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Beilschmiedia tungfangensis)种群结构特征,在海南尖峰岭林区设置20.4hm2样地,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方琼楠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2)在第Ⅲ级(DBH:10~15cm)时生命期望值最高,向大龄级和小龄级呈递减趋势;3)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呈凹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V"型;4)不同分析方法均表明该种群呈聚集分布,且聚群强度较大;5)聚块性指数随径级呈"正余弦"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刨花楠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氮磷配施实验,采用扫描根系法和磷脂脂肪酸法,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对刨花楠幼苗1—4级细根根序形态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氮磷配施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刨花楠1—2级根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P0.05),降低了3—4级根的比根面积(P0.05);(2)通过不同梯度的氮磷配施,1—2级细根的根组织密度呈下降态势,而3—4级根的组织密度则显著增加(P0.05),体现低级根与高级根之间的权衡;(3)4种氮磷配施处理都显著降低刨花楠1—4级细根的平均直径(P0.05);(4)随着氮磷比的增加,微生物总量及细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等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N∶P为10∶1时达到最大;(5)氮磷配施条件下,细菌、真菌等与1—2级细根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4级根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则呈显著负相关,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等与3—4级根的组织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1—2级根的组织密度无显著相关性。各级根序的平均直径均与土壤微生物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氮磷配施以N∶P为10∶1的效果最好,其最有利于提高刨花楠苗木细根的养分吸收能力与养分吸收效率,苗木通过调整细根形态来适应氮沉降,其地下生物群落如土壤微生物及其与细根的关系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养分流动。  相似文献   
4.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87,自引:13,他引:74  
系统研究了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及年周转率。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880、3035和1560kg.ha^-1;死细根生物量为235、398和565kg.ha^-1;细根年周转率为1.29、1.42和1.40;年生产量为1137、4318和2179kg.ha^-1;年死亡量为497.595和1149kg.ha^-1,分别相当于林分枯枝落叶年凋落量为3  相似文献   
5.
6.
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  相似文献   
7.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根系的研究李振问,杨玉盛,吴擢溪,赖仕嶂(福建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尤溪县林业科学研究所,365200)RootSystemofMixedStandofChineseFirandHomana ¥LiZhenwen;YangYusheng(FujianForestryCollege,Nanping353001),WuZhouxi;LaiShizhang(ForestryResearchInstituteofYouxiCounty,Fu-jianProvince3652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1):20-24。Therootsystemofa6-yearmixedstandofChinesefirandHomanaisstudiedby"soilcolumn"and"standardsampletree"methods.Thefineroot(lessthan2mmindiameter)biomassofindividualtreeofChinesefirinmixedstandis14.5%higherthaninpurestand,w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氯仿、乙醚和正己烷-异丙醇(v/v=3∶2)三种不同溶剂对风吹楠种子油进行萃取,比较了不同溶剂对种子萃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醚为溶剂时萃出率最高;并考察了萃取时间、超声波以及萃取溶剂体积对萃出率的影响。最终优化的萃取工艺为:以乙醚为溶剂,液料比为10∶1(v/w),超声波(25℃,60 W)萃取2h,萃出率达到60.27 wt%。萃取的种子油经转酯化后,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风吹楠种子油脂中月桂酸(42.58%)和肉豆蔻酸(47.55%)占总脂肪酸的90.13%,不饱和脂肪酸不到3%。  相似文献   
9.
为破除油楠(Sindora glabra Merr.ex de Wit)种子的物理休眠,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油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方法对油楠成熟和过熟种子萌发均产生显著影响。40℃热水和50 mgL~(-1)萘乙酸有利于成熟种子的萌发,发芽率超过55%,较对照显著提高约10%,而其他方法处理的成熟种子发芽率为4.0%~46.0%,低于对照。采用98%浓硫酸浸泡25 min最有利于过熟种子的萌发,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90%、76%和7以上,且发芽时间显著缩短了9 d,对过熟种子处理的其他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萌发。因此,对于成熟种子,推荐采用低温热水浸泡或弱腐蚀性的化学处理;而对于过熟种子,宜采用浓硫酸浸泡25 min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浙江楠容器育苗基质的比较和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和阔叶树木片按不同体积比配成18种基质,以园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基质对1年生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C.B.Shang)实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浙江楠容器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以体积比5:3:2的泥炭、蛭石和阔叶树木片为基质培育的浙江楠幼苗的株高、地径、径根比、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该基质的持水性和保水性较好,持水量达608.64g·L^-1,可作为浙江楠容器育苗的适宜基质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