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研究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颈部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1、3、5、7d和对照组的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的血清唾液酸、Cu、Cu/Zn及CD44v6、CysC、NO、TGF-β、VEGF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1、3、5、7d明显低于术前1d,观察组术前1d血清Se、zn低于对照组,术后1、3、5、7d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应疾病的发展转归。  相似文献   
992.
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以术质纤维素类农林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和绿色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亟需加快生物能源、生物发电、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别于春、夏、秋、冬季对银川市阅海湿地13个位点,鸣翠湖湿地14个位点,黄河湿地A区11个位点取水样,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各湿地水体中可培养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大湿地水体中细菌数量在四季中变化趋势相同,即水体中细菌菌落数均呈现夏﹥秋﹥春﹥冬的总体变化趋势。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水质状态的变化,水体中总可培养细菌菌落均数亦产生相应变化,其空间分布有相似规律但亦具备其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994.
王志杰  代磊 《生态学报》2021,41(9):3429-3440
快速城市化发展对脆弱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系统监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新时期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以贵阳市花溪区为对象,以2013年和2018年Landsat 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剖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13-2018年花溪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形成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3种类型占优的格局态势,以耕地的大量减少(减少约15353.37 hm2)且90%转为建设用地或林地、灌木地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局部林地退化(约2683.80 hm2)的现象;(2)5年间,花溪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从2013年的0.622下降到2018年的0.499,下降约20%,反映植被覆盖度和不透水建设用地的绿度指标和干度指标对花溪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最大;(3)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分布和变化在空间上基本吻合;林地面积或林地与灌木地面积的增减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或林地与灌木地面积增加10%,可使生态质量好转面积增加约15%-20%,或减少生态质量恶化面积约4%;而林地的退化面积增加10%,可导致生态质量恶化面积增加约14%。研究可为喀斯特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路径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于恩逸  崔宁  吴迪  唐明方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2021,41(3):943-948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已逐渐向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相关作用机理、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草原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区域。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屡有发生,迫切需要依据草原生态环境损害机制与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鉴定评估技术与方法,保障草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草原生态环境损害为研究对象,对其鉴定评估的重要环节——因果关系的判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判定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思路,即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损害行为识别、损害路径推演、其他损害行为存在的可能性分析与不确定性阐述五个过程,同时提出了因果关系判定准则与理论依据,以期为草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李小辉  赵思琪  代嫣然  唐涛  余志晟  梁威 《生态学报》2021,41(18):7425-7431
近年来,污染事故引发的湖泊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氮磷营养盐富集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因此,对湖泊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进行科学合理评判,制定湖泊生态环境损害判定规范程序,形成湖泊生态环境损害判定技术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确定切实合理的生态环境基线是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科学有效评估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重要前提。基于相关国家标准以及文献调研,对湖泊生态环境基线判定的原则、判定程序以及判定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详细介绍了针对湖泊不同受体的模型推算法在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中的应用,包括相应的判定方法、判定过程以及优缺点。此外,还针对国内外典型湖泊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研究实例进行阐述。最后对湖泊生态环境基线判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形成统一、合理、有效且具有高度普适性的湖泊生态环境基线制定方法与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2001—2018年中国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心竹  王鹤松  延昊  艾金龙 《生态学报》2021,41(16):6351-6362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绿色植被吸收大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驱动的双叶光能利用率DTEC模型计算了2001-2018年中国逐月GPP,并结合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反演的GOSIF GPP数据集,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1-2018年G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GOSIF和DTEC模拟的中国多年GPP平均值分别为7.23 Pg C和6.93 Pg C,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2)2001-2018年,中国GPP呈显著增长(P<0.01),年增长幅度分别为0.094 PgC/a (GOSIF)和0.073 PgC/a (DTEC)。而已有研究估计的中国GPP年增长幅度约为0.02-0.057 PgC/a,低估了GPP增长趋势。(3)在中国通量网6个通量站的GPP验证表明,两种模型精度高、表现好,都能较好地模拟观测站的GPP季节变化。(4) GOSIF GPP的精度优于DTEC GPP模型,这可能是由于SIF与GPP存在直接机理联系。GOSIF GPP算法能客观地反映植被生产力状况,而DTEC模型更适合自然条件下植被生产力的模拟。  相似文献   
998.
城市的地面沉降一直以来都是沿海城市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沿海城市对高层建筑群诱发的地面沉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获取地面沉降监测点的高程信息,分析了厦门市地面沉降情况与空间差异性。重点探讨建设用地、建筑容积率与土地利用转化信息这3种因素对厦门市地面沉降的影响,并对厦门岛地面沉降风险进行评估,可为厦门岛的高层建筑三维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提供先验知识。结果表明:(1)在2001—2015年厦门市整体的高程存在下降的趋势且较为缓慢,同时厦门市的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变大且建设面积增速不断增大,与厦门市的城市地面的沉降发展趋势相同。(2)厦门市的高层建筑密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对地面沉降有影响,厦门岛的建筑容积率与地面沉降没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在不同土地利用转化建设用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中:原水域用地沉降最为明显,建成时间越长,总沉降量越大;原耕地用地转化成高层建筑之后沉降有明显发生,也随着建成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加沉降量的态势;原园地、林地用地沉降只在少部分地区发生且与建成时间无明显差别。(4)厦门岛可用于城市建设区域中的53.34%是地面沉降中风险等级以上的。此外,本研究给出防御防治城市地面沉降风险的有效建议与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地面沉降监测、规划设计与决策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的一种缓慢、无焰、低温、持久的阴燃燃烧,整个燃烧过程都是靠自身所释放的热量所维持。所以地下火发生时产生的温度是研究其火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更是森林地下火监测和扑救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下人工种植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室内控制点烧实验为基础,研究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阴燃燃烧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最高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地类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阴燃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腐殖质粒径下不同地类之间的阴燃燃烧最高温度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任意一种腐殖质粒径下塔头甸子的阴燃燃烧温度都是最高的,最高可达897.53℃,其次是水湿地,有坡山地、无坡山地、农用地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较低。不同地类的腐殖质燃烧地表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可达618.83℃;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腐殖质燃烧的地表温度随之降低,二者之间关系可以用y=a×xb方程拟合,并且拟合程度高(R2>0.9,P<0.01)。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监测扑救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郭伟  陈兴伟  林炳青 《生态学报》2021,41(16):6373-6383
SWAT模型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评估研究,但土地利用变化是否对模型参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径流模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以东南沿海福建省山美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分别模拟1995年、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年、月、日尺度径流过程,采用SWAT-CUP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与自动率定,分别获取1995年、2005年、2015年3种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过程模拟的最优参数集,比较参数差异;将3组参数集分别应用到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分析参数变化对不同时间尺度径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转向园地和建设用地;3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率定的SWAT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山美水库流域年、月、日尺度径流,其效率系数NS和决定系数R2分别大于0.62和0.78。(2)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敏感参数基本一致,敏感参数分别为CN2、SOL_AWC、SOL_K、CANMX、ESCO、GW_DELAY、OV_N,但敏感参数取值随着土地利用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符合敏感参数的物理意义,变化率基本与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正相关。(3)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参数变化,对年、月径流模拟的影响较小,对日径流影响显著,且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