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是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主要丝氨酸蛋白酶之一,其生物学功能广泛,不仅能降解多种组织蛋白,还可通过加工细胞因子、受体等调控炎症反应,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血管炎性肉芽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肿性纤维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疾病防治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PR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期望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1例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结节性肉芽肿及病理改变,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取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皮损进行病理检查,将培养菌落进行rDNAITS测序鉴定。结果分泌物PDA培养基中可见灰色菌落,表面呈绒毛状,37℃生长良好,镜下可见分隔菌丝未见分生孢子。分子生物学ITS测序结果显示:病原菌与铁锈色小孢子菌相似率为100%。确诊后用伊曲康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头癣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对皮肤出现结节性损害且长期抗炎治疗不愈的患者,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诊断并早期进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韦格纳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发病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入院后行胸部CT、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等治疗后短期缓解,5个月后死亡.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困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临床上对于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应警惕此病,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做出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28分子在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5例蕈样肉芽肿病人,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皮损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CD2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蕈样肉芽肿组皮损中CD28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4.53,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F外周血淋巴细胞上CD28 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t=16.12,P<0.001)。MF外周血CD8 -CD28 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t=4.925,P<0.001)。结论CD28分子在蕈样肉芽肿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螺旋CT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1例XG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XGC组,另取同期医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胆囊癌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螺旋CT检查结果表现,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差异。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用作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XGC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均P<0.05);而两组腹痛、黄疸、发热、白细胞(WBC)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囊扩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GC组囊壁增厚均匀、壁内有低密度结节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而有肿大淋巴结人数占比高于胆囊癌组(均P<0.05)。螺旋CT检查诊断X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39/41)、95.56%(43/45)、95.35%(82/86)。XG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低于胆囊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GC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生率低于胆囊癌患者,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XGC与胆囊癌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右手腕皮疹3a余,右上臂皮下结节3个月",于2014年4月就诊我院我科门诊。皮疹初起于右手腕伸侧,无明显外伤史,初起为一枚红色绿豆大丘疹,皮疹逐渐增多并融合,无明显痒痛,挤压可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外院诊疗不详,无明显好转。就诊前3个月右上臂内侧出现皮下肿物,无压痛。既往体质可,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可。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右手腕伸侧见5cm×6cm大小红斑,上见多发大小不一红色斑块,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生物体视学技术对实验性湖北白猪肝脏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及其各组分进行了形态计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猪为实验动物模型和以生物体视学方法为实验技术手段进行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态计量研究具有测量方便、运算简捷、可获得大量三维结构信息等特点。同时,也为血吸虫感染的病理学研究及抗血吸虫药物疗效考核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面部皮肤念珠菌性肉芽肿.患者女,14岁,口角糜烂10 a,面部散在斑块、结痂6 a.表现为面部大小不等圆形暗红色斑块,表面见黄褐色厚痂.额部皮损真菌镜检见大量菌丝,真菌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组织病理见真皮浅中层弥漫性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多核巨细胞.PAS染色示角质层及痂皮内见大量菌丝,真皮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诊断为念珠菌性肉芽肿.给予灰黄霉素治疗2个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6个月、伊曲康唑治疗7个月后,皮损减少,面部痂皮大部分脱落,目前仍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是由须癣毛癣菌侵入皮肤真皮导致的一种浅部真菌的深在感染。也称为Majocchi肉芽肿,毛囊周围肉芽肿,临床上较少见。作者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对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蕈样肉芽肿,17例慢性皮炎湿疹,17例扁平苔藓,6例正常皮肤的CD1a、CD8、ICAM-1和CD7的表达情况。结果1.蕈样肉芽肿表皮CD1a,CD8,ICAM-1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皮炎湿疹和正常皮肤。2.蕈样肉芽肿真皮中CD1a阳性细胞的线性密度高于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和正常皮肤,蕈样肉芽肿真皮内CD8阳性细胞百分比较慢性皮炎湿疹增多,蕈样肉芽肿真皮表达ICAM-1抗原的细胞百分比高于扁平苔癣和慢性皮炎湿疹。3.慢性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真皮内CD7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蕈样肉芽肿和正常皮肤。结论CD1a、CD8、ICAM-1、CD7免疫表型的研究可能为蕈样肉芽肿和扁平苔藓、慢性皮炎湿疹等一些炎症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