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以厦门地区夏季播种的抗热松花型台湾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品种为材料,比较各品种生物学性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能源、植物功能性指标,并以低能高营养的消费原则,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隶属函数值依次为‘雪松’(4.805) >‘香雪’(3.282) >‘雪丽’(2.279) >‘庆农S90’(1.037)。结合生育期考虑,‘雪松’为夏季较适合在厦门地区推广的松花型花椰菜抗热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苦丁茶(Ilex kaushue)为材料,使用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结合超声波提取、水浴提取、回流提取等方法对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的提取效率及提取后各异构体的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使苦丁茶的6种绿原酸类成分及咖啡酸在6 min内实现分离。提取结果表明,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在采用超声波和水浴提取时能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易获得较多总量的绿原酸类成分和高含量异绿原酸A。而最常用的溶剂乙醇并未达到理想的提取效果。在不同溶剂的回流提取中,虽然提取的绿原酸类成分总量接近,但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有较大差异。醇溶液特别是乙醇溶液的回流提取使异绿原酸C的量大幅增加,而相应的异绿原酸A的量大幅减少,表明在醇加热条件下,异绿原酸A转化为异绿原酸C,这为获得抗氧化性更强的异绿原酸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看了周国兴同志《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一文和今年第一期袁、张两位同志的讨论文章,觉得在当前的讨论中,应当搞清“特定的环境条件”这个概念的前提和范畴。在肯定劳动创造人类和事物的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前提下,研究古猿转变成人的“特定的环境条件”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否认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决定性作用,片面强调环境条件是唯一因素,那自然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所以,在讨论古猿变人的问题中,简单地说“人类的起源从来不是在什么特定环境(外因)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小长梁石工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小长梁遗址1998年和1990-1997年间5次发掘所获得的石制品,本文采用操作链(chaine opera-toire)分析概念,从石料、打制技术,二次加工、微痕观察,废片分析和认知考古学的角度,对小长梁石工业的结构及所反映的人类行为和智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小长梁石工业受劣质石料的影响很大,碎屑块比例极高,打片技术简单,仅采用锤击和砸击法,二次加工制品比例很低,不存在概念型板的规范制品,微痕分析显示,遗址的经济活动主要为处理肉类以及植物,对石核剥片和二次加工的空间概念分析,小长梁古人类在打片过程中仅采用前运算智力和初级的具体运算智力,考虑到石料质地,数量和适应等因素,石工业并不反映古人群体的全部智慧,而表现了一种权宜性行为方式,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会超过12岁儿童的智力。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对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的SRY、SOX9、SF-1、WT1和DAX-1基因的结构、功能和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人们对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探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将对发育生物学和性别决定的进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淳  张萌 《人类学学报》2018,37(4):577-589
本文回顾了一百多年来细石叶工业在我国的发现和研究,以及从戈壁石核开始的各国学者对亚美史前文化联系的国际探索。目前细石叶的年代以俄国阿尔泰山地区的发现为最早,而在美国俄勒冈州则延续到公元1000年左右。早期的细石叶研究主要采取了分类描述和传播论的文化历史学范式。借鉴日本学者的方法,我国学者开始采用技术-类型学来根据细石核剥片过程对出土材料进行分类,命名了各种楔形石核的技法。之后,我国学者尝试从功能-适应的视角来对细石叶工业进行研究和解释。本文第二作者对以前的方法论做了再思,提出了"细石叶社群"的概念。旨在从环境适应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思考细石叶社群的结构、信息交流和技术知识的互动,深入研究这类技术的发明和扩散的动因,以便更好了解这类石器技术在史前狩猎采集群中的文化意义和适应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猕猴桃果实采用进行钙处理,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果实钙含量,可以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呼吸率及乙烯生成量,延缓果实衰老,本实验以2%CaCl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陈淳 《化石》1997,(1):6-8
莫斯特文化是欧洲、北非和近东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它大约开始于黑斯-玉木间冰期,繁盛于玉木冰期。制造和使用各种莫斯特石器工具的是尼安德特人。在法国,莫斯特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洞穴、岩棚中或广袤的黄土平原上。最后冰期的寒冷气候使欧洲大部分地区象是今天的亚极地苔原景观,生活着各种喜冷动物如驯鹿、北极狐、野牛、野马、猛犸、披毛犀等,其他还有洞熊,狮子、鬣狗、狼等猛兽。长期以来,莫斯特文化被认为是前后延续的单一文化,始于阿休利传统莫斯特文化(含手斧),经典型莫斯特文化(不含手斧),演化到发达莫斯特文…  相似文献   
9.
在光秃秃的,一望无际的冻土苔原上,有一群古铜肤色、黑眼珠、高颧骨、直发披肩的男女老少在匆匆赶路。他们越过了几万年后被称为白令陆桥的地带,到达了今天育空北部叫做老鸦盆地的地方。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是生活着几十种冰期大动物的伊甸园,他们驻扎下来,开始捕猎这些大兽…… 1966年,融化的雪水冲开了这里的地层,把无数碎骨搬上了河滩。它们引来了大批考古学家,经大规模发掘找到了许多骨制品,年代测定表明它们已有27000年之久了。人们还找到了几块家犬的颌骨,约30000年,比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家犬驯化记录要早二万年。极地古人类学家莫兰声称,“有些来自地层中的东西年代可能达60000年”,他们是不是最早美洲人的遗物呢? 克洛维斯人追踪最早的美洲人的工作,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进行了。三十年代,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附近发  相似文献   
10.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1998年小长梁遗址发掘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地理定位。埋藏学分析显示石制品与动物骨骼分布为水动力短距离搬运沉积的特点。动物骨骼有食肉类啃咬, 植物根系腐蚀, 水流冲刷以及可能的石制品切割痕迹。石料打制实验与电脑分析表明, 石料质地裂隙发育和易碎的性质对小长梁石工业废片率高以及石制品尺寸较小的特点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