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香槟’月季(80sachinensis‘Xiangbin’)的组织培养技术和诱导试管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能诱导获得无菌苗,适宜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1mg·L-1,幼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1.0mg·L-1。+IBA0.1~0.2mg·L-1,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3mg·L-1,生根率达80.0%。诱导试管开花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1mg·L-1最适宜的诱导试管开花的蔗糖含量是30g·L-1;在三角瓶中培养,试管花可以正常开放,在培养瓶中培养花芽不能正常开放;MS培养基中增加2倍磷的含量,可以提高花芽诱导率,为25.O%;诱导试管开花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1℃,光照强度80~1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d-1。  相似文献   
2.
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危害柚木Tectona grandis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柚木野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虫龄进行了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属于全变态昆虫,各个时期形态和体色均不同。卵初产时为近透明球体,后变浅黄色;幼虫体色变化为乳白色→淡绿色→黄褐色;蛹体色变化为黄绿色→茶褐色→黑褐色;雄成虫腹部细长,末端尖,静止时从背面可见腹部末端,而雌成虫腹面粗短,末端钝,静止时从背面很少看到腹部末端。观察可知,在光暗周期L∶D=14∶10、室温26℃±1℃、相对湿度75%-80%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柚木野螟交尾后产卵前期为3.2 d,产卵期为4.4 d,孵化期为4 d;幼虫期为10-13 d。通过测量柚木野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并计算得到Crosby指数,可知幼虫不同阶段头壳宽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得到的Crosby指数小于10%,所以可依据头壳宽度将柚木野螟幼虫划分为5个龄期,1龄幼虫2-3 d,2龄幼虫2 d,3龄幼虫2 d,4龄幼虫2 d,5龄幼虫3 d;预蛹期1-2 d,蛹期6 d,一个世代大约24.5 d。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同时表达麻疹病毒LA株HA和F基因及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MLHAFKIL2。Westemblot结果显示,HA、F和人IL2基因均在痘苗病毒中稳定有效表达,且产物与天然蛋白相近。HA分子有糖化的79kD和非糖化的田kD两种形式;F分子以60kD的前体F0、43kD的F1和18kD的F2三种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的血凝效价为1:8,血溶活性OD540的测定结果是O37。该重组病毒免疫新西兰白兔及C57小鼠,可以产生抗麻诊病毒HA和F蛋白的特异性ELISA(1:644~1600)、血凝抑制(1:256~512)、血溶抑制(1:80~160)和NT(1:640)抗体。接种兔及裸鼠后的毒力反应,明显低于只表达IL2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123,表现为兔皮肤红肿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皮肤无坏死;裸鼠毒力的结果,表现出RVJMLHAFKIL2病毒只存留于接种局部,而且滴度大大降低,未发现该病毒向其它脏器播散和增殖。麻疹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的构建为该疫苗株的人体免疫观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香梨优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和监测香梨优斑螟,可为香梨生产提供科学的绿色防控依据。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并利用标准化合物研究了香梨优斑螟雄蛾的野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对雄蛾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诱蛾高峰十分明显,此虫在阿克苏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3代,分别是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因此,该性引诱剂可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机械应力对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旋转于通用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中的红细胞悬浮液,研究了转速和细胞所受的机械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特性的变化,观测到随着机械应力的增大,膜对葡萄糖的输入显著加快,但同时葡萄糖的输出迅速减慢。对这些现象的生理学意义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PCR方法克隆麻疹病毒L4株血凝素(HA)基因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助融合活性丢失的B号克隆。其氨基酸序列与具有助融合活性的A号克隆相比,有4个位点不同,分别位于96、117、148及543位。通过基因间部分序列的交换及定点回复突变,获得了相应位点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助融合活性研究发现,117、148及543位氨基酸的改变不影响助融合活性,而当96位脯氨酸定点回复突变为亮氨酸后,B克隆血凝素蛋白获得了助融合活性。提示HA蛋白96位氨基酸是影响助融合活性的一个重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对放置于通用分光光度经色皿中的红细胞悬浮液,研究了转速和细胞所受的机械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人红细胞膜上葡萄 性的变化,观测到随着机械应力的增大,膜对葡萄糖的输入显著加快,但同时葡萄糖的输出迅速减慢。对这些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植物FLOWERING LOCUS T/TERMINAL FLOWER1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FLOWERING LOCUS T/TERMINAL FLOWER1(FT/TFL1)基因家族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它在植物的花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成员FT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可以长距离转运的成花激素,在花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另一成员TFL1基因则在花序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FT/TFL1基因家族的结构、成员,以及各个成员在花发育转换过程中的功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基因家族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