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害虫防治用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的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宜涛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2,21(4):567-572
用液-固两相法生产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Pfr116菌株的分生孢子粉,在高真空冷冻干燥,高真空室温抽干,35℃下烘干和低真空低热干燥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序的干燥处理,以筛选适合该菌孢子粉生产的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低真空(0.1MPa),低热(30℃)抽干20-24h的干燥方法最适合用于该菌孢子粉的干燥,既能保证含水量在9.0%以下,又能保证87%以上的活孢率和1130亿-1310亿/g的含孢量,而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作为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首选干燥工艺,高真空(15.86Pa)条件下无论冻干还是室温抽干,虽然孢子粉的含水量(2.2%-8.7%)和含孢量(1270亿-1360亿/g)指标符合生产要求,但活孢率仅62%,说明该菌孢子不适合在高真空条件干燥,在35℃下烘干24h所获孢子粉含水量,24h萌发率和含孢量分别为9.6%,82.8%和1200亿/g。该方法也可在生产中应用,但其活孢率显著低于(P<0.05),低真空低热抽干≤24h的孢子粉。  相似文献   
2.
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报》2001,21(8):1246-1250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在Al3+胁迫条件下,细胞质、细胞核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细胞质中液泡增多,但其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l3+不但抑制了根尖细胞对Ca2+的吸收,而且引起细胞中原有Ca2+分布的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订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网、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液泡的起源与发育目前存在多种看法,Mesquita(1969)认为是由粗糙型内质网膨大形成液泡前体,然后发育成液泡,Bowes(1965)则认为根的分生区细胞液泡来源于内质网,而非分生区细胞的液泡则来源于线粒体或质体的降解;Sitte(1961)认为液泡由部分细胞质溶解后形成液泡膜  相似文献   
6.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相似文献   
7.
汤晓梅 《植物杂志》2010,(10):102-103
1.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了关于根尖分区的知识——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茎可以输送水分。但根吸水的具体部位以及为什么这个部位能够吸水,茎为什么能输送水分,这些疑问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利用381-A型DNA合成仪,参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CS-Ⅰ和CS-Ⅱ两个片段。以噬菌体M13mp18质粒作为载体,将两片段进行磷酸化、退火、连接和克隆,经过原位杂交,序列分析,获得了(NANP)_(10)重复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M13mp18-CS。再以酶切,从重组质粒中回收(NANP)_(10)次的片段,将其片段基因与CT-B基因融合,最后将融合基因CT-B-CS插入载体PMC055中,成功地得到含有(NANP)_(10)与CT-B基因融合的重组质粒pMC055-CS。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inine,D-Arg)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首先用腐胺(0.1mmol‘L-1)和D—Arg(1.0mmol·L-1)处理种子萌发后生长2d的拟南芥幼苗。腐胺(0.1mmol·L-1)显著促进主根伸长,D-Arg(1.0mmol-L-1)显著抑制主根伸长,并对主根根尖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D—Arg影响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机理,采用浓度梯度D.Arg处理幼苗根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Arg浓度增加(0.2~1.0mmol·L-1),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受抑制的程度越严重。微分干涉观察主根根尖发现,外源施加D—Arg,引起拟南芥主根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数目减少,使拟南芥幼苗表现出主根的伸长生长变缓。当分生区数目较少时,出现主根几乎不再仲长的现象。由此推测,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Arg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机制,是D-Arg影响了其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活动,使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引起分生区长度减小,最终导致拟南芥主根仲长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淹水玉米幼苗根尖分生细胞内Ca2+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遭受淹水胁迫的玉米幼苗初生根根尖分生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观察。在正常状态下,根尖分生细胞内Ca^2+沉淀颗粒的分布较少.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淹水1h后,根尖分生细胞内呈现有大量Ca^2+沉淀颗粒分布,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密度,远大于正常细胞。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根尖分生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而液泡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则逐步明显减少。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对受淹根尖分生细胞的死亡与Ca^2+分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