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等3个杂种优势类群共30份玉米自交系为实验材料,以玉米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继代培养次数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自交系能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自交系玉米幼胚培养特性的分析,从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类群的供试自交系中,筛选出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黄野四/京24//C108/黄野四选系、黄早四/先早17//吉853选系、R43//黄野四/711选系、京7、京7黄、3189/4380选系、4380/陕综5选系、8103、先早17、18-599红、501、178和冀53.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雯雯  叶菁  张利国  魏超  张红伟  刘寒寒 《生态学报》2020,40(21):7816-7825
合理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确定生态补偿优先级是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出发,在测算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界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主体,确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等级与次序。结果表明:(1)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总体呈现出"西部高,东中低"的格局,高值区多集中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低值区多集中于重点开发区;(2)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受偿等级总体分为五级,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房县为第一生态受偿区;(3)29个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受偿优先级总体分为五级,随县为生态受偿一级区域;(4)30个重点开发区的补偿支付等级总体分为五级,呈现出"东先西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生态补偿支付实践中,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应先于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以Reid、唐四平头和其它种质等3个杂种优势类群共1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玉米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和激素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但是仅有12个自交系能再生植株。N6和改良N6培养基有助于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及其生长速度,2,4-D在愈伤组织的诱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2mg/L的6-BA或KT会使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下降以及降低愈伤组织的质量。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mg/L的KT能促进绿苗的分化,但是浓度过高会使丛生苗分化过多。此外,通过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自交系玉米幼胚培养特性的分析,发现在唐四平头类群的4个自交系中,黄早四的绿苗分化率仅为0.5%,其它3个自交系不能再生植株。但是,从Reid和其它种质类群的供试自交系中筛选出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的、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3189/4380、4380/陕综5、8103、先早17、18-599红、18-599白、501、178和冀53。  相似文献   
4.
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个大麦优良品种为实验材料,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种子的不同切割方式、培养基、激素等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纵切后接种出愈率显著高于横切;改良MS培养基能提高出愈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不同品种对激素2,4-D与Dicamba的反应表现不同;初代愈伤组织经过3次继代培养后会转变为两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植株再生在不同浓度有机添加物的分化培养基上表现不同;长时间的继代培养,一些品种在植株再生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品种能再生植株.本实验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87-3175、87-0053、97-4010、97-6004及208813-509.  相似文献   
5.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RT-PCR方法分离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MDMV CP),并且利用基因枪法将该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18-599红、18-599白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转化的愈伤组织在Bialaphos浓度(PPT)为8mg/L、10mg/L、5mg/L的筛选压下经过3次抗性筛选后,分别再生出可育植株12株和6株。PCR和Southem检测结果说明CP基因已整合到玉米自交系基因组中。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病毒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植株全部表现为感染玉米矮花叶病的典型症状,而转基因植株后代呈现不同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剂量对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我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四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剂量组采用20 m L/kg CRRT治疗,中剂量组采用35 m L/kg CRRT治疗,高剂量组采用60 m L/kg CRRT治疗。比较4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免疫功能指标、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和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评分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BUN、S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低剂量组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其他3组(P0.05),中剂量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效果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幼胚和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GFMCry1A导入玉米杂交种“京玉7号(501/京24)”的亲本自交系501中,从转基因高世代材料中筛选出高抗玉米螟的转基因株系T123。T123及其与京24配制的杂交种的田间食叶级别均小于2级,而且也没有观察到玉米螟在茎杆中运动的隧道,表现出高抗玉米螟。  相似文献   
8.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转化中花11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1489个独立转化的T-DNA插入再生株系。PCR和Sou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69.8%转化株系被整合了T-DNA,通过Tail-PCR也从转化植株中扩增出T-DNA侧翼序列。同时对1066个T1转化株系的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株系中分离出了突变植株。  相似文献   
9.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遗传操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伟  谭振波  陈荣军  李建生  陈刚 《遗传》2003,25(4):455-460
淀粉是许多植物重要的储藏物质。淀粉突变体以及转基因植物中淀粉变异的特点使我们对淀粉生物合成的过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许多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涉及4类酶--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去分支酶。随着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淀粉合成过程进行遗传操纵业已成为可能,并且在提高淀粉产量以及不同特性淀粉品质的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Abstract:Star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calories and a vital storage component in plants.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starch variants from mutation and with transgenic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thesis of starch granule.In starch biosynthesis in plants,four enzymes,including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starch synthase,starch branching enzyme and 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are widely accepted from an enormous amount of research aimed primarily at enzyme characterization.As many genes encoding the enzymes and their multiple isoforms in starch biosynthesis pathway have been isolated,genetic manipulation of the starch biosynthesis pathway shows to be a practical way by which starch quantity is increased and starch with novel properties can be create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