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特别是果蝇P因子在研究生物进化上有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东北地区13个地方及毗邻的北京、烟台和呼和浩特三个地方共130个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单雌系为材料,对P因子序列的ORF2-ORF3区段进行PCR扩增,统计不同地方黑腹果蝇群体的P因子在此区段的缺失频率,再从整个地区来分析P因子缺失的分布规律,以推导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的传递和扩散途径。结果显示P因子缺失频率由边境地区向内地逐渐递减,群体相对隔离的地方也较低,推断我国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由朝鲜和俄罗斯向中国边境入侵后,逐步向中国内地扩散。  相似文献   
2.
Wolbachia感染导致果蝇dHira基因表达下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微生物,可通过宿主卵的细胞质传递给子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Wolbachia 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丝状线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 能够以多种方式对宿主产生影响。精卵细胞质不亲和(CI)是其引起的最普遍的表型, 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宿主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的雌性宿主交配后, 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极少, 而感染同品系Wolbachia的雌雄宿主交配后则能正常产生后代。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被Wolbachia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这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方法】利用Clustal X软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Wolbachia进行分型。通过区内交配和区之间杂交的方式研究不同地区黑腹果蝇体内Wolbachia 的关系及其对果蝇生殖的影响。【结果】湖北武汉、 云南六库和天津3个地区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都是属于A大组的Mel亚群。这3个地区果蝇感染的Wolbachia的序列类型(ST)不同, Wolbachia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北武汉和天津果蝇中的Wolbachia能引起强烈的CI表型, 而云南六库果蝇中的Wolbachia引起的CI强度相对较弱。武汉果蝇中Wolbachia不能完全挽救天津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 而天津果蝇中Wolbachia也不能完全挽救武汉果蝇中Wolbachia引起的CI表型。【结论】武汉和天津地区黑腹果蝇中的Wolbachia可能距离较远。Wolbachia的长期共生可能对黑腹果蝇的进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湖北武汉与云南六库的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属于不同的序列类型, 这2个地区的黑腹果蝇已发生了一定的分歧, 产生了一定的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花部特征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钢  曾庆韬  金珊  钱远槐 《遗传》2005,27(3):442-446
分子进化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某些基因的目标区域进化较快而难以用特定引物在不同种属间进行有效扩增,这将影响到整个实验的进程和全部结果的综合分析。虽然巢式和半巢式PCR等能显著提高扩增的特异性,而应用于高变异区的扩增结果仍是杂带多或涂抹严重,不能满足后续实验需要。在果蝇Fak56D基因的研究中需要扩增不同属及黑腹果蝇种组不同种亚组的相关片段,由于该DNA区域变异较显著,常用扩增方法对大部分材料的效果都很不理想。实验创造性组合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扩增方法,即巢式或半巢式PCR结合定向DNA片段胶回收技术的三步扩增法,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扩增结果,为下一步的克隆、测序等研究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伊米果蝇种组(Drosophila immigrans speciesgroup)是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亚属(Drosophila)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主要分布于东洋区。在分类学上该种组分为nasuta、immigrans、hypocausta、quadrilineata和curviceps五个种亚组(species subgroup)[1],东洋区果蝇区系中伊米果蝇种组中包括94个种,其中有45个种分布在中国[2]。而且curviceps种亚组是1992年新建立的中国特有果蝇类群[3]。迄今,对伊米果蝇种组分子系统关系的报道还很少,有些物种的归属仍存在争议。伊米果蝇种组还有些问题需要探讨[4]。组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ND4L和ND4基因为标记探讨黑腹果蝇种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的形态学、染色体组学以及DNA序列几个方面的研究均没有很好地阐明黑腹果蝇种组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本实验测定了33个样品的ND4和31个样品的ND4L基因序列,以D.obscuroides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的拓扑结构一致,而且大部分支系的支持率较高。整个黑腹果蝇种组分成三大谱系:1)montium种亚组;2)ananssae种亚组;3)Oriental种亚组(melanogaster、ficsphila、eugracilis、elegans、suzukii、takahashii)。montium是最早分化的种亚组。在第三谱系中,melanogaster分化得最早;然后依次是ficsphila,eugracilis,elegans;suzukii与takahashii为姐妹种亚组,最后分化。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早期胚胎,组织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继续分化,发育和分裂,这是现代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肿瘤学以及生物工程等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由于果蝇具有取材便利,生活史短、细胞培养可以不用Co_2培养箱,加之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多种细胞的分化状况等诸多优点,是细胞培养实验的极好材料。同时,由于果蝇的一个细胞系基本上是一个细胞株,给有关的科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六十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实验室就开始了果蝇细胞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角类肥蛛的核型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韬  严冰  黄红  陈建  刘凤想 《动物学报》1999,45(2):238-240
角类肥蛛(Lariniodes cornuta)是棉田害虫的重要天敌,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该蛛的生态学研究较多(赵敬钊,1993),但细胞遗传学研究未见报道,近年,我们对其染色体核型作了研究,发现该蛛细胞中存在两类不同的核型,在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均存在多态现象,并发现了由罗伯逊易位产生的染色体融合现象,对研究角类肥蛛染色体的进化和种的分化趋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文燕  张菁  钱远槐  曾庆韬 《遗传》2006,28(5):545-550
通过传统的敲片、Giemsa染色的方法, 本文首次对果蝇属黑腹果蝇种组的5种果蝇 (D. constricta、D. ohnishii、D. ogumai、D. pseudobaimaii、D. tani)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进行了分析报道。分析发现:这5个种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8)和不同的形态。D. pseudobaimaii和D. tani 为2V,1R,1D型;D. constricta染色为2V,1R,1D型且其点状染色体难以辨认;D. ohnishii和D. ogumai 具有相同形态为2V,2R。另外,还发现核型与亲缘关系之间有一定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