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11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64篇
  1963年   23篇
  1960年   40篇
  1959年   71篇
  1958年   67篇
  1957年   49篇
  1956年   91篇
  1955年   120篇
  1954年   58篇
  195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蛙类衰退是过去二十年来全球许多地区倍受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似乎是衰退的热点地区。当前研究所形成的主流假设是, 真菌Bat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引发的壶菌病导致蛙类种群衰退。我们在毗邻农业和城市发展区的天然未开垦林地内, 用陷阱捕捉三个与大面积临时湿地相连生境中的蛙类。作为这项庞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观察了壶菌流行病, 确认了这类真菌的感染率。在各年份中, 该地蛙类中仅斑点草蛙(Limnodynastes tasmaniensis) 有些个体因此类病症死亡, 尽管该种的若干近缘种亦是该地蛙类的一部分; 病疫流行的证据仅见于其中一个年份。在所有具有典型壶菌病症状死亡的动物中, 仅22%的动物表皮受真菌感染。虽然种群中存在壶菌病, 我们认为这不是影响种群内个体死亡率的近因。根据这一观察, 我们质疑B. dendro batidis 是蛙类死亡主要原因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报道墨西哥伊达尔戈州帕丘卡地区干旱环境中卵胎生条纹强棱蜥的繁殖周期及特征.测定墨西哥两个科学收藏馆的浸制标本获得数据.雌雄个体达到性成熟时的体长相等,为40.0 mm.雄体睾丸重量在5月开始增加,至7、8月达到最大.睾丸重量变化与降雨量、温度和光周期均无关.雌体卵泡重量在7月开始增加,并一直持续至10月.从11月至次年7月,雌体怀有胚胎.卵黄发生及胚胎发育与光周期、温度和降雨量无关.窝仔数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平均窝仔数为5.2±0.2个(2-10个).  相似文献   
993.
十一年来我每月对英格兰南部海岸沙滩底动物群落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群落动物区系的样本采集采用0·5 mm的滤网,同时测定盐度、水温和岩石粒度这几项参数。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机性的补给,这也恰恰导致在相对稳定的栖息地内群落结构多变而且不可预测。群落结构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由于相对高的水均温,群落的优势度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较北部的动物种类,以优势种类片脚类动物Bathyporeia sarsi为代表,当温度升高时该种群面临崩溃;相反,当温度降低时种群恢复到以往水平。温暖条件的循环导致B·sarsi种群能够越冬进行繁殖的成体数量减少。实际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可存活过冬的个体减少、或者暖冬导致个体迁徙到别处。但种群恢复的能力也是显著的。基于这项研究,我认为只有通过对自然变异的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行为生态中细微变化,才能解释、或者预测人为影响对自然干扰的底限[动物学报51 (5) :821 -829 , 2005]。  相似文献   
994.
为了验证对阿拉斯加东南部温带雨林中有关栖息地关系的预测,我们于1999年和2000年8-9月以及1999年和2000年4-5月研究了亚历山大群岛加氏(Clethrionomys gapperi)和肯氏鹿鼠(Peromyscus keeni)种群。我们测量了26个植被和结构特征以检验林隙老龄生长林、多时代老龄生长林、采伐前壮龄(23岁)生长林和泥炭混交针叶林的丰富度与微栖息地利用的相关性。微栖息地利用随季节和栖息地而变化,但加氏与林下落叶灌木覆盖度的正相关最显著。肯氏鹿鼠利用的微环境的林地有较少的苔藓,但是林隙与抓获加氏的概率有直接关系。两种鼠在两个季节的密度与林下腐朽的倒木直接相关。春季的肯氏鹿鼠密度说明加氏密度变化的62%,说明肯氏鹿鼠密度变化的89%。我们的结果印证了早期对阿拉斯加东南部肯氏鹿鼠在各种栖息地尤其早期的演替林中兴旺时的研究;但偏离了西部地貌中肯氏鹿鼠种群在晚期演替针叶林中达到最高密度的普遍结论。与北美西北部其它地区的种群不同,加氏能持久生活在上层被砍伐的雨林板块中。泥炭针叶混交林对两种鼠的繁殖种群几乎没有贡献,因而不可能减轻对多产的老龄生长雨林大规模皆伐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In-situ study on eleven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viz;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Bergenia ciliata (Haw) Sternb,Colchicum luteum Baker,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en,Cuminum cyminum L,Dioscorea deltoidea Wall Kunth,L Morchella esculenta L,Paeonia emodi Wall ex H Kf,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Chatt & Mukh,Valeriana wallichii DC and Viola serpens Wall ex Roxb was conducted in four locations viz; Malam (1 400 to 2 000m),Bargin (1 700 to 2 300m),Biakand (1 500 to 2 100m) and Shinko (2 100 to 2 700m).The data was recorded from both protected and unprotected sites of each site.Each site had 3 altitudinal sampling point.The density, herbage coverage and fresh biomass were determined in each locations for every species.All the investigated parameter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e of 3 to 6 times over unprotected sites in each locations.Morchella esculenta,Dioscorea deltoidea,Colchicum luteum and Podophyllum hexandrum were absent in all unprotected sites while other species had low values in these sites.The investigated parameters of Colchicum luteum,Bergenia ciliata,Paeonioa emodi,Dioscorea deltoidea and Podophyllum