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8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是豆制品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黑曲霉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具有安全性好、菌体回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实验中以察氏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黑曲霉菌丝球的形成条件,并评价了对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黑曲霉孢子浓度为7.23×10~3/L~8.68×10~6/L、初始pH 3.5~pH 7.5、葡萄糖浓度为0 g/L~30 g/L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茵丝球。在豆制品废水中黑曲霉孢子浓度为1.45×10~4/L~7.23×10~5/L、pH 3.7~pH 6.6均可以形成茵丝球,而且在初始pH 5.6时经过72 h的培养豆制品废水变得澄清,COD下降了56.34%。本研究表明利用黑曲霉在豆制品废水中形成菌丝球的方式是一种有潜力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2.
选择一种理想的蛋白提取方法,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胞外蛋白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全面解析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冷冻干燥透析结合法、脱氧胆酸钠(DOC)-10%TCA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胞外蛋白,并筛选最适的硫酸铵浓度,利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总量、SDS-PAGE检测蛋白条带分辨率及不同致病力菌株蛋白差异。结果表明,70%硫酸铵沉淀提取的胞外蛋白量最高、SDS-PAGE电泳可辨认蛋白条带最多。强弱致病菌株胞外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在37-50 kD有4条蛋白条带差异明显,由此表明,70%硫酸铵盐析法更适合用于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质差异分析时蛋白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3.
对淮南市污染区(矿区)和对照区(相对清洁区)空气中TSP、PM10-100、PM5-10、PM2.5-5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TSP中Cd、Cr、Cu、Ni、Pb和Zn的质量浓度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Willd.〕叶片中Cd、Cr、Cu、Ni、Pb和Zn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各类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0 d采样期内,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和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污染区空气中TSP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污染区PM10-100、PM5-10和PM2.5-5日均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对照区;污染区空气TSP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区,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Cd、Cr、Cu、Ni和Zn含量均高于对照区但Pb含量低于对照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多数呈正相关,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中PM2.5日均质量浓度也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中Cd含量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南矿区,可将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作为空气PM2.5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4.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5):507
为了探讨甲基紫精(MV)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体内抗氧化防护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MV为诱导剂, 以敌草隆(DCMU)为抑制剂, 考察了MV与DCMU处理后丹参悬浮培养细胞中H2O2、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防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和同工酶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MV处理显著提高了丹参培养细胞内H2O2、丙二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 MV处理使CAT、POD活性增强, 谱带颜色更亮, 条带增加。DCMU处理显著抑制了MV诱导的H2O2、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 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和同工酶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 MV可诱导丹参培养细胞叶绿体产生H2O2, H2O2激活了丹参培养细胞抗氧化防护系统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95.
植物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ase)和β-氰基丙氨酸合成酶(β-cyanoalanine synthase,β-CAS)分别催化合成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β-氰基丙氨酸(β-Cyanoalanine,β-CA),它们在功能上冗余。本研究以山黧豆、苜蓿和玉米为主要材料,结合电泳对8种常见植物CSase和β-CAS粗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CSase活性时,8种植物两类粗酶的最适反应时间均为10min,最适pH均为8.0,底物O-乙酰-丝氨酸和Na2S最适浓度分别是10和5 mmol·L-1。检测β-CAS活性时,8种植物两类粗酶的最适反应时间均为30min,最适pH均在9~10范围内,底物Cys最适浓度均为3mmol·L-1,而底物KCN最适浓度前者为80mmol·L-1,后者为3mmol·L-1。8种植物中,CSase活性在种、种内组织间差别不是很大,但β-CAS活性则相反,尤其在茎叶和根中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6.
丝素蛋白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制备不同形态的材料提供了依据;丝素蛋白也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为生物材料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选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丝素微球的制备方法的探究,包括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层流射流技术以及自组装方法,并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丝素微球在药物缓释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几个针对制备丝素微球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蓝藻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功能是否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相关,以丝状鱼腥藻7120、单细胞集胞藻6803和聚球藻7002为对象,利用OD750光吸收测定和MTT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roscovitine对其生长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 h roscovitine处理后对鱼腥藻7120和集胞藻6803生长量影响不大,对聚球藻7002的生长有促进作用。4 h roscovitine的处理对鱼腥藻7120有浓度依赖的显著抑制活性,对集胞藻6803的活性无影响,但是却促进聚球藻7002的活性。药物作用4 d后,7120的生长和活性均显著降低,并有浓度效应;6803的生长量较对照减少,但活性变化不明显;聚球藻7002的生长和活性均未受影响。显微观察结果显示,roscovitine对3种细胞形态没有影响,但药物作用4 d后的7120藻丝体较短。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抑制剂roscovitine影响丝状藻7120的生长和活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兜兰属(Paphiopedilum)10种植物叶表皮微观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种兜兰的叶表皮制片观察,对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气孔器类型和副卫细胞形态分别进行比较,并测量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器指数和气孔器密度等11个数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有不规则多边形和矩形,垂周壁样式有圆形、近圆形、平直一弓形和直形,气孔器以四细胞型为主;15个叶表皮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与物种生态适应性相关的数量性状指标: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密度对种间变异贡献率达75.28%,这一差异反映出不同生境类型兜兰对水分和光照的适应性差异显著。而垂周壁样式、气孔类型和表皮细胞形态指标在划分兜兰属下各亚属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叶表皮性状初步聚类结果显示,种间亲缘关系的处理较支持rDNA ITS证据关于种间关系及亚属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00.
Differentiation of monocytes into macrophages is an import ant process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Some adhesion molecul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differentiation. CD44 is an important adhesion molecule that mediates cell cell and cellmatrix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es in a wide variety of cellular functions. As CD44 has been reported to show different activated states between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we propose that CD44 may be involved in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role of CD44 in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mechanisms that were involved in. THP1 cells (human monocyfic leukemia cell line) were induced with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It was found that CD44 expression and binding capacity to hyaluronic acid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D44 was con verted into clusters during differentiation. The PMAinduced CD44 clustering and CD44 high expression were suppressed by blocking CD44,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CD14 expression. PMA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signal was also suppressed by blocking CD44.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D44 was involved in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The mechanisms of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following CD44 acti vation may include CD44 high expression and clustering which in turn lead to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