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9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Qi WX  Lu CR 《生理学报》2003,55(1):101-104
本实验用福尔马林试验在动物痛模型上观察了鞘内单纯注射生理盐水 (NS)、NMDA受体阻断剂MK 80 1、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 (naloxone)、强啡肽A [DynA (1 17) ]以及先用MK 80 1或纳洛酮再注射DynA (1 17)对动物的行为痛反应的影响。大鼠后肢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出现的行为痛反应显示有 2个时相 ,即首先出现持续较短的第一时相和 3~ 6min后出现的持续较长的第二时相。实验结果显示 ,各组的第一时相无明显差异 ;而第二时相则有差异 :鞘内注射DynA (1 17)组第二时相痛反应持续时间 (489 5± 2 2 5s)明显较单纯鞘内注射NS组(3 44 7± 12 9s)、MK 80 1组 (3 3 1 4± 2 0 7s)和纳洛酮组 (3 5 2 5± 18 4s)长 (均为P <0 0 1) ;而先用NMDA受体阻断剂MK 80 1后再注射DynA (1 17) ,则第二时相行为痛反应的持续时间 (2 85 7± 19 4s)较单纯注射DynA (1 17)组明显缩短 (P <0 0 1) ,但与单纯鞘内注射MK 80 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先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后再注射DynA (1 17) ,则动物的第二时相行为痛反应 (473 8± 17 8s)与单纯注射DynA (1 17)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而与单纯注射NS组或纳洛酮组相比则明显增强 (分别为P <0 0 1)。因此本实验结果提示 :(1)在脊髓水平的DynA(1 17)具有促进福尔马林所诱导的第二  相似文献   
992.
Ma WL  Zhang WB  Zhang YF 《生理学报》2003,55(1):65-70
应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结合Fos和calbindin D-28k(CB)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V)接受口面部皮肤和上消化道伤害性信息的CB神经元向臂旁核(PB)的投射。结果显示,口周刺激组FG逆标细胞和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注射和刺激同侧INV的背侧边缘旁核(PaMd)和三叉旁核(PaV);大量的CB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双侧INV。同侧INV内FG逆标细胞中有77.3%呈CB免疫反应阳性,40.7%呈Fos免疫反应阳性。在FG和CB双标记的神经元中,又有一部分(约38.5%)为FG/CB/Fos三标细胞。上消化道刺激组的FG逆标细胞、CB免疫阳性细胞和FG/CB双标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口周刺激组相似,但Fo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双侧的INV。在同侧INV,FG/Fos双标细胞占FG逆标细胞总数的41.9%,FG/CB/Fos三标细胞占FG/CB双标细胞的52.0%。以上结果提示,INV直接投射到PB的CB神经元接受口面部皮肤和上消化道的伤害性信息,CB神经元可能参与经INV中继的外周伤害性信息向PB的传递。  相似文献   
993.
Feng RF  Li WB  Liu HQ  Li QJ  Chen XL  Zhou AM  Zhao HG  Ai J 《生理学报》2003,55(3):303-310
实验采用大鼠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用硫堇染色法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右侧脑室内注射Ⅱ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3,mGluR2/3)阻断剂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MTPG)对海马CAl区神经元缺血耐受(BIT)诱导的影响,以探讨mGluR2/3在BIT诱导中的作用。54只大鼠推动脉凝闭后分为5组:(1)假手术组(n=8):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2)单纯缺血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3)缺血预处理组(n=8):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作为脑缺血预处理(CIP),再灌注24h后再行夹闭8min;(4)MTPG 缺血预处理组(n=22):CIP前20min右侧脑室注射MTPG,其余步骤同缺血预处理组;MTPG的剂量分别为0.4、0.2、0.04和0.008mg,以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5)MTPG 单纯缺血组(n=8):右侧脑室注射MTPG0.2mg 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所有动物均在手术后或末次缺血后7d处死,取材观察。结果如下:(1)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8min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升高、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GFAP阳性表达增加(P<0.05);(2)缺血预处理组的组织学分级、神经元密度及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似,未见单纯缺血组的上述变化,表明CIP可防止后续8min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3)MTPG 缺血预处理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明显增加、锥体神经元密度降低,并且GFAP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与MTPG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被MTPG阻断;(4)MTPG 单纯缺血组海马CAl区组织学分级和神经元密度以及GFAP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相似。上述结果提示,3minCIP可诱导BIT的形成,MTPG可阻断CIP诱导BIT的作用,表明mGluR2/3参与BIT的诱导。  相似文献   
994.
