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起始环节,涉及多种机制,氧化应激被认为其中关键的环节,但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内质网及线粒体是参与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关键细胞器,探讨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对于阐明糖尿病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4例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三组:内膜正常组(0.8 mm≤IMT1.0 mm);内膜增厚组(1.0 mm≤IMT1.2 mm);斑块形成组(IMT≥1.2 mm)。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HMGB2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通过分析IMT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间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HMGB2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BC(r=0.368)、HCT(r=0.409)、RDW(r=0.596)、HMGB2(r=0.291)与IMT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HCT、RDW、HMGB2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RBC、HCT、RDW、HMGB2水平与IMT密切相关,且RBC、HCT、RDW、HMGB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硬化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防治进展已成为国内外心血管医生关注的热点。HFpEF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虽然在规范化药物治疗方面有所进步,但是HFpEF患者的症状仍未得到理想控制。因此,以合理防治为主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对HFpEF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对HFpEF患者长期随访管理及预后相关研究的深入,慢性病轨迹模式逐步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规范化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慢性病轨迹模式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HFpEF患者症状,持续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就慢性病轨迹模式管理在HFpEF患者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