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5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992.
加速侵蚀对土壤腐殖酸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粉莉  张成娥 《生态学报》1999,19(2):194-199
土壤腐殖酸的流失是土壤退化的标志之一。林地被开垦破坏后,土壤腐殖酸的流失程度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与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相对应,坡面中部和中下部浅沟沟槽处最为严重,细沟侵蚀区次之,梁峁上部片蚀区相对最弱。侵蚀土壤中的腐殖酸总碳、胡敏酸碳和富啡酸碳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指数减少,其减少程度受侵蚀强度和侵蚀方式的影响。腐殖酸的流失程度与加速侵蚀造成的土壤剖面破坏密切相关。恢复植被可使土壤腐殖酸逐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土壤退化过程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993.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途径和机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齐晔 《生态学报》1999,19(4):474-478
根据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了植被功能的地带特征及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NDVI的年最大值以及该值出现的时间与温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在,但共定量关系因纬度而异,在较高纬度地带,两个参数对温度的反应更为敏感,由于这种温度作用的不均衡,气温的增加将可能导致较高纬度地带的植被在物候和生产力上更加接近较低纬度带上的植被,其结果是使大气CO2季节振幅增大,同时季节谷值出现的时间提  相似文献   
994.
北京房山16000—7000年以来的植被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房山东甘地8.2m的剖面取样197块,进行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和序列的~(14)C测年,对照烧失量测定、炭片统计、表土花粉和古地磁特征等分析,揭示了北京房山里今16000-7000年植被演替及环境变迁的六个阶段、约15780-14700aB.P,当时乔木稀疏,草本类以蒿、藜为优势,由于缺乏水生沼生植物,反映研究区气候干旱。约14700-13400aB.P,由于降雨增多,温度增大,平原区形成小的沼泽环境,水生植物繁盛,泥炭发育。但区域性针阀混交林中主要以寒湿性针叶树种为主,反映寒冷湿润的气候特征。在14060-13520aB.P.泥炭积累中断,为一干冷的气候突变期。约13400-12600aB.P,针阀混交林在山区又进一步发展,平原区水生植物减少,沼泽逐渐疏干,反映气候趋于暖干。约12600-11400aB.P,针阀混交林中呈现以针、阔叶树种交替占优势的现象。水生、湿生植物减少,反映气候有冷暖的波动。约11400-9600aB.P,植被稀疏。在10600-10300aB.P,出现了与新仙女木期时段相当的冷干气候。约9600-7000aBP,阔叶树种增加,反映由典型草原向森林草原的演替,水生植物不繁盛,气候由冷干向温暖转变。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一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通过对大量孢粉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各组段的孢粉植被类型、气温带类型及干湿度类型,并结合岩性资料,对各时期的古气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时期曾发生过四次古气候阶跃事件的结论,认为构造运动、火山喷发事件和碳旋回是控制盆地古气候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从植物群落学原理谈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植物群落结构原理,对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林草植被的实践和学术上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对造林而言应强调适地适林,“适地适树”的提法有不确切性,因为很多适地适树的树种用作主要造林树种则不适宜,指出应选择相应地带植被优势种用于造林种草,辅以伴生种,建立不同类型的复层混交植被,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分别以针阔混交,乔灌草混交,稀树灌草丛模式为主。从人工林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看,“草灌先行”的造林途径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武昌珞珈山植被及其演替研究 Ⅰ.植被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过武汉大学校园据地武昌珞珈山全面踏勘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区域的植被图、,并将珞珈山植划分为6被型组10植被型20群系,通过对其中9个主要群落类型12个样地的样方调查,得到了有关群落结构的基本资料,结果表明,廿昌珞山的植被性质为人工次生植被,其主体是小叶栎+樟林、火炬松+樟林、锐齿槲栎+槲栎林和水松+水杉+池杉林,四者共占校园面积的21.45%。20群系中9个群系的建种种可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湖泊成因多种多样,不同成因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不尽相同。文中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湖泊水生植被的描述与分析、取样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到了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对以上两个指标以及年均降雨量和年均积温进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植被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自东南往西北的减少趋势;2)水热因子是影响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其分布与年均降雨量在整个流域内存在较强的正效应关系,同年均积温的正效应关系局限在地势较平坦的西北部;3)锡林河流域水热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皆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但二者对地形变化的反应不一样,温度比降水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中国植被区划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中国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指标和标志作了明确说明和区分。将中国植被区划系统分为4级:超级单位为植被带,全国分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第一级单位为14个植被区域,第二级单位为植被地带,第三级单位为植被区。对这些区划单位的划分,充分吸取了以往历次中国植被区划方案的成果,并对很多区域单位的界线,依照新资料作了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