下骨被钙化层所相连,此外钙化层也将软骨与软骨下骨分隔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们又设计出一种带有隔离层的新型骨软骨复合支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本文就国内外骨软骨复合支架的研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CI术后是否应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间,连续入选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了支架的患者158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抗凝组或抗凝组两组各79名。非抗凝组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组术后加用依诺肝素。对入选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抗凝组11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35枚;非抗凝组109处病变置入支架115枚。院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出血事件抗凝组多于非抗凝组(P=0.00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非抗凝治疗组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抗凝组无明显增加,小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术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前循环)患者75例,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30%),中度狭窄组(30-69%)和治疗组(70.99%),前三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搭火柴测验(stickTest),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利用SPECT/CT对治疗组20例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比较MoCA总分、MMSE评分、StickTest评分,发现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治疗组在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评分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ECT/CT对治疗组术前感兴趣区血流量与同侧小脑平均脑血流量比较,术后再与同侧小脑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脑灌注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最终改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并与报告的新生BALB/c小鼠感染猕猴轮状病毒(RRV)模型小鼠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将出生后5~7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胆总管结扎,然后关腹。对照组打开腹部后关腹不结扎胆总管。实验完成后每天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毛区皮肤颜色变化、小鼠存活天数以及在术后第5、10天时分别取小鼠肝脏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小鼠在结扎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的体重及肝体比、无毛区皮肤颜色、存活天数、肝脏病理等都存在一定变化。小鼠体重增长逐渐缓慢,术后第2天就会出现无毛区的皮肤变黄,在尿道口会有淡黄色的液体并随后出现陶土样便。在术后第5天及第10天时取肝脏做肝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鼠在术后第10天左右会出现死亡高峰。结论新生BALB/c小鼠胆总管结扎模型是研究胆道梗阻的可靠动物实验,其生存曲线与报告的猕猴轮状病毒致胆道闭锁大体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肝脏脱细胞支架(decellularized liver bioscaffold,DLB)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良好前景,但对DLB的免疫原性尚未见探讨.本研究利用不同方案制备大鼠DLB,检测支架成分和体内重塑反应,为制备出低免疫原性的DLB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选取文献报道的三种方案(分别以SDS,Triton X-100和NP-40为主要洗脱成分),制备F344大鼠DLB,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DLB中DNA、氨基葡聚糖(GAG)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再将DLB埋植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于术后第3、7和14天取出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三种方案均成功制备出符合脱细胞标准的大鼠DLB;形态学结果提示TritonX-100和NP-40方案较SDS方案能更好地保护肝脏超微结构;成分检测结果发现NP-40方案去除DNA的能力显著强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P<0.05),而对GAG含量的洗脱作用最弱(P<0.05);异种体内埋置实验提示NP-40方案制备的DLB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弱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体内重塑结局评分显著高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结论:与SDS和TritonX-100方案相比,NP-40方案能更有效地去除肝脏DNA,较好地保留GAG,诱导移植受体对DLB的良性重塑反应,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更优化的支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03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DSA透视下行经口可回收食道支架置入,15-90天后将支架取出术。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8%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可回收支架扩张治疗术具有简便、安全和疗效好等优点,并发症少,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性病变患者,先行置管溶栓治疗,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溶栓效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86.1%,尿激酶用量(75.5±34.6)万单位,溶栓后31例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下肢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下肢跛行距离明显延长,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1升高至术后的0.7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48月,无死亡病例,9例出现支架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5例出现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减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行下肢截肢治疗。结论: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PTA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赢得时机,改善下肢缺血,该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