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5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丽荣  赵焕庭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84-1389
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的水下景观而被人类过度利用,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珊瑚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动态。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其效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分为经济性服务、生态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3部分,给出相应于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内容的价值分类以及常用的生产效益法、替代费用法、损害费用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5种评估方法。文中还介绍了中国珊瑚礁的分布与特点,并根据国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状况,指出了中国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92.
辽宁省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辽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生态系统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并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处于轻度至高度敏感区域,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分别占全省陆域面积的34.00%、62.66%和3.34%。高度敏感区分布在辽东山地丘陵、辽东半岛、辽西低山丘陵、辽西北、柳绕地区和大洼县。辽东山地丘陵、辽东半岛和辽西低山丘陵主要是土壤侵蚀高度敏感。辽西北和柳绕地区主要是土地沙漠化高度敏感。大洼县是土壤盐渍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93.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49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 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 mg/L和1.85 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 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 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 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 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4.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比麦-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高55.21%。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9.40%。油-稻秸秆还田双免耕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23%,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35%;麦-稻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比麦-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39%,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81%;稻草覆盖还田后油菜田的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11.66%,小麦田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32.63%。  相似文献   
995.
土地利用变化对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参照两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昆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昆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4~2001年呈下降趋势,按两种系数计算分别下降了1.22亿元和0.71亿元,相对下降比例分别为4.93﹪和4.12﹪;(2)昆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评价年份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分别用线性函数Y1=-121.25X1+17342(R2=0.907)和Y2=-199.62X2+25088(R2=0.906)较好的表示;(3)昆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按两种系数的评价结果均分别与GDP、人口总量和人均GDP指标有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其中与人均GDP的相关度最高;(4)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式预测表明昆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未来10a内还将进一步下降,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措施.采用不同价值系数评价的昆山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相似,但是绝对值相差巨大,由此对生态价值静态评价进行了反思,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刘永  周丰  郭怀成  Liu Lei 《生态学报》2006,26(10):3434-3441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在对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系统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2个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关键问题识别和动力学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决策等部分.其中,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湖泊中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生源要素循环、湖泊中关键过程的生态作用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此后,以P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将生态系统分为3个子过程:入流、出流和内部反馈,并以此建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框架,以辅助于湖泊的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997.
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大气 -土壤 -植被 -动物分室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库 0~ 30 cm碳素储量为 2 4 7.30 t C/ hm2 。土壤 CO2 平均释放速率 70 .94± 54.76kg/ (hm2· d) ,年释放量为 6.630 t C/ (hm2·a) ,比退化草地 4.62 0 t C/ (hm2·a)释放量高。植物包括根系总固碳量为 4.648t C/ (hm2· a) ,动物亚系统中 ,藏系绵羊个体同化的碳素为 7.562 kg C/ (hm2· a) (成年羊 ) ,作为畜产品迁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固碳量占每年土壤 CO2 释放量的 70 .1 6% ,占生长季土壤 CO2 释放量的 96.43% ,退化草地土壤 CO2 释放量比初级生产固碳量要低。认为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是大气温室气体 CO2 的小的排放源。  相似文献   
998.
鼎湖山顶级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要素时空规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闫俊华  周国逸  张德强  王旭 《生态学报》2003,23(11):2359-2366
运用连续7a(1993~1999)的水文观测资料,对南亚热带顶级生态系统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水文要素时空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论:(1)鼎湖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10mm,湿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80%,干季仅占20%。6月份的降水量最大,1月份最小。(2)季风常绿阔叶林冠层截留率为31.8%,湿季的截留量占全年截留量的66.7%,截留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月份分别为7和1月份。各月的截留率差异很大,截留量大的月份,截留率较低;截留量小的月份,截留率较高。(3)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多年平均总径流量953.0mm,总径流系数49.9%,其中地表径流量为252.3mm,地表径流系数13.2%;地表径流与降水量之间存在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这说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产流形式是是蓄满产流。(4)季风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蒸散948.2mm,占同期降水量的49.7%;蒸散力1031.4mm,年蒸散系数为0.92,蒸散月变化规律较降水量的月变化规律有所滞后。(5)系统贮水量的月变化很大,2~8月份,系统处于蓄水阶段;9月份至翌年1月份,系统处于失水阶段。蓄水和失水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湿季和干季的第一个月,即4月份和10月份。(6)集水区多年平均水量总输入2129.9mm,实际输入1910mm(降水量),其中219.9mm的水量输入是由系统贮水量变化而产生。支出的总水量2129.9mm,实际支出1901.3mm(径流和蒸散量),其中228.6mm的水量支出是由系统贮水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9.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李凤民  徐进章  孙国钧 《生态学报》2003,23(9):1901-1909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人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干扰与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演替不光是生态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替代过程,而且也是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动态演变。演替的空间属性有演替系列的格局、范围、尺度、演替方向和速率、稳定的程度、多样性、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的恢复等。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形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损,使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但是干扰也是生态系统演替的外在驱动力,自然的和人为的干扰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对称性破缺,推动了系统的进化和演变。外界因素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干扰因子包含了很多种类,如火、风倒、洪水、病虫害、人类活动等。干扰的属性有范围、频度、季节、强度、损害度、返回时间和循环周期。讨论了这些干扰的类型和生态系统演替所具有空间的特征,并且介绍了干扰和生态系统演替空间分析常用的方法,如空间解绎和辨识、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格局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模拟。利用了一些典型的实例来深入阐明空间分析在干扰和生态系统演替中的应用。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火干扰的历史和空间分布的记录,进行了火干扰的空间分析的研究;用Spies等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1972~1988年的多时段的变化的实例说明了收获干扰的影响;利用俄勒冈州东部山地的主要两个虫害(山地松树甲虫(Mountain Pine Beetle)和云杉蚜虫(Spruce Budworm))22a的数据分析了病虫害干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海拔、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关系。在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方面,以美国俄勒冈州西部的历史和现实植被演替格局的分析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的演替,同时比较了历史和现实植被的空间格局指数的变化;用两个实例来说明空间分析在辨识大陆和国家尺度生态系统变迁中的应用,一个是美国原生的老森林(Old~growth)植被从1620年到1920年,300a的空间格局变化,另外一个是加拿大植被从1600年到2000年,大约400a的空间分布变化。最后,对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探讨,例如:空间分析可否帮助确定地带性顶极群落;如何将外貌与成分结合更好地识别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空间分析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所造成的生态系统自然演化规律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