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1.
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非牧地区偶尔也可以见到,可以通过与狗等动物密切接触直接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虫卵或经消化道误食含有虫卵感染的食物或水源等方式感染使人患病,并且可以寄生于人体内各个部位,但以肝脏最为多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肝包虫病的诊断是防控本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不能排除肝包虫病的情况下,应结合病史、化验室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明确诊断,以防止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病原学等技术的发展,为包虫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信息,本文将从肝包虫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等方面对其诊断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1,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和B组(n=52,行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及原位复发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谷草转氨酶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白蛋白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谷草转氨酶均降低,白蛋白升高(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4/52),低于A组的23.52%(12/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原位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肝囊型包虫病(简称肝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感染肝脏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以及家畜的健康。近年来,由于该病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出现并发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介入技术、放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介入技术对于肝包虫病的治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其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治疗、射频消融、门静脉栓塞,以经皮穿刺治疗最为常见。放射治疗肝包虫病尚处于研究阶段,效果尚不完全明确。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新剂型、非苯并咪唑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及中草药治疗肝包虫病也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主要对上述非手术治疗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棘球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动物和人的肝脏,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包虫病的类型、危害、流行情况以及防治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社会对该病正确的认识、深入的研究和对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IL—6和TNF-a是重要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介质,它们参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川。肝包虫病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如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测定了27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TNF-a的含量,其中20例病人同时检测IL-6的含量,初步探讨其与发病机理的关系及在临床中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7例肝包虫病患者均系新疆医学院就诊检查或手术的病人。诊断依据:肝区B超可见液性暗区,免疫系检测3项(点免疫、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中2项以上阳性或手术证实。年龄10一63岁,男16例,女11例。抽取病人静脉血,常规分离…  相似文献   
6.
外科治疗是囊型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内囊摘除术作为一种传统手术方式仍广泛使用,因为其操作简单、安全,但是残腔感染及胆瘘发生率高;穿刺引流术适应于单囊及子囊较少的病例,而且复发率高;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是一种新的根治性术式,无残腔并发症及胆瘘,是现代外科治疗肝包虫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