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时配偶关系指多雌多雄灵长类群体中的一只成年雄性连续跟随一只成年发情期/性接受期的雌性形成的异性关系,在季节性繁殖物种的交配季节表现的尤为明显,是雄性个体提高交配成功的策略之一。为了探讨能量消耗对这种行为的约束,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的8~10只成年雄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行为取样法以及全事件记录法采集成年雄性自然发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移动时间、觅食时间和交配频次等行为指标,同时测定作为个体能量状态生理指标的尿液C-肽浓度(Urinary C-peptide , UCP),从行为和生理两个方面研究雄性短尾猴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适应性特征。研究期间,在临时配偶期内,雄性的移动时间无显著变化,但觅食时间和交配频率显著增加;在临时配偶期内,当存在雄性竞争者时,雄性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临时配偶关系对雄性的UCP水平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雄性短尾猴在临时配偶期内可能会根据能量消耗的情况以及守护雌性周围的社会环境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以减少其在临时配偶期内的能量投资,提高自身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非损伤性的粪便样本已在监测动物性激素水平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粪便处理和激素的提取方法在不同物种中因其食性与代谢不同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异性。本研究以野生和笼养两种环境下的短尾猴(Macacathibetana)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样品,利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激素含量,比较不同粪便处理方式(湿便法、冷冻干燥粉碎法、冷冻干燥研筛法)和激素提取方法(乙醇加热法、甲醇乙醚法、乙醇丙酮法、甲醇乙醇法)的效果,探讨不同取食条件下短尾猴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的最佳测定方法。粪便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中,冷冻干燥研筛法测得雌二醇和孕酮含量最高,冷冻干燥研筛法与冷冻干燥粉碎法在野生短尾猴中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笼养短尾猴中无显著差异(P 0.05)。湿便法测得含量最低,与另两种处理方法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1)。激素提取方法的比较中,乙醇加热法提取雌二醇和孕酮含量最高,与甲醇乙醚法(P 0.01)、乙醇丙酮法(P 0.01)、甲醇乙醇法(P 0.01)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激素平均含量、处理过程的简便性、抽提步骤的可行性,野生短尾猴粪便处理建议选用冷冻干燥研筛法,笼养短尾猴粪便由于冷冻干燥粉碎法操作简便且与冷冻干燥研筛法无显著差异,因此笼养短尾猴建议选用冷冻干燥粉碎法。野生与笼养短尾猴粪便激素的提取均建议采用乙醇加热法。  相似文献   
3.
张通  王希  张启信  李进华 《兽类学报》2022,42(4):370-378
友好和冲突行为决定了群居动物的社会结构及其表现形式,表现为个体间近距差异。但目前尚不清楚藏酋猴个体间亲近关系的差异性是否会影响冲突和攻击的强度。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对栖息于安徽黄山的藏酋猴鱼鳞坑YA1群进行跟踪观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采集行为数据,全事件记录法用于攻击行为数据的补充,分析个体间近距、理毛和攻击行为矩阵的关系,并采用GLMM模型探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藏酋猴个体间近距指数越大,理毛时间越长;个体间近距指数矩阵与攻击总次数、轻度攻击和重度攻击次数矩阵均呈显著正相关;个体间亲近关系越紧密,攻击次数和强度越大,但相较雄性间和异性间,雌性间攻击次数和强度最小。这些结果表明,个体间近距持续时间会增加理毛和攻击行为的可能性,雌性个体间社会关系更稳定,但并未发现藏酋猴根据个体间亲近关系调整攻击强度。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多雌多雄的藏酋猴群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多雄多雌的灵长类社会中,成年雌雄个体的性行为并不局限于雌性受孕期,但仍认为性行为在受孕期最为活跃。对于雌性隐藏发情的灵长类物种,雌雄个体的性行为与雌性月经周期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为研究对象,研究雌性隐藏发情灵长类的性行为与月经周期阶段的关系。在短尾猴繁殖季节,从2019年10月2日至2020年1月14日连续采集了安徽省铜陵市动物园6只成年雌性短尾猴的490份粪便样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粪便中雌二醇激素的浓度,并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采集目标个体(4只雌性、4只雄性)的性行为数据。本研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雌激素与性行为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雌性短尾猴发情的邀配性指标(雌性呈臀行为)、吸引性指标(雄性性检查行为)和交配行为在月经周期三个阶段(受孕期前:受孕期前的5 d;受孕期:最有可能排卵的2 d加上精子能在雌性生殖道中存活的3 d;受孕期后:受孕期后的5 d)的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雌性短尾猴的雌二醇浓度在繁殖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31.1±1.8)d(n=7,范围23~37 d);同时在月经周期内,雌二醇浓度与雌性呈臀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616,n=15,P=0.015),而与交配行为和雄性性检查行为均无显著相关性;雌性呈臀行为的平均频次主要集中在受孕期前(T=﹣1.215,df=12,P=0.044);交配行为和雄性性检查行为在月经周期的三个阶段无显著性差异。短尾猴的性行为并没有集中在雌性的受孕期,说明雌激素对短尾猴的性行为无严格控制作用,且雄性短尾猴无法准确识别雌性的受孕期。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在交配过程中经常会发出独特且有节奏的交配叫声(Copulation call),这通常被认为是雌雄双方交配策略的一种体现。交配叫声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比较和揭示不同动物交配策略的差异及其适应性功能。为了阐明交配叫声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我们在安徽黄山记录了野生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交配行为中雄性和雌性发出叫声的过程,分析了影响交配叫声的相关因素,探讨了伴随叫声的交配行为对后续友好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配过程中,高顺位成年雄性短尾猴比其他性别—顺位组个体更易发出叫声,而优势个体雌性和从属个体雌性在交配过程中的发声频次无显著差异。此外,交配叫声能促进参与者之间在交配后表现出更多的友好行为和更近的空间距离。本研究为理解多雄多雌婚配制度的短尾猴群体交配策略提供了声音通讯方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多雄多雌的灵长类社会群体中,性成熟的雄性和雌性形成临时性的配偶关系(Consortship)是极其显著特征,但这种关系对个体的交配和繁殖成功作用缺少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YA1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取样法(All occurrences recording)、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以及行为取样法(Behavioral sampling method)记录个体间的社会行为、雄性的配偶数量和临时配偶关系的持续时间,对雄性短尾猴临时配偶关系的基本特征与适应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期间,雄性个体的顺位发生替换,在替换前后,处于高顺位的雄性个体始终拥有最多的配偶数量以及形成的临时配偶关系的持续时间最长,并且雄性个体的顺位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正相关关系(顺位变化前:配偶数量:P = 0.010;持续时间:P = 0.014;顺位变化后:配偶数量:P = 0.032;持续时间:P = 0.035);雄性个体的年龄与临时配偶关系无显著相关性(配偶关系:P = 0.150;持续时间:P = 0.511);雄性个体在群体中生活的时间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显著正相关(配偶数量:P = 0.034;持续时间:P = 0.023);雄性个体的社会关系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显著正相关(顺位变化前:配偶数量,P = 0.013;持续时间,P = 0.001;顺位变化后:配偶数量,P < 0.001;持续时间,P = 0.003)。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顺位、在群体中生活时间以及社会关系对临时配偶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雄性行为策略与临时配偶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