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8篇
  免费   1616篇
  国内免费   425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赵洁  魏倩  任苏伟  刘小宁 《昆虫学报》2019,62(6):672-684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并分析一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叉头框蛋白A (forkhead box protein A, FoxA)类似蛋白基因HarmFoxAl,探讨2-十三烷酮胁迫下棉铃虫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明确棉铃虫FoxA的功能和参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调控通路提供依据。【方法】从棉铃虫幼虫中肠中扩增得到HarmFoxAl的cDNA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将HarmFoxAl的ORF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ransetta菌株,IPTG诱导后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通过qPCR检测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1-6龄幼虫和预蛹),6龄幼虫不同组织(脂肪体、中肠、体壁和头部)以及10 mg/g 2-十三烷酮处理6龄幼虫不同时间后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谱。【结果】HarmFoxAl(GenBank登录号:XM021331806)的开放阅读框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03 kD和6.34。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rmFoxAl单体蛋白无信号肽、跨膜区和二硫键,核心区域是由4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组成的球状结构。将重组的Transetta (pET32a-HarmFoxAl)菌株用0.5 mmol/L IPTG在25℃条件下诱导5 h,约45 kD的融合蛋白His-HarmFoxAl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菌中,这与预测的分子量(42.8 kD)相一致。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谱表明,HarmFoxAl在棉铃虫1-3龄幼虫期、6龄幼虫期和预蛹期均有表达,且预蛹期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该基因在6龄幼虫的脂肪体、中肠和体壁中表达,且脂肪体内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头部中不表达。10 mg/g 2-十三烷酮处理棉铃虫6龄幼虫后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处理48 h后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棉铃虫HarmFoxAl在预蛹期和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2-十三烷酮处理幼虫后HarmFoxAl的表达量急速降低后逐渐升高,推测其在棉铃虫变态发育和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旨在探讨花青素单一成分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 Cy-3-glu)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相关机理。用不同浓度Cy-3-glu处理B16-F10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并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B16-F10细胞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生长和迁移情况。结果显示,Cy-3-glu能明显抑制体外B16-F10细胞的生长(P <0.001)和迁移(P <0.01),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Cy-3-glu作用后p-AKT (P <0.05)、N-cadherin和vimentin (P <0.00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 <0.05)。饲喂Cy-3-glu饲料的肿瘤模型C57BL/6J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显著减小(P <0.05),肿瘤的转移水平也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Cy-3-glu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调节细胞黏附和迁移信号使B16-F10细胞周期停滞在S期,最终抑制其在体内和体外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四肽构象的可视化聚类的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由此可将蛋白质三维构象空间映射到一维编码空间,将蛋白质三维结构空间中的模式搜索和模式发现问题转化为一维编码空间中的相应问题。通过两个算法从模式检索以及模式发现两方面验证了编码的有效性;同时利用熵的概念探讨了序列、结构之间的相关度,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序列.结构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方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四肽构象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其结果可解释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4.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广高丽槐素(1)、红车轴草苷(2)、槲皮素(3)、芦丁(4)和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5)。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山豆根;L-高丽槐素;红车轴草苷;槲皮素;芦丁;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相似文献   
995.
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受试菌,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抗菌活性部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麻叶千里光的水提醇沉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苄基-O-α-L-广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1)、(6S,9S)-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2)和(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3)。它们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6.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乙醇提取物的己烷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和-甾体混合物,三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orghumol(1),木栓酮(2)和棕榈酸(3),甾体混合物经EI-MS、ESI-MS/MS技术确定含有24-异丙烯基胆甾醇、开唇兰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所有化合物均为该植物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并首次对其光谱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合物2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997.
