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小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非编码RNA,通过靶定相应的互补序列导致信使RNA的沉默,下调或者抑制翻译以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心力衰竭进程中存在慢性炎症激活和microRNA的异常表达,其中TLR4通路和NF-κB通路被广泛研究和认同,炎症因子如IL-1、IL-6、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炎症激活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及凋亡,炎症因子激活、炎症通路中间因子及疾病进展形成复杂的病理网络,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紊乱和减退;microRNA可通过部分结合mRNA靶定部分在转录水平上抑制蛋白合成,参与心力衰竭炎症通路的整个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在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本文旨在总结微小RNAs在心力衰竭炎症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寻找微小RNA与心力衰竭中炎症激活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观察他汀类新药(匹伐他汀)对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匹伐他汀(分别为0.001μmol/L、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培养24h,用免疫荧光法观察EPCs吸收FITC-UEA-I和Dil-acLDL情况对EPCs进行鉴定,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对各实验组测定,来观察匹伐他汀对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功能影响。结果:匹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匹伐他汀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EPCs的数量及增殖、迁移与粘附能力(P0.05)。匹伐他汀浓度在0.1μmol/L时对EPCs影响达到最大。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大,EPCs的上述功能反呈下降趋势,但1.0μmol/L组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匹伐他汀能增加体外培养EPCs的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可作为EPCs培养的一种改良方法,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_D)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提高生存率,但CRT_D植入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的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潜在致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且CHF患者通常存在心肌解剖改变,传导的不均一性,也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提供了维持的机制;而多次电击也可导致肌钙蛋白升高,引起心肌损伤,局部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DRVR)和QT间期延长,以及电除颤后心肌纤维化和急性细胞损伤,反复室速、室颤也会引起进行性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凋亡、恶化心律失常基质和增加心律失常易感性。CRT_D潜在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CRT_D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与临床防治对策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维生素D(VitD)在钙、磷代谢及骨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VitD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过补充VitD可以预防或治疗高血压,VitD缺乏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成了最近争论的焦点。故本文将对VitD和高血压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结构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高辛组、加味真武汤组。采用盐酸阿霉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给药治疗后,光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并进行病理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以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伴炎性浸润,模型组病理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高辛组和加味真武汤组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真武汤组与地高辛组病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真武汤组和地高辛组血清IL-6、IL-1、BNP水平明显减低,加味真武汤组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真武汤可能有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慢心室重构,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以不同As2O3浓度及时间对其进行干预。采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CAM-1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当As2O3浓度在3μmol.L-1时HUVEC培养24 h的的凋亡率为(0.134±0.03)%,48 h为(3.305±0.53)%,72 h为(3.748±0.84)%(P<0.05),凋亡率均在一较低水平。当As2O3浓度>3μmol.L-1时HUVEC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As2O3作用HUVEC48 h后检测上清液中ICAM-1与VCAM-1浓度时发现1μmol.L-1时VCAM-1表达即开始增加(123.32±3.78 mmol.L-1,P<0.01),而HUVEC表达ICAM-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38.94±2.59 mmol.L-1,P>0.05),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HUVEC表达ICAM-1/VCAM-1的量均增加但敏感性不同。对照组及(1.0、2.0、3.0、4.0、5.0)μmol.L-1As2O3作用于HUVEC 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CAM-1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表达量分别为(1.657±0.287,1.858±0.241,2.321±0.280,3.012±0.235,3.508±0.342)(P<0.01)。结论:As2O3可直接降低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呈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在较低浓度时VCAM-1/ICAM-1的表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随着As2O3浓度的逐渐升高,内皮细胞凋亡率增高,VCAM-1/ICAM-1表达增加,并且VCAM-1/ICAM-1对As2O3的敏感性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阻滞对有糖尿病、心腔扩张的顽固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腔大小的影响。方法:经胸3~胸4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0.5%利多卡因3~5ml每2h推注一次,持续4w,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及后4w射血分数(EF)、左室内径(LVED)和左房内径(LAE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由治疗前的(31.53±9.29)%升为(44.75±8.32)%(P0.05);左室内径(LVED)由治疗前的(70.59±6.25)mm缩减到(63.59±7.05)mm(P0.05);左房内径(LAED)由治疗前的(46.16±7.19)mm缩减到(39.05±7.23)mm(P0.05)。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结合常规用药对有糖尿病、心腔扩张的顽固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使其扩大的心脏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心室重构贯穿于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阻断心室重构是防治心衰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病理情况下,能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纤维化、创伤后修复及组织瘢痕形成等密切相关。作为参与心力衰竭后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不仅能够成为评价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还有望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 1)对小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野生型(WT)、ApoE~(-/-)Irgm 1~(+/+)和ApoE~(-/-)Irgm1~(+/-)小鼠3个月,建立AS模型;取小鼠主动脉弓,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的表达情况及部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情况;Q-PCR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 m RNA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ApoE~(-/-)Irgm1~(+/+)和ApoE~(-/-)Irgm1~(+/-)小鼠血管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中Irgm 1+细胞明显增多,Irgm 1+细胞主要位于血管AS斑块的表面;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01),Irgm 1 m 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ApoE~(-/-)Irgm1~(+/-)组相比,ApoE~(-/-)Irgm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Irgm 1能够促进血管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致凋亡的声动力疗法诱导巨噬细胞线粒体钙升高的机制。方法:应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行实验研究。选用5-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声敏剂,进行声动力治疗(SDT)。应用流式细胞术证实SDT显著促进了细胞凋亡;应用Rhod 2/AM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对全细胞蛋白中的Bax、Cleaved-caspase3、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和三磷酸肌醇Ⅲ型受体(IP3R-Ⅲ)进行检测;应用VDA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检测VDAC1和IP3R-Ⅲ之间的相互作用;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检测VDAC抑制剂DIDS和IP3Rs抑制剂2-ABP对SDT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仅SDT组出现了显著的细胞凋亡(P0.001)。与对照组相比,ALA对线粒体Ca~(2+)水平无明显影响,超声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的明显升高,SDT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快速且大幅度的升高,且去除超声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对Bax、Cleaved-caspase3、VDAC1和IP3R-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ALA诱导了VDAC1(P0.01)和IP3R-Ⅲ表达量的增加(P0.05),SDT诱导了Bax(P0.001)、Cleaved-caspase3(P0.001)、VDAC1(P0.01)和IP3R-Ⅲ(P0.05)表达量的增加,VDAC1和IP3R-Ⅲ的增加幅度与ALA组接近;ALA和SDT均诱导了VDAC1和IP3R-Ⅲ之间相互作用的显著增强(P0.05)。DIDS和2-ABP均明显抑制了SDT诱导的线粒体Ca~(2+)增加。结论:在致凋亡的SDT作用于THP-1巨噬细胞的过程中,ALA诱导了线粒体外膜Ca~(2+)转运通道VDAC1和内质网重要Ca~(2+)转运通道IP3R-Ⅲ的表达量增加与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建立了大量的Ca~(2+)转运通道,超声的作用则在于触发这些Ca~(2+)转运通道的开放,进而引发线粒体钙的迅速增加。这是后续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