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研究爬沙虫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证实爬沙虫提取液具有增强果蝇的繁殖力和提高雌性果蝇寿命的作用。采用乙醚麻醉法,收集8 h内羽化的成虫,选择个体大小相近的雌雄果蝇,在不同爬沙虫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统计各组第一子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F1)果蝇成体的数目及果蝇体重。收集各培养基中果蝇,区分雌雄,在原浓度爬沙虫培养基中培养,每日观察果蝇死亡数,直至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爬沙虫处理组子代果蝇雄体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2.500%组的子代果蝇雌体数目差异显著(P<0.05)。各爬沙虫处理组刚羽化的果蝇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00%剂量组果蝇雌体平均寿命极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为更好地利用爬沙虫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5.7 结直肠癌(Faivre,etal.1985)在工业化国家,它是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生存率在过去几十年内几乎没有提高,五年生存率约40%。高发病国家最常见发病部位是左结肠和直肠,而右结肠癌则在低发病国家较常见。约5%的结直肠癌是真基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遗传。但大部分结直肠癌发病是分散的,并主要受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的影响,基因因素与饮食之间存潜在的相互影响。西方国家约70%-80%的左结肠、直肠癌遵循所谓的腺瘤-腺癌途径发展,而右结肠癌则较少见该途径。这点很重要,它为研究癌前病区,从病因学研究如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到人干预试验…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及经济活动产生了多种干扰野生动物生存的因子,这些因子是导致许多野生动物处于行为和生理应激状态的应激原,并可能弱化野生动物的存活、繁殖及免疫力。野生动物应激状态的测度主要是行为和生理指标,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几个重要的应激原,主要涉及人工饲养条件的野生动物及少数自由生活的物种,且仍处于积累阶段,尤其是有待加强濒危物种应激状态与保护实践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按因子属性将应激原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及人工操作等四类,系统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角度,注重基础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有益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4.
陶双伦  张伟华  李俊年  何岚  杨锡福 《生态学报》2010,30(18):4839-4847
能量收益函数描述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在植物斑块的食物摄入量与在斑块停留时间的函数关系,为觅食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鲜白三叶叶片构成的各类叶片斑块上,测定东方田鼠的觅食行为,建立其能量收益函数模型,分析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增长减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觅食大叶片时,叶片干物质收益与停留时间呈非线性渐进函数关系,能量收益函数为渐进函数;觅食中、小型叶片时,叶片干物质收益与停留时间呈线性函数关系,能量收益函数为线性函数;没有检测到东方田鼠的能量收益动态呈分段线性函数或S型函数增长。东方田鼠在大、中型叶片斑块觅食时,随停留时间的增大,口量呈线性或指数递减,而处理时间则呈线性或指数递增,采食时间、间隔时间及咀嚼频次保持相对稳定,瞬时摄入率呈减小趋势;东方田鼠在小叶片斑块觅食时,觅食行为参数口量、摄入率、采食时间、间隔时间、处理时间及咀嚼频次均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在消费植被过程中,大型可利用性植物减少,受植物大小调控的动物口量减小,处理时间增加,引起瞬时摄入率降低,导致其能量收益增长减速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陶双伦  刘季科  李俊年  张伟华  何岚 《生态学报》2010,30(16):4359-4368
植物组织空间排列对植食性哺乳动物功能反应的作用,是觅食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新鲜紫花苜蓿叶片为食物,改变苜蓿叶片大小调控根田鼠口量,改变叶片间距调控叶片密度,设置叶片空间异质性斑块。在空间异质性斑块上测定根田鼠的觅食行为及其参数,检验植食性哺乳动物4种功能反应模型的预测性。除复合模型参数Rmax、h和Vmax及口量模型参数Rmax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与测定值近似外,其它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与测定值均存在较大差异。根田鼠摄入率测定值与4种模型预测值的线性回归均显著(P0.01),但与复合模型预测值的线性拟合效果最佳。表明,复合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根田鼠觅食与行走的竞争对摄入率调节的动态。根田鼠复合模型存在调节其功能反应机制转变的距离临界值(d)。叶片间距大于该值时,叶片密度调节摄入率;叶片间距小于该值时,口量调节摄入率。结果充分地验证了提出的特定假设:在植物密集条件下,植物大小能调节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根田鼠的摄入率;在植物稀疏条件下,植物密度调节其摄入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06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2名,根据患者体重和腰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及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6.05±1.01)μg/ml vs(7.83±1.25)μg/ml、(72.15±12.04)NU/ml vs(87.66±14.53) N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E-选择素(Human soluble E-selectin, s E-selectin)、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alonic dialdehyde; Propanedial, MD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Human 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s VCAM-1)、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水平[(66.81±11.10)μg/L vs (55.22±9.05)μg/L、(5.68±0.92)μmol/L vs (4.15±0.62)μmol/L、(1.84±0.25) mg/L vs (1.70±0.24) mg/L、(4.52±1.88) vs(2.23±1.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HbA1C、TG、TC、LDL-C、s E-selectin、s VCAM-1、HOMA-IR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3-C、ADPN、SOD呈负相关关系(P0.05);SOD与FPG、2Hpg、Hb A1C、TG、TC、LDL-C、s E-selectin、s VCAM-1、HOMA-IR、MDA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DL3-C、ADPN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肥胖易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下降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E-选择素的高表达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8.
陶双伦  张伟华  李俊年  何岚 《生态学报》2010,30(20):5431-5438
以东方田鼠喜食的白三叶叶片作为食物,在保持叶片生物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叶片大小,配置东方田鼠觅食的各类食物大小异质斑块,测定东方田鼠觅食的行为。通过比较几种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函数模型的预测性,评价其适用性。结果发现,没有检测到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动态呈S型能量收益函数增长。线性函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东方田鼠在中、小型食物斑块的停留时间;在大型食物斑块,尽管,分段线性函数及渐进函数均能很好地拟合东方田鼠的食物摄入量动态,但仅分段线性函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其停留时间。线性函数模型及分段线性函数模型是在功能反应机制模型-口量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反映了调节摄入率动态的机制,为机制性模型。因此,此2种模型是在口量及摄食站尺度上,探讨动物在食物斑块的能量收益动态及停留时间;而渐进函数模型及S型函数模型均为实验性模型,是在斑块尺度上预测动物能量收益动态及停留时间,未能反映动物摄入率动态,故其预测效果较差。由于此4种模型均未考虑动物在食物斑块搜寻食物及非觅食活动如警觉和逃跑等花费的时间,因而,限制了模型的广泛应用。建议,发展新的模型,促进觅食生态学斑块模型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学习是动物的一种可塑性行为表现型式。综述了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并述评了其学习机制。社群同伴对动物个体觅食地点、时间和取食方式均有影响,母体摄食的食物信息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显著影响幼体的食物选择。动物通过观察学习、嗅闻学习以及味觉厌恶学习,不仅能更快找到食物资源,提高觅食效率,而且能有效降低中毒与被捕食的风险,从而提高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10.
功能食品科学与消化道的生理及功能(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简介 发展功能食品最有前景的部分在于通过生物制剂调节消化道功能.为了解功能食品的潜在价值及寻找新的开发点,有必要研究人体正常肠道微生物及其发酵、肠道免疫功能和消化道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