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寄生、寄生时寄主龄期和寄生后寄主饥饿处理影响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幼蜂及畸形细胞的发育。显微解剖和观察表明,4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被寄生后,其体内菜蛾盘绒茧蜂幼蜂发育不整齐、假寄生比例增高。过寄生后,每头被寄生的寄主血腔中畸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但直径变小;随着过寄生程度的加剧,幼蜂发育严重受阻。寄主营养显著影响体内幼蜂及畸形细胞的发育,被寄生的小菜蛾经饥饿处理62 h后,体内畸形细胞的数量、活性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幼蜂的发育也受到明显抑制,寄主发育与寄生蜂和畸形细胞的发育呈正相关性。由此可见,寄主不同龄期、过寄生及寄主营养状况均对寄主体内幼蜂和畸形细胞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To elucidate the cause of prenatal and early postnatal death in giant panda, path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paraffin-fixed tissue sections from two fetuses and four cubs. The fetuses appeared to have classical atrophic changes in lung and hemorrhage in multiple organs, whereas the cubs showed purulent inflmnmation in various organs, most profound in lung and umbilicus. Localized infusion of bacteria and neutrophi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ocus. Acute enteritis and hepatitis were also observed, as well as purulent encephalitis in one case. Variable degrees of congestion, hemorrhage, denaturalization and putrescence were evident in heart, liver, spleen, kidney, intestines, and lymph no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tuses died from suffocation whereas the cubs died fro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3.
以C60Or射线对一年生黑麦草(品种:冠军)、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爱神特)、早熟禾(品种:歌来德)及高羊茅(品种:知音)4个禾本科草坪草干种子进行辐照,剂量分别是15000rad(处理Ⅰ)、25000rad(处理Ⅱ)、35000rad(处理Ⅲ).播种生长后,田间取样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所用剂量对冷季型草的幼穗分化进程影响不大,相对而言高剂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殖生长有一定延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喜树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HPLC测定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不同器官及不同种源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喜树碱含量在叶、种子和幼枝(幼叶和幼茎)中较高,木质部中较少,髓中最低.不同种源的幼枝中,来自成都种源喜树的喜树碱含量最高.通过比较,两年生喜树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普遍比一年生高,幼枝中顶枝的喜树碱含量比侧枝高.  相似文献   
5.
滑鼠蛇的人工孵化及幼蛇的饲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祖发 《蛇志》2005,17(1):20-22
滑鼠蛇又称水南蛇、水律蛇,无毒。滑鼠蛇在食用和药用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促进滑鼠蛇养殖业发展,谨就本人对滑鼠蛇的人工孵化与幼蛇的饲养方面的体会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环形电极介导的小麦基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环形电极电激法有效地将外源DNA导入完整的小麦幼胚组织中。电激的物理参数采用770V/cm场强、800μF电容、100μg/mL质粒DNA(含有bar和GUS双标记基因),幼胚被电激3次。经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转化频率为7.5%,高于相同处理条件下基因枪法的转化频率(4.2%)。  相似文献   
7.
应雪萍  杨万喜 《动物学报》2005,51(5):852-861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内肢的携卵刚毛上。该附着系统由三个连续部分组成:卵膜、卵柄和被膜,后者覆盖在携卵刚毛的绒毛上。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成熟胚胎由三层明显的卵膜组成,即E1、E2和E3层,但胚胎附着系统的卵柄及被膜仅为外层(E1)。卵巢中成熟卵的卵膜仅由E1层组成,E1分为两个亚层(E1a′、E1b′)。胚胎附着系统的形成与雌蟹的行为、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卵膜的超微结构及各层的变化有关。受精卵刚从生殖孔中排出时,卵膜(E1a′、E1b′)并不能直接粘附在携卵绒毛上。产卵后不久,雌蟹腹肢粘液腺分泌粘液的量增多,E1a′、E1b′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边界模糊,卵膜出现很强的粘性。在产卵后约60min E1层又明显分为两个亚层(E1a、E1b),同时排卵后雌蟹腹部的携卵绒毛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促使携卵绒毛外的被膜形成。随着E1层亚结构的变化,E2层也开始形成,当E1新的两个亚层出现时,部分区域的E1层与E2层发生分离,卵柄开始形成,并牢固地附着在携卵绒毛上。被膜、卵柄与卵膜最外层的结构相同,均由E1层构成[动物学报51(5):852-861,2005]。  相似文献   
8.
