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可能不一致。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也有利于精确推算土壤碳的排放。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节间(2004年4月~ 2005年3月)和昼夜间 (2004年7、9和11月及2005年1、3和5月共6次)的土壤呼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 湿季(5~10月)的土壤呼吸高于干季(11月~翌年4月),全年土壤呼吸的平均值为0.442 g CO2&;#8226;m-2&;#8226;h-1。6 次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模式并不 相同,7和9月、翌年1和3月夜间土壤呼吸大于昼间土壤呼吸,11月和翌年5月则相反;5、7和9月昼夜间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比11 月、翌年1和3月的测定结果大。季节间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p=0.000)和土壤含水量(p=0. 007) 均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 呼吸变化的56.1%,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11.1%。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土壤温度、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则没有显著 的指数相关。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在温度为 5.9~16.6 ℃内,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为4.53,在温度为5.9~ 11.0 ℃内,干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7.17,在温度为10.3~16.6 ℃内,湿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2.34。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非生物因子温度和水分变化的调控,而土壤呼吸的昼 夜变化则可能主要受植物的生理活动周期性等生物因素的影响。通过温度的指数函数关系,用土壤呼吸的瞬时值来推算土壤呼吸的日通量和年 通量时,需要考虑温度和水分外的其它生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热带季节雨林与人工橡胶林土壤碳氮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邹晓明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5):1013-1019
选取我国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为对象,比较了2006—2007年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凋落物输入、土壤总碳氮含量及活性碳、氮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与热带季节雨林相比,橡胶林的地上年凋落物量较低,而地面凋落物残留量较高,反映了橡胶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消失率常数值,K )较低;橡胶林凋落物和土壤的C/N比值较高,暗示了其林内有机物的可降解性较热带季节雨林弱;橡胶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生物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只有热带季节雨林土壤的60%~70%,硝态氮含量较少,pH 值则比热带季节雨林土壤低1.1.说明热带季节雨林转变为橡胶林后,林内地上凋落物向土壤输入的碳、氮量减少,土壤碳、氮含量和有效性降低,并且土壤呈现酸化倾向.应制定合理的橡胶林土壤管理措施,阻止土壤质量的下降趋势,以维持橡胶林的生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陈建会  邹晓明  杨效东 《生态学报》2006,26(7):2294-2300
热带和亚热带酸性土壤磷矿物的沉淀通常被认为会限制土壤有效磷的供应.选择以西双版纳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探讨两类森林维持土壤有效磷水平的磷转化过程.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腐殖质厚、而西双版纳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腐殖质几乎不存在.两地均显示土壤有效磷库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西双版纳表层矿质土(0~10 cm)的微生物生物量磷库大于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磷库,且微生物对磷的固定占有效磷来源(磷矿物的溶解和有机磷的矿化)的比例为74%,高于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63%.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土壤有效磷库大于西双版纳,其土壤有效磷库可能更多的依赖于覆盖于其上的腐殖质分解后向下的磷输入.与两地的矿质土相比,哀牢山腐殖质具有高的磷净溶解率、总有机磷矿化速率和磷微生物固定速率.结果表明,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通过微生物固定来避免土壤磷矿物的沉淀和保持土壤磷的有效供应;而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除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固定外,地表腐殖质层的存在也帮助避免土壤磷矿物的沉淀而保持土壤有效磷的供应.  相似文献   
5.
韩斌  邹晓明  付永能  陈爱国 《生态学报》2004,24(12):2915-2919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目标出发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以西双版纳地区爱尼族大卡老寨为研究点 ,选择 4 1个因素作为参评变量 ,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 ,目前大卡老寨的土地经营管理仍处于初步可持续管理的前期阶段。主要因为土地生产力过低 ,其他保护性、安全性、生产性均处于较低水平。作者针对提出了改变土地经营模式等参考建议 :1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提高土地生产率 ;2应用科技成果 ,提高良种普及率 ;3保护耕地 ,推进规模经营 ;4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提高人口素质 ,改变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 2和0.15 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 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状况。结果显示:2 mm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类群相对密度 年均值为2.67~2.83目•g-1凋落物干重,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2.3~21.77个•g-1凋落物干重,显著 高于0.15 mm网孔分解袋的类群相对密度0.27~0.28目•g-1凋落物干重和个体相对密度2.88~2.77个•g- 1凋落物干重(p<0.01),并且0.15 mm网孔分解袋中极少量的动物个体主要为小型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 原生动物、湿生土壤动物线虫不计),由此我们视2 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分解由绝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其它 土壤生物共同作用,而0.15 mm网孔分解袋基本排除了大中型土壤动物对袋内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 mm网 孔分解袋凋落叶物质失重率(71%左右)、分解率指数(1.88~2.44)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率明显高于 0.15 mm分解袋(34%~35%,0.48~0.58)。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失重率和元素释放率的 差异,显示出季节雨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凋落叶物质损失的贡献率为年均值46%左右,并使凋落叶C/N 和C/P明显降低,而对不同元素释放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对N、S和Ca元素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对K素释放 的影响作用最小。相关分析显示,2 mm网孔分解袋内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的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物质残 留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凋落叶分解率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温带阔叶林中氮的保留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模型的发展使得生态学者对矿物元素的来源、去处、转换速率及其干扰破坏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春坝”假设提出:在早春来临之际,林冠树木仍处于冬眠之时,林下地被植物先于林冠树木发芽开花,吸收土壤养分于植物体内,使得养分免于因雨水或雪水而造成的淋失而得以保留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本文对“春坝”假设的研究作一小结。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春地被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因不同生态系统而异;而土壤微生物对氮的吸收量远高于过去人们所认识的水平。早春地被物与土壤微生物都能在季节的变化中吸收土壤养分、共同起着“春坝”作用。两者所起作用大小因气候及生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肌酸激酶(Mi-CK)的分离纯化采用了制备线粒体、低渗胀破线粒体外膜、磷酸盐抽提出线粒体肌酸激酶后再经硫铵分级、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FPLC Mono-S 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从鸡心中分离出纯度大于99%的Mi-CK,经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鉴定均为一条带,收率为15.3%,比活力为60U/mg.  相似文献   
9.
温带阔叶林中氮的保留机制:"春坝"假设及研究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模型的发展使得生态学者对矿物元素的来源、去处、转换速率及其干扰破坏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春坝"假设提出在早春来临之际,林冠树木仍处于冬眠之时,林下地被植物先于林冠树木发芽开花,吸收土壤养分于植物体内,使得养分免于因雨水或雪水而造成的淋失而得以保留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本文对"春坝"假设的研究作一小结.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春地被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因不同生态系统而异;而土壤微生物对氮的吸收量远高于过去人们所认识的水平.早春地被物与土壤微生物都能在季节的变化中吸收土壤养分、共同起着"春坝"作用.两者所起作用大小因气候及生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北水南调治理西北沙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0场沙尘暴袭击内蒙和北京地区 ,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且在每 1场沙尘暴后 ,沙丘以 2~ 3m的速度逼近北京。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区还扩散到中国东部多省 (包括台湾 )、朝鲜半岛、日本 ,远至美国夏威夷。受影响的地区降尘量增加 ,且改变地球太阳能副射的分配。因此 ,国内外不但公众关注 ,学术界也纷纷陈述已见。沙尘暴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不合理使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气候的变化所致。气候受太阳黑子周期活动规律的影响 ,也受具有温室效应的大气气体所左右。这些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的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