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婺源粗老绿茶叶中提取纯化出了茶叶多糖,研究了它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而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耙齿菌发酵物经水提醇沉得醇沉Ⅰ、醇溶Ⅱ两部分;Ⅰ透析得内液Ⅰ1、外液Ⅰ2。苯酚-硫酸法、Lowry法、间羟基联苯法测Ⅰ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43.22、21.11、4.32%;除蛋白和氨基酸分析证明Ⅰ为糖蛋白。气相色谱测定Ⅰ的组成糖及摩尔比为Ara:Xyl:Man:Gal:Glu=1:0.5:4.2:1.6:6.1;HPLC测定分子量为60kD;小鼠耳肿胀实验证实Ⅰ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转录调控因子--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探讨NF-κB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每日熏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滴入200μg脂多糖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肺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及其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发现,COPD模型组大鼠肺NF-κB p65高表达于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小动脉内皮细胞胞核中(其光密度半定量分析分别为0.426±0.007,0.434±0.012和0.313±0.007,P均<0.01),而对照组在相应部位仅有少量表达或不表达(分别为0.115±0.006,0.116±0.005和0.095±0.007).原位杂交显示,NF-κB p65在COPD组高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中(分别为0.203 0.008,0.208±0.010和0.206±0.007 P均<0.01),而对照组呈低表达(0.100±0.006,0.102±0.002和0.103±0 003).结论:核因子-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激活和核转位可能是众多炎性基因表达的基础,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中,参与对其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000.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5,24(3):330-332
根据野外观察和解剖标本, 本文报道蛇亚目、游蛇科、水游蛇亚科中国南方常见优势种铅色水蛇的生物学研究初步结果.1.长度112号雄蛇全长范围286 ~466 mm,151号雌蛇全长范围306~504 mm.海南陵水103号雄蛇最大全长358+54=412 mm,137号雌蛇最大全长443+61=504 mm.2.鳞片的变异根据299号标本观察,数量恒定无变异的鳞片有吻鳞(1), 鼻间鳞 (1), 前额鳞 (2), 额鳞 (1), 顶鳞 (2), 鼻鳞 (每侧1), 颊鳞 (每侧1), 眶上鳞(每侧1), 前颞鳞 (每侧1), 颏鳞 (1), 颔片 (2 对), 背鳞 (19-19-17 行), 肛前鳞 (完整);根据鳞片有变异的67号标本观察, 可出现变异鳞片的变异范围及其频率眶前鳞1(1→2,4.5%),眶后鳞2(2→1,3.0%),后颞鳞2(2→1,1.5%),上唇鳞3-2-3(3-1-4,0.75%),下唇鳞10(9,0.75%;11,2.25%);腹鳞与尾下鳞则绝对有变异腹鳞雄性112号变异幅度124~136 (平均 128.2), 雌性151号变异幅度123~132 (平均 126.1),尾下鳞雄性107号变异幅度36~41 (平均 39.7)对,雌性149号变异幅度31~36 (平均 33.7)对.3.两代之间变异的消失和出现两例母蛇的右侧眶前鳞均变异为2,她们的全部仔蛇21号均正常为1;一例母蛇的下唇鳞为正常的10枚,而她的仔蛇6号中有两号分别有一侧或两侧变异为9.4.垂直分布范围沿海低地到海拔985 m.5.栖息环境各种水域,以静水水域为主,在海南陵水县吊罗山大里乡以灌水后的稻田为主,极少数发现在静水水域或流动缓慢的灌溉渠内.6.摄食和食性每年4月开始摄食,6月为摄食高峰,9月停止;食物以小形蛙类和蝌蚪为主,其次为小鱼.7.繁殖习性二级性征主要反映在雄性尾的比例较长,尾下鳞的数目相应较多;二级性比(出生时的性比)接近11,三级性比在居群较大的情况下也约为11,而在居群较小的情况下统计约为0.51;雌性性成熟期(以开始产仔为依据)全长都在350 mm以上;解剖28号孕雌得知输卵管卵数3~12(平均6.3)枚;卵在母体内发育进程解剖41号成熟雌性得知4月卵尚未发育,5月及6月处于发育中或晚期、产仔或已产出,7月基本都已产毕;统计两窝21仔得知初产出仔蛇全长127~139 mm,母蛇体长大者其仔蛇亦较长;统计同窝9仔得知初生仔蛇重量2.4~2.5 g,平均2.47 g.本文是作者早期未发表的工作,现整理供对蛇类有兴趣的青年同行参考.本研究所用全部标本(包括3号雌蛇及其刚产出的仔蛇) 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