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7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固态发酵后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2次SephadexG-200柱层析后可提纯8倍左右.CMC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3.5,30℃~70℃区间酶活力较稳定,在pH3.0~5.0范围内,50℃保温30min能保持80%的酶活力.CMC酶的Km、Vmax值分别为7.69%CMCg/ml、0.33mg/ml·  相似文献   
992.
胰凝乳蛋白酶在反胶束体系中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虹 《生物技术》2001,11(2):20-23
研究了AOT/正辛烷反胶束体系中,表面活性剂AOT,助溶剂甘油和体 压力对胰凝乳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下,40度时,体系中的甘油浓度分别为20%,30%,50%,60%(V/V)时,酶的活力分别为原来的10%,22%,59%,48%,说明在体系中加入甘油作为助溶剂可减少胰凝乳蛋白酶的运动,增强其稳定性,同时,发现体系压力的增加也能增强酶的稳定性,实验测出,AOT正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胰凝乳蛋白酶的最佳条件:R=10,甘油浓度为50%,体系压力为50MPa,酶的萃取率为97%。  相似文献   
993.
何径 《生命世界》2014,(2):36-37
正博物馆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虽然很多人都承认它的重要性,但是无论对政府还是民众来说,博物馆还处在一种无关紧要的地位。自然博物馆的状况则更加惨淡一些,全国专门的自然博物馆不到十家,多数省份没有自然博物馆。即便是全国仅有的几家自然博物馆也表现得活力不够,比如展品单一、千篇一律,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显示射频电磁场与白内障的发生关系密切,为了评价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射频电磁场诱导的白内障发生中的作 用,本实验探讨了1950 MHz射频电磁场暴露对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 长期的SRA01/04 细胞暴露或假暴露于频率为1950 MHz,比吸收率(SAR)为2.79 W/kg 的射频电磁场中,每天暴露1 h,每周暴露 5 天,连续暴露4 周。暴露结束后立即收集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力,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与假辐照组相比,暴露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细胞存活力、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亦 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1950 MHz射频电磁场暴露4 周对SRA01/04 细胞的形态、活力、周期以及凋亡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在 本实验条件下1950 MHz 射频电磁场不会诱发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为进行紫荆杂交育种和开发利用,以垂丝紫荆花粉为试材,利用离体培养法、3种染色法(醋酸洋红、TTC和碘-碘化钾染色)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垂丝紫荆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0 g/L蔗糖+40 mg/L硼酸,花粉萌发率达86.23%;醋酸洋红染色法适宜快速测定垂丝紫荆花粉生活力;垂丝紫荆花粉最佳的贮藏温度为 -196 ℃,经济的贮藏方法为-20 ℃。  相似文献   
996.
从保存6个月含菜籽饼的堆肥样品中筛选到3株耐盐菌株A2、A4、A7,这些菌株能以菜籽饼为氮源生长,最高耐盐浓度达到10%,经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育分析,A2、A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A7为栗褐芽孢杆菌,通过单一菌株固体发酵菜籽饼试验,这些细菌均对菜籽饼表现出了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采用Aβ诱导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CCK-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R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探讨了鼠尾草酸对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浓度在5~10μmol/L时,鼠尾草酸预处理能显著下调Aβ损伤导致的Caspase-3 mRNA表达的升高,增强神经元活力。表明鼠尾草酸预处理可以保护Aβ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鼠尾草酸调控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的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原位收集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林龄(9、13、31年)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的单位质量、长度、面积及根尖分泌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9年生云杉林的分泌速率显著大于13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13年生云杉林的根系活力显著小于9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表现为31年生13年生9年生,非根际土为13年生31年生9年生.随林龄的增加,粗枝云杉的根际土细菌、真菌、放线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及总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非根际土细菌、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总量及真菌/细菌呈低-高-低的趋势.粗枝云杉根系对土壤MBC、MBN及功能群磷脂脂肪酸含量具有正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999.
断根对不同苗情花生根系生长分布与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箱式栽培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苗情下断根对其根系生长分布和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旺苗、壮苗和弱苗3种苗情下花生断根对其根系均起到先抑制后促进生长的作用,尤其促进了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的生长;断根对调节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效应以旺苗和壮苗较大,对弱苗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小.与对照相比,3种苗情下花生断根后根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降低后增加;断根对根系活性、SOD和POD活性的降低幅度以弱苗最大,旺苗最小,壮苗居中;而后期提高幅度则以旺苗和壮苗较大,弱苗最小.断根能够提高后期根系活性,延缓花生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98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 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 是构成植物不同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 也是根际对话的主要调控者。根系分泌物对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际生态过程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均具有重要功能, 尤其是在调控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节着植物-植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间复杂的互作过程。植物化感作用、作物间套作、生物修复、生物入侵等都是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它们都涉及十分复杂的根际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不论是同种植物还是不同种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正效应或是负效应, 都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 有关土壤这一“黑箱”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各种宏组学技术(meta-omics technology), 如环境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宏代谢组学等的问世, 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土壤生物世界的认知, 尤其是对植物地下部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深层次剖析, 根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深入系统地研究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式与机理, 对揭示土壤微生态系统功能、定向调控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论述了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与细菌、真菌、土壤动物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总结了探索根际生物学特性的各种研究技术及其优缺点,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