应雪萍 《动物学研究》2005,26(4):429-434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正常附着胚胎及流产胚胎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受精卵从生殖孔排出15min后,孵化室中的孵化液体积增大,使胚胎浸没在孵化液中,胚胎表面具有粘性;产卵后30min.卵柄初步形成;80~140min后卵柄完全形成,胚胎牢固地粘附在携卵绒毛上。正常胚胎的卵柄高度扭曲,上有很多毛状物,同时携卵刚毛上有很多粘液;流产胚胎的卵柄上无毛状物,但卵柄及胚胎表面有许多寄生物附着。携卵刚毛上的粘液及卵柄上的毛状物可能和胚胎附着有关;而胚胎表面寄生物的活动,可能使胚胎外被、卵柄以及卵索的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胚胎之间的摩擦,进而胚胎呼吸困难,以致死亡和流产。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提取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等实验的结果。为探索建立适用于花生幼胚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用)提取的最佳条件,尝试了磷酸缓冲液直接提取法、改良的荔枝胚胎蛋白提取法和Trizol(附加)提取法等3种提取方法,根据蛋白提取得率、试剂成本、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蛋白质斑点的丰度、分布特点)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磷酸缓冲液直接提取法简单但总体效果较差,改良的荔枝胚胎蛋白提取法综合评价最好,与双向凝胶电泳条件更兼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蟹蛛科1新纪录属及2新种记述(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壮蟹蛛属Stiphropus和斜蟹蛛属Loxobates蜘蛛2新种,分别命名为镰壮蟹蛛,新种Stiphropus falciformus sp.nov.和刺斜蟹蛛,新种Loxobates spiniformis sp.nov..壮蟹蛛属Stiphropus在我国尚属首次记述.壮蟹蛛属Stiphropus Gerst(a)cker,1873新纪录属Stiphropus Gerst(a)cker,1873479;Ono,198059模式种Stiphropus lugubris Gerst(a)cker,1873 鉴别特征本属与革蟹蛛属Coriarachne Thorell,1870(Song & Zhu,1997,61)在体型上非常相似,但具以下区别头 胸部长大于宽,而不是宽大于长;步足和触肢具许多羽状毛(plumose hairs)(figs.1 C~D),但后者无;雄蛛插入器大,小刀状(cultrate)或acerate,后者小而呈刺状;雌蛛外雌器中隔骨化强烈,而后者不明显.镰壮蟹蛛,新种Stiphropus falciformus sp.nov.正模♂大理市凤仪镇公山,25°35'N,100°18'E,2002年5月21日,杨自忠采;副模1♀,地点同前,2002年6月29日,杨自忠采;3♂,元谋县元马镇,25°42'N,101°53'E,2005年9月12日,李巧采;1♂,元谋县老城乡,25°37'N,101°54'E,2005年9月10日,李巧采.词源学本新种种名根据插入器的形状而拟定.鉴别特征本新种与眼斑壮蟹蛛Stiphropus ocellatus Thorell,1887(Ono,1980 b64,flgs.12~27)相似,但具以下区别插入器比后者长而宽;外侧突比后者短而宽.斜蟹蛛属Loxobates Thorell,1877 Loxobates Thorell,1877495;Song & Zhu,199740;Song,Zhu & Chen,1999481模式种Loxobates ephippiatus Thorell,1877刺斜蟹蛛,新种Loxobates spiniformis sp.nov.正模♂云南省大理市点苍山,25°58'N,99°52'E,2002年6月9日;副模1♀,4 ♂,地点同前,2004年5月22日,海拔2 300~2 500 m,杨自忠采;副模3♀,8♂,地点同前,2005年5月31日,杨自忠、杨飞采.词源学本新种名根据雄蛛触肢胫节外侧突起的形状而拟定.鉴别特征本新种雄蛛的插入器形状与小斜蟹蛛Loxobates minorOno,2001(p.208,figs.6~8)相似,但具以下区别胫节外侧突基部螺旋状,端部刺状(figs.2.D~E),后者小而呈指状;腹侧突腹面观指状而不呈钝齿状.雌蛛与大东斜蟹蛛L.daitoensis Ono,1988(p.43,figs.27~33)相似,外雌器近"U"字形、交配管长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