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的克隆表达及交叉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从中国临床最常见的5种荚膜血清型肺炎链球菌(FY01, FY05, FY6B, FY19F, FY23F)克隆获得编码PspA蛋白N端α-螺旋区的基因片段。分别将5种PspA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7b(+)上,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pspA,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乳糖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分离, 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通过家族专属引物PCR的方法鉴定这5种荚膜血清型肺炎球菌的PspA蛋白所属家族, 并进一步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所属支系。FY01 rPspA、FY6B rPspA、FY19F rPspA同属于家族Ⅰ支系1, FY05 rPspA属于家族Ⅰ支系2, FY23F rPspA属于家族Ⅱ支系3。以FY01 rPspA免疫小鼠, 在20 μg/mL免疫剂量时抗体滴度达到1: 210000, 显示了重组蛋白较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ting交叉免疫反应性研究表明, 抗FY01 rPspA抗血清与FY01 rPspA、FY6B rPspA和FY19F rPspA反应性较好, 而与另外两种重组蛋白几乎无反应, 提示PspA交叉免疫作用仅限于本支系内。动物保护实验表明, FY01 rPspA免疫的小鼠对FY6B、FY01 两种菌的攻击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对FY05、FY23F的攻击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于研制高效肺炎球菌疫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的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为C末端截短NCgl1221蛋白作为锚定蛋白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并优化细菌表面展示系统。【方法】扩增C末端截短NCgl1221序列和β-淀粉酶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ET-NA和空载体PET-28a分别转入Rosetta(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将诱导表达菌株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β-淀粉酶的展示。酶活测定和淀粉水解分析验证被展示β-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融合蛋白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有活性的β-淀粉酶通过与锚定蛋白C末端的融合被展示在了宿主菌表面,展示β-淀粉酶的重组菌可以水解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以C末端截短NCgl1221为锚定蛋白的新型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并以此系统展示了分子量大小为56 kDa的活性酶,为该系统在全细胞催化剂或吸附剂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仅有一小部分细胞可以产生肿瘤并且维持肿瘤生长。在体内外如何鉴定这种具有启动以及保持肿瘤生长的细胞类型,成为肿瘤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已经在白血病、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中成功鉴定并分离出肿瘤干细胞,这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肿瘤干细胞的鉴定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4.
对羟基丁酸-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在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的贴附、增殖及分化情况,为开发新型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基础。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HHx膜,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性状;分别通过脂肪酶处理,NaOH处理的方法对PHBHHx膜进行表面改性,测量接触角以检测膜表面亲水性。分离培养孕14.5 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接种在表面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进行体外培养,扫描电镜观察膜表面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SCs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PHBHHx膜相比,脂肪酶、NaOH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HBHHx膜表面亲水性,增加NSCs在PHBHHx膜表面贴附数量;NSCs在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能够良好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果提示PHBHHx膜表面碱处理通过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粗糙程度,增加其与NSCs的生物相容性,改性后的PHBHHx材料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望在NSCs移植修复脑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结合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微细加工技术已可以获得与生物大分子相近的特征尺寸,推动了微图形化技术在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组织工程、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微图形化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讨论了光刻、软光刻、模板辅助构图、扫描探针加工、喷墨构图、激光诱导图形化等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与适用范围,指出分辨力与精度、图形化规模、实验加工条件等是选择不同图形化方法的主要依据.而基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对纳米尺度的处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兼容性及材料适应性、发展适合图形化芯片的体内微环境模拟技术等是微图形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参照甜味蛋白Brazzein基因序列,结合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的相关分析,对甜味蛋白Brazzein基因进行改造,将第29位天冬氨酸、31位的组氨酸和第41位的谷氨酸分别突变为赖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以期提高目的蛋白的甜度。采用重叠PCR的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序列测定分析后,目的片段克隆入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中,构建成表面展示表达甜味蛋白Brazzein的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997.
用添加氧载体(油酸、豆油)、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及H2O2的方法,改善L-苯丙氨酸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速率,以提高苯丙氨酸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0h添加1%的豆油、3%的油酸均可使产酸提高,分别可以使L-phe产量提高21.1%和39.5%;发酵0h同时加入3%油酸和0.05% Triton-X100时,提高产量78.95%;发酵12h添加0.075%H2O2,可以提高产苯丙氨酸产量18.42%.  相似文献   
998.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作为鉴定生物分子种类最有力的分析工具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及检测条件温和等优点。目前,SERS技术在肿瘤病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该文简要介绍了SERS的机理、特性及活性基底,并对SERS技术在肿瘤病理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及潜在应用价值方面做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新型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的效果。方法:50例成熟瘢痕患者,包括31例痤疮疤痕,19例外伤或手术疤痕。均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功率为70~90Watt的滑动式或定点式治疗,每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2~5次,通过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统一衡量标准对比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成熟瘢痕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分布形状不规则形状皮肤组织凹陷或轻度增生。通过临床指标评分,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2%。疗效显著18例(36%),有效22例(44%),轻微改善11例(22%),无效9例(18%)。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能显著改善成熟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凸凹程度,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成熟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表面标志分选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初步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选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比较分选获得的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干性和分化标记物Oct-4、SOX-2、CK-18和α-SMA的表达状态。结果:分选获得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阳性比例达90%以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non-CD44+CD24-/low细胞亚群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低表达分化因子CK-18、α-SMA;体外实验表明,CD44+CD24-/low细胞亚群具有更强的成球生长能力,并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结论:CD44+CD24-/low表面标记物分选的方法可以富集高纯度的乳腺癌干细胞,且呈现干性因子Oct-4和SOX-2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