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八年杉木针阔混交林的综合定位研究,筛选出一种高生产力和生态协调的人工林一以8杉木2火力楠为优势的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和乔木层贮存的能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3.7%和11.3%,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提高了林分的光能利用率,改善了林内小气候;增加了林地有机质的含量;促进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增强了林分对害虫自我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间伐强度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试验表明,间伐6年后各林分的杉木、火力楠胸径净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70-139、11-25%,树高增加46-90、7-10%,村积生长增加54-140、10-43%,林分蓄积量增加49-75m3·ha-1,平均冠高增加2-6、8-13%,第1活枝高下降0.5-3、35-48%.冠幅杉木下降1-2%、火力楠增加1-8%.可以认为,以间伐强度为30和40%2种方式较好,间伐后林分定型株数约保留在1600-2200株·ha-1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3.
杉木速生丰产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悠久,在商品木材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亚热带植被的自然演替系列中,杉木林的位置是不存在的。何景(1951)曾指出,照叶乔木林在发育过程中,虽然可以混杂一部分落叶树种或常绿针叶树种,但达到安定期的照叶乔木林就不再含有这  相似文献   
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是选择生物学特性相适应,木材经济系数较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两个树种,模拟亚热带林多层多种结构的特点,按不同比例进行人工组合的针阔森林群落。它的气候效应是指这一人工林群落与其纯林相比,对植物群落周围气候质量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以及AB-PAS染色方法研究了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及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3种底栖淡水鱼类的皮肤黏液细胞类型以及分布,计数10个视野下(视野面积为43.5 μm × 32.6 μm)3种鱼类头部、背部、腹以及尾部皮肤的黏液细胞数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鱼体4种黏液细胞数量差异。结果表明:(1)3种鱼类的主要黏液细胞不同,葛氏鲈塘鳢鱼体黏液细胞中Ⅲ型细胞居多,较Ⅰ型细胞多61.5%,较Ⅱ型细胞多85.8%,较Ⅳ型细胞多85.7%;在黄颡鱼体表,Ⅰ型黏液细胞分布数量最多,较Ⅱ型细胞多9.9%,较Ⅲ型细胞多15.1%,较Ⅳ型细胞多53.5%;而在泥鳅体表以Ⅱ型细胞数量最为丰富,较Ⅰ型细胞多88.3%,较Ⅲ型细胞多33.1%,较Ⅳ型细胞多83.5%。(2)对于葛氏鲈塘鳢,黏液细胞集中分布在头部,比背部黏液细胞数量多15.4%,比腹部黏液细胞数量多出38.0%,比尾部黏液细胞数量多56.7%;黄颡鱼以背部黏液细胞数量为多,比头部黏液细胞数量多42.5%,比腹部黏液细胞数量多46.6%,比尾部黏液细胞数量多51.4%;泥鳅也在背部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比头部黏液细胞数量多49.9%,比腹部黏液细胞数量50.6%。(3)3种鱼类之间的黏液细胞总数不同,泥鳅体表的平均黏液细胞数量最多,相较于葛氏鲈塘鳢多38.9%,较黄颡鱼多39.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鱼类的鱼体表面黏液细胞种类不同,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鱼体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辐射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它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杉木人工林中太阳辐射的到达量及其再分配状况,不仅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同时也为建立最佳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南银杉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Cathaya argyroph)lla Chunet Kuang)是一千多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自六十年代我国在广西首次发现后,相继又在湖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发现,这些发现不仅给我国绿色宝库增加了一个新种,同时对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材料,通过遮荫条件下(30%自然光)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两种不同氮素形态对其根和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NO3--N处理后的三叶青叶中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其根中的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NO3--N处理过的三叶青其根、叶中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转录与表达水平高于NH4+-N处理的三叶青。此外,NO3--N处理的三叶青叶、根中的PAL和CHS酶活性也高于NH4+-N处理。利用PAL特异性抑制剂AOA处理后,AOA能显著抑制PAL酶活性(P<0.05)并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施用NO3--N更有益于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其主要是通过增加PAL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进而提高其酶活性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1980--1983年本所湖南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成年杉木纯林中进行定位研究根据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和论述了营养元素在林内的积累与分配;以及从降雨中的输入量,计算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归还量。研究表明,杉木纯林在21--23年生时,即达到主伐年龄期,营养元素年吸收量仍大于归还量,整个林分还处在养分消耗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带(相当于中亚热带)生产力最高,其后依次为南带(相当于南亚热带)和北带(相当于北亚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