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 (Thioredoxin,Trx )。方法: 用重组日本血吸虫 Trx (rTrx ) 蛋白免 疫 BALB/c 小鼠, 筛选高滴度、 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通过检测日本血吸虫排泄 - 分泌物 ( excretorysecretions,ES ) 与 rTrx 的浓度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 通过对健康人血清的检测确定其特异性; 通过对布氏姜片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 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 囊虫病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反应试验, 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 结果: 获得 2 株稳定分泌抗 rTrx 蛋白单克隆抗体 的杂交瘤细胞株, 命名为 McTrx1 和 McTrx2。以 McTrx1 为包被抗体, HRP-McTrx2 为酶标抗体,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可检 测出 ES 的最低浓度为 4.8 μg/ml, 检测出 rTrx 的最低浓度为 1.2 μg/ml。 该方法的特异性为 96%。 结论: 以抗 rTrx 蛋白单克隆抗体 McTrx1 与 McTrx2 为基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童虫从终宿主的皮肤至肝门脉系移行过程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皮肤、肺、秆门三型童虫的体形、体长、体积、面积,发育率及生长速度均呈动态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因而为童虫体外培养、血吸虫病的免疫和药物预防研究提供材料来源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各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期(S5)才出现,为尾期成熟的标志。近期对糖膜组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对并殖吸虫进行观察研究的报道多见于成虫期。至目前为止,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殖吸虫卵的,国外有:Ishii,Y.et al.(1970)对克氏并殖(Paragongmus kellicotti)、墨西哥并殖(P.mexicanus)及秘鲁并殖吸虫(P.pruvianus)卵的观察;国内有何毅勋(1980)对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t);樊培芳(1985)对卫氏并殖(P.w)斯氏狸殖(Pagumogonimus skrjabini)和四川并殖吸虫(P.szechuanensis)虫卵的比较观察。本文也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以及异睾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heterorchis)的虫卵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与已报道的各虫卵进行比较。这样,除能了解卵壳的表面结构外并将有助于并殖吸虫分类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免疫血清及补体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抗体、补体、补体加抗体对机械转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并比较其杀伤效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杀伤率为补体加抗体>单纯补体>单纯抗体。除去补体血清中的B因子,杀伤率明显下降,说明补体C_3旁路途径参与杀伤童虫的作用。童虫孵育于含有补体及抗体的培养基中72h后,虫体头背部体棘零乱或消失,有些体被破损及脱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拟钉螺属两新种,命名为厄德拟钉螺Tricula heudei sp. nov. 和格来德拟钉螺Tricula gredleri sp. nov., 两者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栖息环境,均作了详细的描述。文中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检查416只格来德拟钉螺,发现2只感染了斯氏貍殖吸虫Pagumogonimtts skrjabini(Chen,1959)Chen,1963尾蚴,感染率为0.48%,从而证实格来德拟钉螺为当地斯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这在肺吸虫病的防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胞蚴期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我国大陆品系37日和45日龄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体被的结构。同时观察了取自螺肝组织的62日龄成熟子胞蚴。初次揭示日本血吸虫胞蚴期体被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曼氏血吸虫胞蚴期相似。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和成熟子胞蚴除体被无体棘外,其他很相似。比较未成熟的子胞蚴与未成熟的尾蚴,揭示外质膜由两层结构构成;随后,外层结构溶化消失,而同时出现微绒毛。构成这样母子二代胞蚴及其体内胚胎既相同又有差别,认为与幼虫寄生部位及生殖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1.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正常情况下日本血吸虫10日龄和15日龄肝门型童虫体被超微结构,可供血吸虫免疫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参考。 2.根据肝门型童虫的大小、形状、皮式等错综复杂的表现,认为童虫皮式,不仅在同龄而且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其演变是不同步的。 3.对本型童虫与日本血吸虫成虫有关资料如皮褶、体棘和感觉乳突等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