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1—12月,采用半结构式访查法、痕迹跟踪调查法和无人机跟踪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水库涉及区域的亚洲象种群结构、迁移路线等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样方法和3S技术对该区域亚洲象取食植物和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探讨拟建勐阿水库可能对亚洲象迁移活动和人—象冲突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拟建勐阿水库区域活动的亚洲象小种群被称为澜沧江西部种群或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种群,仅由19头亚洲象(10头雄性,9头雌性)组成,有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穿越该区域;(2)在研究区域共统计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2目19科32属33种,基本能满足该象群的取食需求;(3)海拔、坡度、植被隐蔽度及食物资源等生态因子的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包括占总面积14.61%的最适生境和占总面积82.05%的相对适宜生境)都能满足该亚洲象小种群的基本生活需求;(4)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中的1条将因水库建设而阻断,迫使该象群改变原来的迁移路线;(5)水库淹没区的植被将被永久破坏,原本连片的适宜栖息地也将受到进一步切割和压缩影响;(6)当食物资源无法满足亚洲象生存需求时,它们可能会选择进入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食物的农耕区取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人流、车流大量增加,亚洲象与人相遇的概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拟建勐阿水库将淹没1条迁移通道,对亚洲象迁移活动造成阻碍,迫使象群改变路线,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人—象冲突。建议在水库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减少工程项目对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负面影响;水库建设和管理部门、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等应加强对亚洲象活动的监测和预警,避免亚洲象肇事造成人员伤亡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鲁梅  黄庆华  崔宁  许传田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407-2414
【目的】近年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国内鸡群呈现流行趋势,尤其是变异毒株的出现,加剧了对鸡群的危害。鸡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蛋白(MHC I)通过特定的基序结合抗原表位多肽,进而识别感染病毒的细胞并引起免疫反应,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鉴定BF2*15鸡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 I)的结合基序。【方法】采用同源建模、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等计算方法,构建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N蛋白表位多肽和鸡MHC I BF2*15之间的复合物结构,来探索BF2*15识别抗原表位多肽的潜在结合基序。【结果】通过对该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鉴定出BF2*15鸡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 I)的一条潜在结合基序"x-Arg-xx-x-Arg"。【结论】解释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CTL表位与BF2*15鸡MHC I基序的相互作用原理,该研究结果对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以及基于特定基序筛选和设计通用疫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记几种原鼢鼠(啮齿目,鼢鼠科)及鼢鼠科的起源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记述了采自甘肃秦安和内蒙古阿木乌苏中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的 4种早期原鼢鼠 :Prosiphneusqinanensissp .nov.、Pr.qiuisp .nov .、Pr.haoisp .nov .和Pr.licentiTeilharddeChardin ,1 92 6,讨论了原鼢鼠属中 7个种的相互关系及其进化趋势。Prosiphneus是鼢鼠科中最原始的属 ,目前已知最早的种是Pr.qinanensissp .nov.,最晚的种是Pr.ericksoni (Schlos ser,1 92 4 )。Prosiphneus可能起源于PlesiodipusprogressusQiu ,1 996。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2-物种集合种群关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态位构建对两局域种群的生存竞争关系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生态位构建的2-物种集合种群关系模型,得到了共存平衡点的唯一性和全局稳定性条件,分析了两种群共存过程中空间混沌现象的存在性,并作了实例仿真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路径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于恩逸  崔宁  吴迪  唐明方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2021,41(3):943-948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已逐渐向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相关作用机理、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草原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区域。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屡有发生,迫切需要依据草原生态环境损害机制与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鉴定评估技术与方法,保障草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草原生态环境损害为研究对象,对其鉴定评估的重要环节——因果关系的判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判定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思路,即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损害行为识别、损害路径推演、其他损害行为存在的可能性分析与不确定性阐述五个过程,同时提出了因果关系判定准则与理论依据,以期为草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崔宁  于恩逸  吴迪  唐明方  吴钢 《生态学报》2020,40(22):8053-8062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式,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如何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景感营造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景感生态学的理论和景感营造的理念,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范畴,以更好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从更加满足人们的愿景和社会的需求角度出发,以我国北部典型草原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景感营造的方法,对其景感生态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文章明确了自然保护区景感营造原则,探索其景感营造的实践过程,并借助管理这一载体,把人的愿景和社会的需求与自然保护区的最终发展目标融入管理理念中。通过景感营造这一过程来改善、提升和维持自然保护区所能提供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确保自然保护区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可持续的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7.
宠物鼠趣谈     
崔宁 《化石》2008,(1):33-34
养宠物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每天早晚都有好多人出来遛狗.要是在公园附近,大清早也能看到有好多老大爷拎着蒙着黑布的鸟笼子遛鸟.人们常养的宠物还有猫、乌龟、鱼、兔子等,也有少量蛙啊,昆虫啊被人当作宠物养的.  相似文献   
8.
t—PA cDNA基因转移与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高效地溶解血栓,在纤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t-PA与其抑制物(PAI)平衡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基因转移技术使外源t-PA cDNA成功地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得以表达,为防治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性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的一员,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参与纤溶系统多种成分的代谢,从而调节纤溶系统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发现8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立8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