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干旱、高温、低温、盐胁迫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主要逆境因子,它们均引起植物失水,导致细胞生理干旱,作者对植物抗旱的生物学原理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2.
IFN-γ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细胞培养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IFN-γ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细胞培养中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γ-干扰素作用于ct感染的HeLa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HeLa细胞内原体(elementary bodies,EBs)和网状体(reticulate bodies,RBs)。同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细胞内色氨酸的浓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γ-干扰素作用下细胞内ct的EBs和RBs形态及数量不同,中高浓度的IFN-γ作用下胞内EBs和RBs明显减少或轻度减少,et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内色氨酸含量与γ-干扰素量呈负相关,说明IFN-γ通过诱导产生2,3-吲哚-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降解色氨酸而抑制ct生长,提示γ-干扰素是抑制细胞内感染ct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and th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peptide, we designed and prepared three single chain insulin molecules, namely, PIP, [A]5PIP and [A]10PIP,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in which B30 and A1 were linked through dipeptide A-K, heptapeptide A-A-A-A-A-A-K, and dodecapeptide A-A-A-A-A-A-A-A-A-A-A-K, respectively. Their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ies were 0.14%, 14.3% and 11.1% of that of insulin respectively and their in vivo bi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in consistence with their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y; whereas their growth promoting activities were 17%, 116.3% and 38% of that of insuli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could also possess the same metabolic and mitogenic function as insulin. (ii) The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y of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to insulin recepto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ngth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  相似文献   
996.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试验利用PCR-RFLPs技术,用MspⅠ,ApaⅠ两种限制酶,检测了猪生长激素基因+206-+711位共506bp片段中[ 295- 300, 563- 566]2处突变位点,分析各多态位点在姜曲海猪中的分布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发现:姜曲海猪中,MspⅠ酶切突变位点中的G1G2基因型和G2G2基因基因型个体的生产性能没有差异,不同日龄体重在两组间变化没有规律。ApaⅠ酶切突变位点G4G4基因型个体的20个日龄体重、45日龄体重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但差异不显。G4G4基因型个体的70日龄体重极显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P<0.01)。G4G4基因型个体的0-70日龄日增重也极显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P<0.01)。这些结果显示GH基因有可能作为数量性状基因座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7.
版纳小耳猪近交系5家系35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利用35个微卫星座位对版纳小耳猪近交系5个家系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各家系的等位基因组成,计算各家系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出各家系的平均杂合度及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各家系的平均基因纯合度均较高,其151家系达到88.79%;PIC(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均较普通商品猪低;各家系等位基因组成差别较大;各家系间亲缘关系与其近交过程一致,据此认为版纳小耳猪近交系5家系均具有较高的近交程度;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较普通商品猪低;各家系均已构成独立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998.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观察豚鼠腹腔神经节(CG)神经元自发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动作电位(AP)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发现在豚鼠离体CG上存在自发f-EPSP和AP,发放频率不同。自发f-EPSP的幅度(5.67±2.66)mV(n=26),明显低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f-EPSP的幅度(13.26±6.74)mV(n=34,P<0.01),而自发的AP后超极化幅度(AHPA)(13.86±4.24)mV(n=30),明显高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的AHPA(8.99±2.79)mV(n=54,P<0.01)。六烃季铵或低Ca2 /高Mg2 Krebs液能完全阻断自发的AP,但自发的f-EPSP则不被完全阻断。结果提示豚鼠离体CG神经元有自发性电活动,这除与突触前膜ACh的随机释放有关以外,可能还有对Ca2 不敏感的其他递质介导。  相似文献   
999.
 报道了采自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基地的鳞翅目蝙蝠蛾科一新种 ,比如蝠蛾Hepialus biruensis Fu, sp.nov。该种幼虫是我国特产药材冬虫夏草的寄 主昆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的粒长是水稻粒型构成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单产,而粒长又是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利用选育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 1的长粒恢复系R20 4为研究材料,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粒长基因进行鉴定,并对该长粒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该长粒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将粒长基因GL12 1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2染色体上Indel 12 3和Indel 12 7之间,物理距离约4.5 Mb。(3)通过进一步开发标记,最终将该粒长基因GL12 1定位在标记Indel 10和Indel 16之间,物理距离约900 kb。(4)长粒恢复系R20 4与‘庆源A’、‘定源A’和‘启源A’测交组合的粒长均表现R20 4表型,而与‘靓香A’测交组合的粒长比R20 4更长。研究表明,粒长基因GL12 1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为一个新的粒长控制基因,该研究为后期GL12 1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粒型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