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就诊的一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绘制家系图谱。结果:该家系为连续四代遗传,家系成员共35例,患者11例,猝死3例,死亡2例。有1例患者房颤及脑梗塞,2例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猝死年龄最小3岁,符合肥厚型心肌病高发病率、高猝死率、发病年龄早等特点。结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详细的家系调查有助于了解疾病全貌,更好地揭示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蒙凯凤 《蛇志》2006,18(1):66-67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2~20周),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者。本病发生率占0·025%~0·07%[1]。2004年8月我科收治1例本病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建立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肌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用STZ 50 mg/kg、55 mg/kg、60 mg/kg 3种剂量单次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以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作为对照。72 h后,测空腹血糖及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3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和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改变。OGTT和空腹血糖显示3组存活大鼠糖尿病均成模;3周末,50 mg/kg和55 mg/kg剂量死亡率为25%;60 mg/kg剂量高,达到75%;HE染色显示55 mg/kg剂量组大鼠胰岛明显萎缩,轮廓不清晰,胰岛细胞数量少,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并有炎症细胞浸润;50 mg/kg组胰岛和心肌也有变化,但无55 mg/kg组明显。心肌Masson染色显示55 mg/kg组心肌内胶原组织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55 mg/kg剂量的STZ单次注射大鼠腹腔,造模3周可以建立较明显的DCM模型,可为DCM的组织病理学和实验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小鼠血生化指标及心肌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情况,为选择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32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连续5d,制备糖尿病模型。9d后测空腹血糖(FBG),高于11.1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成模后第4、6、8周处死一组小鼠。另取8只雄性ICR小鼠作为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于糖尿病组小鼠成模后第8周处死。分析小鼠生化及病理情况:①心脏、肾脏脏器系数计算;②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③HE染色观察心肌和肾脏组织病变的整体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第4、6、8周的糖尿病小鼠心脏器系数升高,血清LDH、CK升高,病理组织学见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肾脏脏器系数升高,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显著升高,病理组织学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管腔萎缩。结论:第6周糖尿病小鼠相关生化病理指标改变相对明显且饲养时间相对较短,故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后第6周是进行药物干预和病理、生理、生化等研究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4-2022.5所收治的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衰方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衰方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心衰方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及对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影响。结果:心衰方组的治疗有效率(97.1 %)显著高于对照组(82.9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而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方组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LVEF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长于治疗前,且心衰方组治疗后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心衰方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心衰方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一应用β-受体阻滞药,更适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治疗,临床上积极及推广应用功能联合用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痛、高血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成为导致人群中猝死率上升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猝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往往是导致病人发生猝死的最主要的终末事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12导联心电图(ECG)的心电学预测因子的研究,揭示心电学预测因子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如何能提高预防猝死的预测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新的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心电学预测因子,更好的防治猝死对社会人群的危害,成为临床研究中不断探寻的答案.最后,我们将近年来对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波动性高糖对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波动性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后2天SD大鼠乳鼠心脏,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心肌细胞,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常规培养心肌细胞72h,待细胞搏动良好,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给予稳定的糖浓度(5.5mmol/L);②高糖组:给予稳定高糖浓度(25.5mmol/L);③波动性糖组:波动性糖浓度为5.5mmol/L和25.5mmol/L,每12h交替,其他培养条件保持一致.Bradford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含量;计算机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单个细胞的体积;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用液闪仪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1.高糖组和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均增加,波动性糖组与高糖组相比二者增加的数值相近.2.高糖组和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体积均有明显增加.3.高糖组与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蛋白合成的增加.波动性糖组与高糖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波动性糖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单纯性高糖相仿.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波动性糖也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顺应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提示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除了要控制血糖防止血糖过高,而且还要保持血糖的稳定,减少血糖波动所导致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心脏特异表达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研究Calponin 1对心脏发育及心肌病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心脏特异启动子α-MHC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Calponin 1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心脏超声检测转基因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Calponin 1在野生型小鼠心脏中有表达,在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心脏组织表达降低。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了2个心脏组织Calponin 1基因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系。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ystolic)增加28%(P〈0.01,n=12),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iastolic)增加16.2%(P〈0.01,n=12),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ystolic)减小15.7%(P〈0.01,n=12),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iastolic)减小21%(P〈0.01,n=1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降低11.5%(P〈0.01,n=12),短轴内径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降低14.6%(P〈0.05,n=12)。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转基因小鼠心室扩张,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细胞间隙变大,心肌间质纤维增多。结论 Calponin 1在心脏特异过表达引起转基因小鼠心脏左室内径增加,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增大,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降低等扩张性心肌病表型,推测Calponin 1是参与心肌病病理发生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是排除了高血压、冠心病所致的心肌损伤后的一类特异性心肌病,其特征在于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心脏功能的逐渐衰退,临床表现为早期心肌舒张功能受损,晚期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线粒体是心肌细胞内提供能量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进行融合和分裂的动态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线粒体动力学在维持线粒体稳态与心脏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线粒体分裂的蛋白主要是Drp1及其受体Fis1、MFF、MiD49和MiD51,执行线粒体外膜融合的蛋白为Mfn1/2,内膜融合蛋白为Opa1。本文综述了近期在糖尿病心肌病线粒体动力学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1型与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均表现为分裂增加与融合受阻,前者的分子机制主要是Drp1上调与Opa1下调,后者的分子机制主要为Drp1上调与Mfn1/2下调,线粒体分裂增加和融合受阻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安石榴苷、丹皮酚和内源性物质褪黑素等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或促进线粒体融合,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糖尿病心肌病症状。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