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放牧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其飞  罗格平  李超凡  黄晓东 《生态学报》2017,37(13):4392-4399
<正>确评估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对区域尺度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放牧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人类活动,但放牧对草地碳平衡与碳动态的影响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生态系统放牧模型Biome-BGC grazing,通过情景模拟综合评价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动态。结果表明:1)1979—2007年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总量为0.38Pg C,其中由放牧导致的碳释放为0.37Pg C;2)当平均放牧率小于0.24头标准羊/hm~2时,放牧能够促进草地碳固定。研究实现了BiomeBGC grazing模型在区域尺度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及放牧对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变化的驱动机理,对探明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的源/汇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产业协同的政策格局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黄晓东  罗奎 《生态学报》2018,38(12):4424-4433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科学合理的产业协同政策是加快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产业协同政策事件的系统梳理,从区域、省际和城际3个尺度解读了产业协同政策的格局及其演进过程,并从新区域主义的管治视角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1)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协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跨地产业合作和城市间产业联系,有助于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力;(2)不同空间尺度的产业协同政策关注的重点、发展的方向、演化的特征不同,当前城市间的产业协同政策与区域协同发展目标的关系不明确,产业协同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尚不显著,亟需加强研究和统筹协调;(3)受城市行政区等级关系和竞争关系的影响,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与市场调节无法实现高度契合统一,与新区域主义的管治理念并不相符,影响科学合理协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对当前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及其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二氧化钛负载膜固定化活性污泥对污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二氧化钛负载膜为载体,吸附固定活性污泥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考察了聚丙烯膜的组成、吸咐固定时间以及聚丙烯二氧化钛活性污泥负载膜对污水有机物的降解。由全有机碳分析仪对降解过程的有机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负载膜处理废水8小时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下降达50%-60%,对所处理的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晓东 《蛇志》1999,11(1):46-46
1996~1998年,我们观察了45例地高辛与恬尔心合用减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的作用,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25~51岁,平均41岁,房颤持续6个月至5年,41例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相似文献   
5.
大气氮沉降对中亚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沉降作为除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之外的第四大主要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因素,其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同时也是不确定性最大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的放牧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降低,氮成为典型草地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研究,亚洲的氮沉降平均增速极有可能高于全球氮沉降平均增速,成为未来氮沉降增加最快的区域。在此背景下,研究大气氮沉降对于中亚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分析1979-2014年中亚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分异,探讨氮沉降对草地NPP影响。结果表明:(1)1979-2014年间,中亚地区平均草地NPP约为(173.10±31.80) g C m-2 a-1,草地NPP时空分异明显,各草地类型的NPP从大到小依次为森林草甸、温带草原和荒漠草原,并且草地NPP以(2.67±1.30) g C m-2 a-1的速度逐年增长;(2)当前氮沉降情景总体上促进了中亚地区草地NPP的增长,1979-2014年氮沉降使得中亚草地NPP增加了0.42 Pg C。  相似文献   
6.
4种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二株未知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为供试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下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am dahliae)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在不同温度下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不一,其中以30℃和25℃黑暗条件下木霉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峙培养5d后,绿色木霉、康氏木霉和二株未知木霉菌在30℃条件下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7.3%、65.9%、56.8%、65.9%,25℃条件下的抑制率分别为65.9%、72.9%、65.9%、78.8%;20℃下木霉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次之,10℃、15℃和35℃条件下木霉菌丝扩散速度较慢,且孢子产生量少,不能有效地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的扩展,表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木霉菌丝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产生均有较大影响。该研究为筛选棉花黄萎病菌更为有效的生防木霉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硫杆菌是一类重要的浸矿微生物,其抗铜机制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嗜酸性硫杆菌对铜的耐受能力、细胞质中铜的外排、细胞周质中铜浓度的控制、无机多聚磷酸盐参与铜的解毒、新发现的基因组岛和氧化压力应激反应等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旨在为嗜酸性硫杆菌抗铜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离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血平板、油平板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以排油圈法进行表面活性的测定;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对BS1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测定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BS1菌株可产生表面活性剂,在分类学地位上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S1菌体、发酵上清液、挥发性物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BS1菌体、发酵上清液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抑制率最大,分别达到65.31%和95.93%。发酵上清液通过影响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稀释20倍的发酵上清液依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S1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4.25%。【结论】BS1菌株在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同时,还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B05是1株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耐盐、耐旱能力的根际优良菌株,为提高其扩繁效率及使用效果,降低使用成本,以发酵液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子预筛选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10 L发酵罐水平上进行扩大培养。结果表明,菌株B05最适发酵培养基(质量与体积分数)为麦芽浸粉1%、酵母浸粉2%、胰蛋白胨2%、复合无机盐0.3%(质量比为KH_2PO_4:K_2HPO_4:MnSO_4·H_2O=1:1:1)。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6.5、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7%、装液量40%,培养18 h菌液活菌数可达9.3×10~(10) cfu/mL,较优化前活菌数量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含盐0.4%的盐碱土壤上进行了小麦盆栽试验,较空白对照植株生物量提高45.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