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991.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加巴喷丁胶囊中的主药含量。方法:对加巴喷丁柱前衍生化后进行测定,选择Sinochrom-ODS(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0.33 mol.L-1乙酸水溶液-甲醇-乙腈(30∶70∶3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6 nm。结果:加巴喷丁在1.0~12.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n=9),RSD为0.84%;测得样品中加巴喷丁含量为标示量的99.82%。结论:该法便捷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加巴喷丁胶囊中主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检测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纯度的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SEC-HPLC)。方法:利用TSK G3000 SWXL分析柱和Waters 2695/2487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检测mNGF标准品纯度,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检测限及耐用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空白溶剂在mNGF积分范围内无特异峰出现;样品浓度与吸收峰之间线性回归系数R2=0.9998;6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中间精密度分析RSD为0.45%;检测限为0.2μg;耐用性实验表明磷酸盐浓度在0.2~0.3 mol/L之间变动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各项指标符合规定,SEC-HPLC法可用于检测mNGF的纯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明确吡唑醚菌酯在琯溪蜜柚上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套袋对残留量的影响,对其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在蜜柚上进行施药,设置2种施药剂量,分套袋和无套袋2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 吡唑醚菌酯在1~500 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检出限为0.7 μg·kg-1。在2、50、1000 μg·kg-1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83.8%~10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9.1%,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吡唑醚菌酯在蜜柚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套袋处理的半衰期(T1/2)为5.10~5.26 d,无套袋处理的T1/2为4.48~4.79 d。[结论] 吡唑醚菌酯套袋处理的半衰期略长于无套袋处理的半衰期,但施药后65 d在蜜柚中均没有检出吡唑醚菌酯残留。  相似文献   
994.
以肥荚红豆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预处理、诱导萌发、不定芽增殖、壮苗、生根的方法,摸索培养基中激素的最佳配比,建立了肥荚红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5%~10%NaOH溶液浸泡种子1h的预处理有利于促进肥荚红豆种皮的剥离和种子萌发;适宜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Read)+6-BA0.5mg·L^-1+NAA0.1mg·L^-1,萌发率可达1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Read+6.BA1.0~1.5mg·L^-1+KT0.1mg·L^-1+NAA0.1mg·L^-1,增殖数可达每瓶23个以上;最佳壮苗培养基为Read+6.BA0-0.5mg·L^-1+NAA0.1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Read+IAA1.0mg·L^-1,其生根率可达90.54%。研究结果提高了肥荚红豆的繁殖效率,有效促进肥荚红豆组培规模化育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对推动其产业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22个野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质的实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方法,对不同铵态氮水平下各材料的株高、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以及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表观米氏常数(Km)和NH+4流入根系的速率(α)进行测定,分析以上指标在种质间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和相关性,并划分不同野生枇杷种质的氮效率类型。结果表明:(1)实生幼苗的干重、铵态氮吸收量及氮效率在种质间和铵态氮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2个野生枇杷种质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铵态氮吸收效率、氮效率变异系数(CV)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分别为21.09%和16.87%、17.06%和20.00%、36.67%和40.21%、36.71%和40.24%、21.05%和19.21%;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对NH+4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ImaxKm、α 值的CV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分别达到44.64%和60.00%、73.53%和81.48%、89.58%和109.18%。(2)上述所有指标在种质间和铵态氮水平间的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22个野生枇杷种质实生苗的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NH+4Imax和α值之间都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Km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铵态氮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1.805和1.523),铵态氮的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直接贡献均大于氮含量和铵态氮吸收量。(3)22个野生枇杷种质可划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4种氮效率类型,分别包括7个、4个、2个和9个种质。研究发现,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枇杷种质对铵态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实生苗的干重、铵态氮吸收量、铵态氮吸收效率和氮效率均可作为枇杷氮高效种质评价和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脱硫是利用微生物脱除气体和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脱硫效率高、能量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但是,当前仍然缺乏简单高效的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生物脱硫过程中的含硫化合物。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生物脱硫溶液中的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中含硫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硫化物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6、0.999 67和0.999 65,其检测限分别为0.000 6 μmol/L、0.000 7 μmol/L和0.001 1 μmol/L;含硫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17%–101.92%、100.90%–102.60%和101.11%–104.22%;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预处理简单、分析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不同生物脱硫系统中的含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并分析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中不同部位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该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根、茎、叶、花、混合样等部位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桃叶珊瑚苷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均有分布,含量均以根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表现分别为根叶混合样茎花、根混合样茎花叶,栽培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化血丹。(2)梓醇在栽培化血丹的茎中未检出,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其他部位均有分布,含量均以叶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分别表现为叶花混合样根、叶混合样茎花根,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梓醇的含量均高于栽培化血丹。(3)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在栽培和野生化血丹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栽培与野生同一部位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为该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选择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建立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代谢产环己酰亚胺含量的检测方法,为菌株CT205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生物活性法和分光光度法等三种检测手段分别测定菌株CT205发酵上清液及粗提物中活性物质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的含量。三种方法测定环己酰亚胺标准品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相关系数R2HPLC法(0.999 2)>R2生物活性法(0.993 7)≈R2分光光度法(0.996 5)。HPLC法及生物活性法分别测定CT205发酵液及粗提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分别为72.87、1 555.70及66.15、1 259.00μg/mL,HPLC法与生物活性法测定的发酵上清液中活性物质含量误差在+6.72 μg/mL。HPLC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均高于生物活性法,适用于样品含量的准确测定,生物活性法适用于菌株诱变筛选及条件优化实验产生的大批量样品的测定及比较,分光光度法不适用检测杂质含量较多的样品。  相似文献   
999.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e methyl esters of lenoleic acid (LA), γ-lenolenic acid (LNA) and oleic acid (OL) in the oil of Brassica napus mutants. Five stable mutants (ROO-75/1, ROO-100/6, ROO-125/12, ROO-125/14, and ROO-125/17)of B. napus cv. 'Rainbow' (P) and three mutants (W97-95116, W97-0.75/11 and W97-.075/13) of B. napus cv. 'Westar' (P) at M6 stage, exhibiting bette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for essential fatty acids. The highest seed yield was observed in the mutant (ROO-100/6) followed by ROO-125/14 of Rainbow, that is, 34% and 32% higher than their parent plants, respectively. Westar mutant W97-75/11 also showed 30% higher seed yield than its parent pla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s indicated that OL was the most dominant fatty acid, ranging from 39.1 to 66.3%; LA was second (15.3-41.6%) and LNA was third (18.1-28.9%). Mutant ROO-125/14 showed higher OL contents than parent (Rainbow). Thes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support the approval of ROO-125/14 in the National Uniform Varietal Yield Trials (NUVYT) as a new variety based on high oil quality.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T7RNA聚合酶与T7强启动子(10)间的特异识别而建立起来的偶联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近,该系统在酵母、昆虫、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陆续实现了高效表达。T7RNA聚合酶-10启动子偶联表达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高效性,不仅预示着该系统可以在真核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人们探索新的特异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