Fu C  Cao CM  Xia Q  Yang J  Lu Y 《生理学报》2003,55(3):284-289
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上,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发现:(1)用TNF-α(10—500U/ml)预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增高、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减少(P<0.05);(2)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既氨酸(NAC,1mmol/L)、抗霉素A(antimycin A,50μmol/L)、2-巯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400μmol/L)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酸(Cu/Zn,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100nmol/L)预处理,可取消TNF-α的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释放和诱导Mn-SOD活性增高的作用;(3)mitoKATP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5-HD)预处理可阻断TNF-α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选择性mitoKATP通道开放剂diazoxide(50μmol/L)预处理可减少复氧后心肌细胞LDH的释放(P<0.01),其作用可被5-HD(100μmol/L)和NAC所抑制。上述结果表明,活性氧和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参与介导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改进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i EQ  Zhu CY  Xu QQ  Yu YP  Zhu YF  Zheng MZ 《生理学报》2003,55(6):742-747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客观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的定量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后24h,采用悬挂试验分别测定转动的平均角和优势角以及转动次数,并用爬板试验测定小鼠攀爬角度;分析定量测定指标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的相关性,并与经典的行为学评价方法比较。还以此法观察抗脑缺血药{pranlukast,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氮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ONO-1078)的作用。结果显示,脑缺血小鼠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定量评价总分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减少密切相关,与经典行为学评分之间也密切相关。ONO-1078可显著抑制缺血损伤,并降低定量评价总分。因此,本方法可反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变化,具有客观、定量、操作简便、无损伤的优点,并能用于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该研究利用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Wxb)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Ⅱ-3)均相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和潜力恢复系CG173R为亲本,经过回交和多代自交,以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BC1F10代株系为供试材料,分析各株系的基因型组成及其蒸煮食味品质(ECQs)和RVA谱,以解析与品质相关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1)双亲在焦磷酸化酶大亚基基因(AGPlar)、分支酶基因Ⅲ(SBE3)、脱分支酶基因(PUL)、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Ⅰ基因(SSⅠ)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Ⅲ-1基因(SSⅢ-1)的基因位点存在差异。(2)SSⅢ-1、SBE3和PUL基因分别在BC1F10代株系中存在单基因分离,SSⅢ-1和SBE3基因、SSⅢ-1和PUL基因在BC1F10代株系中均存在双基因的分离。(3)不同基因型及其互作与蒸煮食味品质(ECQs)中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以及RVA谱的部分特征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效应。(4)SSⅢ-1单基因只对AAC有极显著影响;SBE3基因和SSⅢ-1基因互作对AAC有极显著影响,对峰值时间(PeT)、成糊温度(PaT)、GC有显著性影响;PUL基因和SSⅢ-1基因互作对PeT、PaT和回复值(CSV)有极显著影响,对最高粘度(PKV)、热浆粘度(HPV)、崩解值(BDV)、冷浆粘度(CPV)、消减值(SBV)、AAC和GC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Wxb和SSⅡ-3基因背景下,参与淀粉合成的微效基因SSⅢ-1与SBE3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水稻AAC,SBE3和SSⅢ-1的互作效应与PUL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GC,PUL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PaT,这些发现将对改良稻米品质和加快水稻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半薄切片法,连续观察了极度濒危级(CR)植物中华水韭大小孢子囊的发育过程,以期从无性生殖的角度,为探讨其濒危原因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根据。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的大小孢子叶相间排列,无混生孢子囊。(2)隔丝为孢子供给营养,其体积直接影响孢子的大小、产量和育性。(3)大小孢子囊都近半数败育,小孢子囊为整齐发育,大孢子囊为不整齐发育。(4)大小孢子囊均无柄,且都不存在开裂结构,只有孢子囊壁腐烂后才能散播孢子。研究认为,中华水韭的濒危与孢子囊的发育特征密切相关,孢子囊的高频率败育、没有开裂结构以及对环境的依赖,是造成中华水韭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与近缘类群孢子囊的比较,发现仅水韭孢子的散播借助外力,对生境要求较高,即验证了水韭古老的系统学地位,同时说明水韭更具有监测生境地区环境指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报道了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 S.C.Chen)在黄土高原的新分布,也是该物种首次在其模式产地辽宁省之外被发现。  相似文献   
999.
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该研究探讨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BR对棉花干旱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PCR方法从棉花‘新陆早17号’幼苗克隆获得1个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BES1/BZR1(GenBank登录号KP272000)。序列分析表明GhBES1/BZR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60bp,编码31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4.3kD,理论等电点为8.95。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个DUF822保守结构域。利用2.5%PEG-6000对棉花‘新陆早17号’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24h,再分别喷施水、BR和Z(BR抑制剂),qRT-PCR分析结果表明,PEG-6000干旱胁迫下用BR处理3h后,GhBES1/BZR1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当BR处理6和12h时,GhBES1/BZR1基因的表达量较3h时明显下降。研究认为,在干旱胁迫下对棉花喷洒BR,GhBES1/BZR1基因能够快速表达以响应干旱胁迫,外源喷施BR有助于提高棉花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Chk1反义寡核苷酸(CHK1-ASODN)单独或联合顺铂(DDP)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CHK1-ASODN单独或联合DDP处理48 h后,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皮或间质表型特征;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特异性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以及EMT关键调控分子ZEB1的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K1-ASODN单独或联合DDP均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0.05);细胞表现为间质化表型;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N-cadherin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ZEB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CHK1-ASODN单独或联合DDP下调ZEB1的表达进而逆转EMT可能是其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