hexandrum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elevation.Soil analysis,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for each site.The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open areas than in the protected site and showe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While the soil fertility was relatively high in protected sites as compared to unprotected area.The study shows that protection promotes the growth,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medicinal plants.It is possibl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to conserve thes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6.
997.
近2000年来的地球环境变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替代指标被用来指示快速的气候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南海永暑礁泻湖微型软体动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研究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异常的对比,来阐述微型软体动物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软体动物丰度变化的三个高值和三个低值较好地对应于北半球温度异常,显示了微型软体动物丰度对快速气候变化的灵敏反应。尤其重要的是“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被证明在南海也发生过。这表明快速的气候变化事件也会影响到热带海区。研究还证实另一次温暖的气候事件发生在大约 850A.D.—680A.D.之间。文中对软体动物分异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作了探讨,并表明软体动物丰度和分异度是指示气候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98.
人为干扰下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地区典型代表植被类型。由于人为干扰,其现存面积日益减少。为加强保护,对这一植被类型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C ryp tocarya ch inensis)种群在人为干扰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广东省广州市萝岗长龙村村边。此林为南亚热带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当地农民的干扰很大。样方面积是50×100 m2。研究结果表明,和较少受人为干扰的种群相比,这一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特别是小树和幼苗阶段的个体。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种群幼苗库明显不足,表明人为干扰对这一种群的更新影响较大。认为在加强保护区等建设的同时,对分散在各地点的典型植被类型要进行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周围居民的保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99.
1IntroductionAseptic loosening is a major clinical probleminterfering with long term success of arthroplasty inhumans.When this occurs,the stem will migrate withinthe cortical bone.The migration of the stem after hiparthroplasty is an unavoidable phenomenon and is one ofthe major cause of late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hiparthroplasty[1-5].Many factors,such as cement mantle performance,stem type and surface finish,cementing and surgerytechniques affect the subsidence or migration of thefemoral …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农业生态学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上的具体应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强国。美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和农业生态学原理的实践运用。在实地调查与研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1)美国农业生态学产生于1928年,至今已有85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农业生态学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起始阶段(1928-1961年)、扩展阶段(1962-1979年)、巩固阶段(1980-1999年)和新发展阶段(2000年-)。(2)美国农业生态学的内涵由起初的一门"学科(科学)",逐步向着包括有"过程"、"理念"、"方法"、"行动"、"体系"、"运动"、"实践活动"、"强有力的工具"等多重涵义的方向发展,农业生态学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3)美国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背景(农业生态学国际背景)、理论(农业生态学理论基础)、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实践应用)等4部分,美国农业生态学具有4个明显特征——视野的全球性、内容的多样性、体系的灵活性和技术的实用性。(4)未来美国农业生态学将朝着"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新"(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新成效、新进展)、"长"(长期观察分析、长期资料积累、长期定位试验)、"多"(农业生态学研究与分析采用多点、多地、多样本、多模式、多途径、多指标、多方法)、"实"(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讲求实效、展现实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