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刺梨果实的果刺细胞学发育过程,该研究以刺梨‘贵农5号''的cDNA为模板,通过RACE克隆获得刺梨中与拟南芥表皮毛形成GL2的同源基因RrGL2,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刺结构在花芽形成早期基部内的细胞首先不断分裂,向外继续发育,中部的细胞变细、变长形成“针”状结构,顶部的细胞逐渐木质化使刺变硬,形成果刺。(2)通过RACE扩增得到RrGL2的cDNA全长2 292 bp,编码763 aa氨基酸。(3)RrGL2具有Homeodomain同源结构域和StAR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的结构域,RrGL2与其他物种编码的GL2氨基酸同源性高度相似,并且系谱树分析揭示刺梨RrGL2和野草莓的GL2密切相关。(4)qRT-PCR分析表明,RrGL2在茎和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织,在花后7周果刺中的表达最高,是3周和5周果刺中的7.87倍和2.10倍。综上结果发现RrGL2的功能与果刺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刺梨中刺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该研究基于刺梨的自然分布数据及当代(1960~1990)、未来(21世纪50年代及70年代)气候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刺梨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确定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温度因子是影响刺梨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尤其是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06)对模型的百分比贡献率和排列重要性分别为66.7%和53.4%。(2)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刺梨的总适生区面积为3.50×106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6.44%。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为2.05×105km2,占总适生区面积的5.87%,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四川中部及川渝陕边境。(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梨的总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将增加,而中、高度适生区面积将减小。在21世纪70年代RCP4.5气体条件下,中、高度适生区面积均出现最小值,分别为7.07×105km2和2.80×104km2,仅占当代中、高度适生区面积的53.30%和13.65%。研究发现,刺梨的适生区随着气候变化略增加并有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但在四川中部及川渝陕边境的高度适生区显著减少,将来主要分布于贵州省。  相似文献   
3.
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2月从保靖县梅花乡海拔300m高的山地引进了一批大果形的刺梨枝条,在低海拔(45.5m)扦插繁殖,经过4个的栽培试验初步弄清了其物候期、结果习性及果实生长动态,为选育适应低海拔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3年2月从保靖县梅花乡海拔300 m高的山地引进了一批大果形的刺梨枝条,在低海拔(45.5m)扦插繁殖,经过4年的栽培试验初步弄清了其物候期、结果习性及果实生长动态,为选育适应低海拔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刺梨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蔷薇属刺梨主要分布在贵州。对刺梨的生物化学及加工利用现已作了较多的研究和报道。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发掘这一优良种质资源,作者特对刺梨的核型作了初步的观察分析。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 1987年8—9月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f.nomalis Rehd.et Wils.)果实成熟期采集种胚发育成熟的种子供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标本采集地贵阳市花溪区,李华琴,001。标本存于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析磷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幼苗生长、养分含量及其相关生理的影响,揭示刺梨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该研究采用石英砂和蛭石混合基质培育的方法,分析不同供磷水平对刺梨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特征、根和叶中的酸性磷酸酶(APase)、硝酸还原酶(NR)和根中的分泌性磷酸酶活性(SAPase)、根中小分子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和植株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磷水平高于或低于45mg·L-1均会抑制刺梨幼苗的生长,明显降低刺梨幼苗生物量和根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以及总根尖数;在5mg·L-1的低磷水平下,刺梨幼苗的根冠比值、根毛长度和密度最大,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这3个指标明显降低。(2)根和叶片的APase及根的SAPase活性随供磷水平的增大而减弱,根和叶片中NR活性均于45mg·L-1供磷水平时最高,小于或大于45mg·L-1磷水平后NR活性明显减弱;根中的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均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大而降低。(3)刺梨幼苗中P、Ca和Mg含量均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大,Zn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大而减小;在45mg·L-1供磷水平下刺梨幼苗中的N、P、K、Mn、Cu、B含量最高,降低或提高供磷水平后这些元素的含量都明显降低。研究认为,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对刺梨幼苗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均有不利影响;根毛长度和密度的增大、叶片和根中APase及根中SAPase的活性增强、根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的增加是刺梨幼苗应对低磷胁迫采取的重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无籽刺梨(Rosasterilis)雄性不育原因,采用1%I2-KI染色法观察花粉活性,并对无籽刺梨和正常可育刺梨(R.roburghii)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的败育花粉占95.5%,刺梨的正常花粉占99%。刺梨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各时期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可溶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无籽刺梨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脯氨酸含量在各时期的变化无规律可循,且花粉成熟期这4种物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刺梨,即花粉成熟期缺少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在花药发育过程中,无籽刺梨的SOD活性均低于刺梨;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比刺梨大;MDA含量和POD活性均高于刺梨。因此,营养物质的匮乏和酶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导致无籽刺梨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超声波作用下刺梨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刺梨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响应面试验表明提取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对响应值刺梨多糖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优化得到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20 W,液料比40m L/g,提取温度80℃,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的刺梨多糖提取率可达2.18%,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野生刺梨与甜橙、苹果和南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澄清汁 (饮料 )工艺及其产品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 ,所研制的产品达到了预期目标。本工艺对野生刺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刺梨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菌群特征,为筛选优质刺梨非酿酒酵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技术,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1 d (F1)、3 d (F3)、5 d (F5)和15 d (F15) 4个阶段及YPD培养基富集培养样本中非酿酒酵母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182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归属于81个属107个种;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梨果实自然发酵前期,优势非酿酒酵母为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sp.)和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burtonii),二者在样本F1中分别占42.59%和26.85%;随着自然发酵的不断进行,二者的比例逐渐降低,在第15天(F15),Hanseniaspora sp.和H. burtonii比例降低至7.73%和0.52%。相反,Pichia sporocuriosa和未培养的酵母,随着自然发酵不断进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分别由F1中的0.23%和0.33%增至F15中的37.26%和32.62%。此外,采用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和鉴定技术,从刺梨上分离到Hanseniasporasp.、H.burton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P. sporocurios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5种类型的可培养非酿酒酵母。【结论】刺梨果实上存在着丰富的非酿酒酵母菌资源,研究刺梨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多样性,为酵母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